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什么是动物福利?把动物福利归结到猪上面,感觉离我们很远。事实上现实生活当中动物福利涉及到猪的时候,就是给它足够的粮食和水、给它庇护的场所、有病的时候给它治病,至于说能够表达自由天性那是最好的,最后一个最重要,尽量使它免受恐惧和痛苦。我们知道应激对于动物来说是最致命的,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这就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养 相似文献
2.
3.
关注猪的动物福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福利(anim al welfare)理念建立的前提,是认为动物和人类一样,是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惧,有情感需求的。动物福利的核心内容是[1,2]:不是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这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如在饲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运输时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在做试验时减少它们无谓的牺牲。1各国怎样关注动物福利[3]现代动物福利的理念是追求动物与自然的和谐[4],主张一切生命的互动平衡。在现代动物生产系统中,动物保健水平的高低客观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分析了群养和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福利水平和繁殖力的影响,将40头育龄、健康、4胎、预产期接近、妊娠5周的杜大长三元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头,限位栏组采用限位栏进行饲养,群养组分4个圈进行圈养.两组都采用一样的饲料进行饲喂,饲料的营养水平都符合妊娠期母猪的饲喂标准.结果表明:限位栏组与群养组相比,母猪在产死胎数方... 相似文献
6.
7.
动物福利对猪胴体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养猪现代化的进展,中国猪农不断面临着养猪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挑战。传统的小农经济后院养猪模式仅涉及猪种的选用和农家饲料的调制。当猪农转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现代新技术新观念的挑战,如近年来的饲料工业与商品饲料、大型猪场猪舍设计、排污工艺、环保设施、新猪病防治对策、绿色养猪工程、肉质控制等。时下养猪业中的动物福利新慨念正席卷欧美养猪列强,并必将波及中国。动物福利强调善待猪,改善猪的食宿条件和生存环境,体现并提高猪(肉)产品的文化档次。动物福利对养猪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育种、繁殖、饲养、猪舍设计、猪的运输、屠宰手段、经营方式、经济效益等方方面面。由于动物保护条例北欧猪农不得不拆除猪舍中的限喂栏将其改造成福利猪舍类型(见图1、图2、图3),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巨大的。时下的国际养猪连锁产业不得不密切关注猪的福利与其产业效益的关系。本文仅从猪胴体肉质角度对有关福利问题作一简述以资现代猪农在设计远期计划时引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畜牧业的大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食品需求,然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高度工厂化生产方式,使动物生长在肮脏、密集、拥挤的环境中,自身免疫系统底下,增加了诸如禽流感、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造成越来越多的肉品安全问题。动物福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但目前我国的肉类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决定了必须依靠动物卫生监督系统来保证动物福利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行为规癖与动物福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限制环境下的动物经常表现行为规癖(behavioral stereotypy),行为规癖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在形式上表现一致并且无明显功能的行为。行为规癖的发生与动物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存在着一定的动机基础,饲养在集约化生产方式下的家畜和家禽表现得非常显著。行为规癖与动物的行为限制有关,反应了动物处于应激或心理痛苦状态。行为规癖能够作为动物福利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时期推动动物福利面临的有利形势推动动物福利,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健康理念的树立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行。二、动物福利范围广泛1.动物福利。动物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当中应当具有、享有的必要和必须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健康心理、正常生理等需求。2.动物种类。动物种类包括实验动物、娱乐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工作动物、农场动物。3.农场动物福利。农场动物福利包括整个饲养、运 相似文献
14.
<正>农场动物福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资本的强力支撑,关注动物福利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福利,关注动物福利的目的是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在西方,关于"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的概念是有严格区分的,但在国内却经常被混淆或对立起来,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在为此据理力争,试图寻求两者概念之准确与论域之明晰,但至今仍不能彼此说服。本文正是围绕争论的焦点,从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的概念入手,在介绍、比较和分析了各自观点的基础上,对两种环境伦理观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