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杂交水稻新品种及亲本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品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更新,构建了杂交水稻品种和亲本数据库及管理系统,该数据库分别对杂交水稻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和抗性特点等做了详细描述,同时增加了植株、谷粒和米粒等图片资料,并设立了多种查询方法和过滤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杂交水稻种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资源圃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的1 521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图片、农艺性状、生化成分、茶叶加工品质、抗寒性、抗病虫性等特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共享化,有效解决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源数据保存分散,以及共享、交流和利用困难等问题。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准确评价重庆市老鹰茶种质资源情况,调查了123份老鹰茶种质资源的生长势、芽叶颜色、发芽密度等形态指标,对其中27份种质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级评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老鹰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份种质的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29.25%,WX18的水...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整理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1800余份资源研究数据,采用FOXBASE2.1构建了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应用CGRIS(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使大量研究数据得以保存和为甘蔗资源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可靠资料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共享平台(CGRSP)采用了国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整合教育部所属高校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对其中水稻、大豆等十几种主要作物的创新种质、遗传材料、代表性地方品种等特种遗传资源进行数字化、标准化整理.平台基础是采用ASP.NET框架和C#构建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数据库,收集保存了12万份共性品种资源,具有动态创建遗传资源个性表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用户角色分配、多种检索、种质图片管理、数据交换和分析统计等功能,使之成为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所依托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6.
南药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药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是采用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构建完成的。首先将数据输入Ms Exeel2000,然后导入数据库管理平台。本数据库共收录南药植物558种。本系统能够任意查询南药所有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名、种名,并能显示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图片。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南药植物资源信息共享,对生产、科研、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通过Access数据库设计和构建了蚕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信息系统,网址为http://www.cnsilkworm.com/。介绍了蚕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是集成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基于B/S结构的动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化管理和共享发布的平台,系统中建立了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等动物的数据库,数字化了800多份种质的信息。并指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蚕种质资源数据管理、数据检索、共享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实现了蚕种质资源数据库共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8.
[目的]植物资源的外体表征携带了十分有价值的科研、科普信息,传统意义上仅通过文字和数据的描述并不能完全揭示植物的形态特征.简述植物种质资源图像采集及图像后加工的方法,实例分析图像采集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方法]图像采集分为室外、室内两个方向.室内拍摄主要进行果实、种子等性状图像采集;室外对株形、叶姿等拍摄.[结果]图片形象信息能迅速、准确、直观地揭示植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及形态特征等全部信息,把生物描述和形象图片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对植物的外体表征形象的表达.[结论]建立了新疆农作物资源、林果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等的植株形态、果实性状、解剖性状等图像库及鉴定评价数据库,并建立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是集成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基于B/S结构的生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化及管理平台 ,该平台为广东省的生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和研究提供一套运行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生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软件 ,并已投入到广东省 2 2个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单位使用 ,建立了 42个物种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共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原始材料,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掌握种质资源,可以培育新的作物和优良品种,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物来源和工业原料。北京市开展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北京市范围内的植物有2400多种。为实现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的便捷查询和共享,本文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探明贵州茶树资源氨基酸和茶氨酸特性,本研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5份贵州地方茶树资源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1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在0.95%~7.96%,平均值为3.40%;茶氨酸含量在0~3.80%,平均值为1.58%;茶氨酸占比在0~67.66%,且集中分布于40%~<60%。在这115份茶树资源中,发现特异高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茶树资源11份、特异高茶氨酸(茶氨酸含量≥3%)茶树资源3份。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贵定、黎平和石阡的茶树资源表现出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而三都和普安的茶树资源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地方。来自三都的突肋茶(Camellia costata)资源表现出更原始的生化性状,均未检测出茶氨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5类,其中,石苔14号以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单独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光滑,可分为表皮细胞凹凸不平、凹陷和饱满3种类型,在其表面具平滑型茸毛;萼片外表皮光滑具条纹纹饰,在其表面分布着无规则气孔器且不同茶树种质气孔器特征不同;花瓣表皮细胞形状主要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和近圆形,其表皮分布着波状、条纹状、辐射状等纹饰;花丝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具波状、丝状、条状的表皮纹饰,气孔主要分布在花丝的中下部;花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其细胞形状可分为梭形、长条纹形和多边形3种类型;子房壁表皮细胞凹凸程度不同,满被平滑型茸毛。对参试茶树种质花器官的全部气孔数量性状进行测量统计,花柄气孔器大小为142.99~431.66μm2,气孔开度为0.19~0.92;花托气孔器大小为201.48~642.17μm2,气孔开度为0.26~0.62;萼片气孔器大小为219.74~563.32μm2,气孔开度为0.37~0.52;花瓣气孔器大小为401.80~1322.07μm2,气孔开度为0.38~0.66;花丝气孔器大小为257.90~706.74,气孔开度为0.32~0.73。对茶树花器官气孔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8.5%;以40个微形态性状指标和16个微形态质量性状指标对11份种质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发现仅用质量性状时可有效区分种质。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茶树花器官的气孔相关数量性状种质内变异较大,而表面纹饰等质量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在茶树分类鉴定中,可适当考虑花器官的质量性状,并优先选择花器官的萼片、子房壁等纹饰特征作为识别不同茶树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白化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2b-RAD)对23份茶树种质(20份白化,3份常绿对照)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共获得576 193 750条高质量测序数据和56 498个高质量SNPs。系统发育树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3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1份来自贵州的大叶种,类群Ⅱ包含来自贵州的地方种质6份,类群Ⅲ包含来自浙江的14份种质和来自安徽、福建的2份种质。基于系统发育树,3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表现为:类群Ⅰ>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Ⅰ和类群Ⅱ、类群Ⅲ之间分别呈现中、高度的遗传分化水平。综上所述,白化茶树品种(系)存在中、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间遗传分化更大,为白化茶树种质鉴定、资源利用和育种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LT50(半致死温度),再结合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对川渝两地的19份茶树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北川中叶种、万源种、龙溪种、鸡鸣卵叶茶4个高抗寒种质资源,为茶树抗寒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合作用气体分析系统和透射电镜,对浙江省33个茶树资源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嗜饿颗粒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资源间在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等特性上具有极显著差异.并根据上述的7项特性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被划分为四大类型,不同类型间在净光合速率、嗜锇颗粒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等特性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第Ⅰ类型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较低的光呼吸,可在生产和资源利用上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16.
Discrimination of 24 wild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 Camellia sp. ) using RAPD marker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RAPD markers were very effective tool and method in wild tea germplasm discrimination. There were 3 independent ways to discriminate tea germplasms, a) unique RAPD markers, b)specific band patterns and c) a combination of the band patterns or DNA fingerprinting provided by different primers. The presence of 16 unique RAPD markers and the absence of 3 unique markers obtained from 12 primers made it possible to discriminate 14 germplasms. Using the unique band patterns of primer OPO-13 could discriminate 10 tea germplasms. It was of much importance using minimum primers to obtain maximum discrimination capacity. All the 24 wild tea germplasms could be discriminated easily and entirely by the band patterns combination or DNA fingerprinting obtained from OPO-13, OPO-18, OPG-12 and OPA-13, including two wild tea trees of very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合作用气体分析系统和电子显微技术对87个茶树种质资源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l),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以及66个茶树资源的叶绿体片层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资源间在净光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体片层数目上有极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7(p<0.01)和0.6245(p<0.01).净光合速率和叶绿体片层数目也有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2394(p<0.05).对这87个茶树种质资源的净光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结果被划分为七个类型.其中两个类型比其它类型具有更高的净光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因此这两个类型的茶树种质资源可以作为高光效杂交育种的亲本以及在生产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 > 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相似文献   

19.
特异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树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种质勐海茶树资源圃中的96个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4个生化指标对高EGCG茶树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6个茶树资源EGCG含量变幅为1.39%~11.77%,平均含量6.18%,高EGCG含量(≥10.00%)的特异茶树资源有5份,即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结论]通过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5个高EGCG且品质优良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综合评价陕西汉中茶树本地群体种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43份汉中茶树资源为材料,比较分析其16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结果表明,整体上汉中茶树资源叶片解剖性状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较强抗逆性和较高潜在生产力。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1,平均变异系数为11.83%,多样性较丰富;平均生产力指数达到3 002.38,潜在生产力较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前3位的茶树资源HCQ04、HCX05、HCM01抗逆性强,生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可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绿茶产品开发等方面加以利用;而综合得分较低的HCB10和HCZ02,其海绵组织发达,可作为汉中红茶产品开发与创新的候选资源。总体上,该研究为汉中地方优良茶树资源的鉴定,新品种选育和茶产品开发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