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尘暴是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本文通过对美国西部大平原黑风暴控制途径的实地考察,结合中国沙尘暴发生和危害情况,提出了中国北方沙尘暴的预防对策,旨在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     
《森林与人类》2005,25(11):54-55
沙尘暴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是沙尘暴高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冬春季节,沙尘暴从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漫天而过。蒙古国东南部的戈壁荒漠区、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  相似文献   

3.
沙尘暴在空中玩着一个游戏,它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抛到东南方向的任何地方,让这些地域饱受其灾害。  相似文献   

4.
风沙灾害已成为中国的心腹之患,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属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暴区的一部分、其危害深远。直捣京城。虽然沙尘暴成因复杂,北方地区在“退耕还草还林”、固沙种草、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改良牧草遏制草场退化之时,京城人也应紧急行动起来,协同作战,保卫自己,保卫北京,保卫中国。首都的沙尘暴、空气污染、植物  相似文献   

5.
一、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北京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   2001年 1月 1日早上 7点半左右,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把黄色的沙尘吹进了北京:“今年第一场沙尘暴今晨不期而至,保护环境新世纪的第一课题”:沙尘暴就这样上了京报头版头条。   扬沙、沙尘暴,这新世纪的第一份“礼物”提醒人们──我们对环境的欠账太多太多。 3月 3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北京又一次风沙蔽日。媒体报道“沙尘暴引起人大代表议论,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刻不容缓”。防沙治沙真是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此后,截至 2001年…  相似文献   

6.
据报导,去年1-5月份我国共出现18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天气总日数达41天,平均每2天有一次沙尘天气。其中北京出现了10次沙尘天气(上年为12次),强度比上年削弱。沙尘暴是大风扬起的地表面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特强沙尘暴俗称为黑风,指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以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风沙天气。它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993年5月5日在中国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三省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强沙尘暴天气,直接经…  相似文献   

7.
“过去,AC米兰输球才是新闻,现在赢球却成了新闻。”今年年初,关于意甲联赛,这是对萎靡不振的传统强队AC米兰不无嘲讽的报道。如果生活在北京,这当然就不能不令你遐想:现在,出现沙尘暴才是新闻,将来也许没有沙尘暴却成了新闻。毕竟,在春天,沙尘暴充斥媒体版面的年份已经太久太久了。在美国的历史上,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被称作“肮脏的三十年代”。当时,受世界粮食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大批私营农场主纷纷来到美国南部大平原发展农牧业,其盲目的开垦和放牧行为使植被迅速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了更为迅速到来的沙尘暴,一如我们今…  相似文献   

8.
这纯粹是一个巧合——我国首次沙尘暴预警,竟意外的与一场大范围沙尘暴不期而遇。 3月1日19点30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准时播出。与以往不一样,那天的天气预报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沙尘暴预报。随着播音员裴新华的指点,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看到,我国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次日会有扬沙或沙尘暴天气,而刚送走奥运评估团,正在迎接“两会”的北京,也在这次沙尘暴天气的影响范围。 首期沙尘暴预报播出,就真的遇上了沙尘暴,这对中央气象台来讲,算是碰了个“头彩儿”。而对我来说,不啻一记闷棍。我弄不明白,今年的沙尘暴咋就…  相似文献   

9.
红枣映红华夏第一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羌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全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7.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达到2902毫米。同时,也是中国南路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全年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多达181天,曾有专家经过考察后向有关部门建议,全县实施生态移民。该县行政管辖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相似文献   

10.
治沙之难     
一粒沙子,是不起眼的。一堆沙子有了山丘般的形状,在孩子眼里便是好玩。平静的沙丘,连绵的沙丘,甚至可称得上大美。而愤怒的沙尘,像气浪一般压顶地向人们冲击而来的时候,人们除了惊愕、逃跑,便无计可施了。20世纪,中国西北部已经与沙尘暴有过成百上千次交手,其结果沙尘暴屡占上峰。1993年5月5日,甘肃武威地区卷起沙尘暴时,当地能见度为零,其结果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牲畜死亡;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沙尘暴之危害不仅体现在暴戾性上,而且还体现了沙子阴柔的一面,不断蚕食北中国…  相似文献   

11.
防沙治沙技术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如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文中根据中国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提出中国防沙治沙的总体方针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5.29”沙尘暴之后的思考……柴金明去年5月29日,一场肆虐的沙尘暴给敦煌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沙尘暴虽然过去近一年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沙尘暴今后还可能发生,但是作为防御沙尘暴主体的防护林设置是否合理,防护效益如何?...  相似文献   

13.
遭遇沙尘暴     
近年来,常有沙尘暴、沙雪暴和沙雨暴肆虑的消息见诸传媒,其来势之凶猛,其危害之大令世人震惊。近日,笔者在呼伦贝尔草原遭遇了一次沙尘暴,更加印证了沙魔的狂烈和生态恶化的严重。 4月29日一早,天空高处就有灰蒙蒙的遮盖,而且范围极广,目之所及,无一丝晴朗,太阳像薄云掩蔽下的月亮,淡淡而苍白。有人说可能是俄罗斯烧荒所致;有人说可能是沙尘暴的前奏。风不大不小地刮着,使人隐约感到要发生什么。 下午,天空灰幕渐渐低垂。西南风发出呜鸣。下午四时许,我们乘车踏上了从海拉尔至满洲里的归程。这时,头顶的灰幕变成了巨大、…  相似文献   

14.
《园林科技信息》2005,(3):41-41
沙尘暴变化无常,却并不是没有规律。国内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最近40多年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的沙尘暴数据发现,我国大部分沙尘暴高发区的春季沙尘暴变化均存在较固定周期,并集中在2年和5到6年。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季,西北、华北地区连续9次遭受沙尘暴袭击。而地处华北北部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至少有两次躲过了风沙侵害。虽说仍有7次受到沙尘暴侵袭,但其灾害程度也相对弱于近邻锡林郭勒盟。据赤峰市目前公布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市12个旗县区中,克什克腾旗是近年来发生沙尘暴频率最低的地方。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生态环境优于其他地区。 克什克腾旗生态环境好的根源何在?当地人回答说:一是这里的自然条件相对好些,无论是天然草场还是天然森林,都有相当规模的保存面积。二是这里的人们环保意识相对强些,无论是环境保护工作还是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沙尘暴灾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和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沙尘暴灾害中提升其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发挥更为积极的职责与作用,即加强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抓好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应对沙尘暴灾害的能力建设,建立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开展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加强公众教育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等。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当武汉第一次明显感受沙尘侵袭后,湖北省林业局及时着手进行荒漠化土地综合调查,当时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2001年2月1日和3月3日,武汉两次受北方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分别达312和278,引起各方人士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湖北省十堰在该时期出现风速在5m/s以上的西北风,其后果将不是扬尘天气,而可能是弱沙尘暴!湖北省十堰处二级高地山区与东部一级低丘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北方沙尘暴影响的前沿,也是气流挟沙能力上升的地带,因此,对十堰、丹江口、枣阳、钟祥等地的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绿洲区沙尘暴灾害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地区是严重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而沙尘暴在该区的发生强烈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和当地的自然因素息息相关,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现代沙漠化的发展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持续干旱、大风天气、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滥用水、土地以及植物资源等,导致了河西绿州区沙尘暴的频频发生。从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沙尘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来源研究一直是沙尘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历史文献资料记录、地质历史记录和现代观测研究、沙尘暴事件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沙尘暴物质来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认识,希望对这方面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二连浩特市地处苏尼特盆地和浑善达克沙地边缘,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多年来草畜失衡,加之受气候影响,沙尘暴频繁发生。2000年沙尘暴次数达到13次,2001年达到14次。沙尘暴到来时,遮天蔽日,人们足不出户,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