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市场     
《水禽世界》2007,(3):61-61
好消息;大量出售鹅雏、鸭雏、种蛋;大量出售鸭雏、鹅雏;北京塔轩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种禽供应  相似文献   

2.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鹅。其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弱、吸收能力差、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易感染各种疾病。雏鹅阶段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成功的关键。1雏鹅选育健康的雏鹅表现为绒毛细长、洁净、有光泽;卵黄吸收良好,脐带收缩完全,无脐伤,脐部周围无血斑和水肿;举止活泼,眼晴灵活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用手握住颈部提起雏鹅时两脚能迅速收缩并挣扎有力;将雏鹅翻放雏鹅很快能翻身站立。此外所选雏鹅还应具有该品种的特征。2雏舍消毒在进雏前要对育雏室作彻底消毒,通常每立方米空间可用福尔马林1…  相似文献   

3.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鹅,又叫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 1.育雏季节的选择:育雏季节要根据种蛋的来源、当地的气候状况与饲料条件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市场的需要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市场需要尤为重要。一般都是春季抓苗鹅,这时正是种鹅产蛋的旺季,可以大量孵化;气候由冷转暖,育雏较为有利;百草萌发,可作雏鹅开食的青饲料;当雏鹅长到20日龄左右时,青饲料已普遍生…  相似文献   

4.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9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5.
初生雏鹅雌雄鉴别的方法是一看、二听、三抓、四摸。一看。雄雏鹅体型较大,头粗大面顶部开阔,颈长,喙长而宽,趾骨大而粗,翼角光滑无毛,鼻高耸开张,呈三角形,两眼也呈三角形,反应敏捷,站立时直立;雌雏鹅体形结构较紧凑,头部圆小,颈细而短,喙短而窄,鼻孔小,呈椭圆形,眼呈圆形,趾骨短而细,向前倾站立。二听。雄雏鹅叫声宏亮,声尖而清晰;雌雏鹅叫声低短,清脆而浑浊。三抓。用手捉雏鹅时,感触到雄雏鹅腹部柔软有弹性,挣扎有力;雌雏鹅温驯,腹部充实,挣扎力差;抓住雏鹅颈部对准光线,雄雏双目凝视,凶悍有神,瞬膜闪动…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7.
党金鼎 《中国家禽》2005,27(7):20-20,22
某养鹅户从外地引进1100只肉用雏鹅,10日龄开始有部分雏鹅发病,发病后使用50mg/kg的环丙沙星饮水治疗;同时对发病雏鹅每只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5000单位;每天2次,结果不见好转,几天后蔓延全群.死亡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8.
1.雏鹅的开食。饲喂雏鹅的饲料要求洁净,加工精细。常用的碎米应用清水浸泡2小时,喂前将水沥干。青饲料要求新鲜、幼嫩多汁,以菜叶为佳。大群饲喂时,可先把碎米撒在席子或塑料布上,任雏鹅啄食,然后再加喂青料。这样可以防止雏鹅专拣吃青料而少吃碎米,进而满足其营养需要。初产蛋所孵的雏鹅,以出壳后36小时开食为宜;经产蛋所孵的雏鹅,可在出壳后24小时开食;体型大,健壮的雏鹅,还可适当提早开食体型小,较弱者,应适当地延迟开食时间。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养鹅热潮中,对于农户或初养鹅者来说,如何提高雏鹅成活率是困扰他们的难题之一。有些养鹅户雏鹅死亡率高达20%以上,甚至全军覆没,经济损失较大。雏鹅死亡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理念问题:没有学习养鹅的先进技术,一味沿袭传统饲养习惯;忽视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等。  相似文献   

10.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以内的苗鹅,在此阶段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雏鹅的健康状况、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成鹅的生产性能和鹅肉的品质。因此,育雏是关键,必须给雏鹅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精心的饲养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刚出壳的苗鹅,体温调节机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必须实行人工保温,舍温宜保持在26~16℃。温度的高低,还应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饮食状况灵活掌握,当室温过低时,雏鹅聚集打堆,不吃食;温度过高,则雏鹅远离热源,喘气,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鹅活泼,食欲良好,饮水…  相似文献   

11.
1没有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垫料、药品、用具都没有准备。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相似文献   

12.
对雏鹅饲养所需的环境条件、雏鹅的饲养方式、雏鹅的开水和开食时间、雏鹅放水和放牧时的注意事项、雏鹅的饲养管理以及雏鹅的饲料配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雏鹅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雏鹅饲养所需的环境条件、雏鹅的饲养方式、雏鹅的开水和开食时间、雏鹅放水和放牧时的注意事项、雏鹅的饲养管理以及雏鹅的饲料配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产品市场     
《水禽世界》2007,(2):62-62
供樱桃谷SM3纯商品代鸭苗;大量出售鸭雏、鹅雏;标准化禽舍的机械装备;求购;种禽供应。  相似文献   

15.
一年四季,鹅在各阶段(雏鹅期、中鹅期、成鹅期)均可发生软脚病,尤其是在雏鹅期更易患病。发病后,轻则生长发育受阻,产蛋母鹅产蛋率降低且腿部呈佝偻形,运动受阻;重则死亡,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1育雏和选好雏鹅育雏期1~5日龄需温度32~28℃,6~15日龄为28~25℃,16日龄保持在20~18℃;湿度控制在50%~65%;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12只。雏鹅要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料的鹅品种,而且反应灵敏、活泼,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2雏鹅的饲养雏鹅在采食前应先饮水,可饮每100毫升0.05%的高锰酸钾水中加维生素C5毫升、维生素B16毫升、葡萄糖5克,日喂5次,连喂3日,进行肠道消毒,然后在喂给切细的菜叶,撒在塑料布上,吸引雏鹅采食。2~4日龄白天喂4~5次,夜间喂2次;5日龄…  相似文献   

17.
养夏鹅有以下优点:一是气候适宜。养夏鹅一般5月底左右进雏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天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1.5-2.5千克,而且雏鹅易管理;二是节约饲料。这个期间育雏,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青草,此后,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谷和野生草籽等。这样,不仅雏鹅长得快,而且周期短。  相似文献   

18.
正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养鹅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雏鹅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雏鹅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成鹅的产蛋率。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雏鹅发病甚至死亡。所以在雏鹅的饲养管理阶段,应精心饲养。1选择健康正常的雏鹅育雏中,对雏鹅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卵黄吸收好、脐带收缩好、叫声响亮,毛色光亮、眼睛有神的雏鹅来饲养。2雏鹅的饲喂  相似文献   

19.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苗鹅.雏鹅培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幼鹅的生长发育,还关系到成鹅的生产能力.因此,根据雏鹅的生长发育规律,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和要求进行精心饲养、正确管理,以确保育雏的饲养效率,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1 严格做好雏鹅的选择 选择健壮的雏鹅是雏鹅高效饲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春季气温开始升高,青草萌发,为雏鹅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饲料来源,有利于提高雏鹅的成活率,使其体质健壮;到种鹅的育成期又有夏季的小麦、油菜茬地和秋收后的水稻田可以放牧,既利于种鹅的生长发育,又降低饲料成本。多数鹅种的性成熟期是在7月龄左右,此时留种,种鹅正好在下半年的8-9月(农历)开产,届时市场上出售的鹅苗少,雏鹅价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