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民勤绿洲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笔者利用物种多样性理论、养分动态,研究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分为恢复阶段(退耕1~3年)、多年生草本演替阶段(退耕3~8年)、多年生灌木演替阶段(退耕8~24年)、多年生灌木植物稳定阶段(退耕24~31年),物种多样性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呈波动式减小的趋势,而Pielou和Alatalo指数呈波动式增大的趋势;(2)土壤养分在整个植被演替过程中总体呈现消耗—积累—稳定的趋势,演替初期阶段速效K、P消耗较少,演替中期土壤养分消耗较大,演替后期土壤养分处于积累状态,之后逐步趋于稳定状态;(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Margalef指数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N呈显著相关,Simpson指数、Shanon-wiener指数分别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群落优势度指数与速效K呈极显著相关,Pielou指数、Alatulo指数分别与全N、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亚麻纤维在农业、医疗、工业及航天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育种方法的研究成为培育新亚麻植物的关键,为了加快育种效率,提高亚麻纤维的质量与产量,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基因工程在亚麻质量和品性提升中应用以及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技术在亚麻育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分期播种是研究温光条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确定最佳播期的便捷途径。本试验以宣城地区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44’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2 种水稻全生育期均缩短。‘两优6326’各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着播期延迟而逐渐上升,‘南粳44’全生育期灌浆速率在D2 播期最高,其他阶段籽粒灌浆速率随播期延迟反应不一;‘两优6326’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随播期延迟均呈递减趋势,‘南粳44’理论产量以D3 播期最高,D2 播期最低。此外,通过不同阶段积温、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各阶段灌浆速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得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亚麻种质资源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推动亚麻育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简要介绍了亚麻育种研究现状,总结了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加强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率和效果是亚麻育种研究的重点;建立和完善亚麻花药培养技术,是建立高效亚麻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突破性新品种的关键;建立高效的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是亚麻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花青素提取工艺及其在紫背天葵中的应用,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及紫背天葵花青素稳定性相关研究,花青素提取物的常用纯化方法及其在紫背天葵花青素提取物的纯化运用研究。介绍了天然花青素的特殊保健功能及紫背天葵花青素功能成分分析,开发利用优势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针对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人工色素,探讨了天然色素稳定性差是限制其广泛利用的重要原因,指出通过采取不同方法提高紫背天葵花青素稳定性的可能。由于紫背天葵富含多种花青素且产量极高,是天然色素的重要来源,提出目前紫背天葵花青素相关产品开发的不足,综合开发紫背天葵花青素相关系列饮料产品、复合紫背天葵果蔬汁产品、紫背天葵食品功能添加剂产品以及功效明确的紫背天葵活性成分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今后芦笋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进展,内容包括芦笋的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多倍体诱导、分子标记技术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总结了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现状,并分析芦笋生物技术育种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芦笋生物学特性与产业需求,探讨了未来芦笋生物技术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铁缺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铁的生理功能与吸收机制、植物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铁蛋白铁的饮食利用度。展望了应用天然的或转基因植物的铁蛋白作为铁补充剂改善人类铁营养缺乏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克丽 《种子科技》2019,(18):35-35
玉米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类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需求量以及种植中要求的技术含量都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不同玉米作物利用价值的需求,需要从育种阶段就融入新的技术来调整和实现育种方面的要求,生物技术就是一种应用于玉米育种中的典型技术类型,为了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就具体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高粱上也得到应用。由于分子标记具有诸多优点,因此它的发展和应用为高粱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此文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高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关联遗传学、突变体等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最后,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高粱遗传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技术的一些不足之处,加快了育种速度,提高了育种成功率,增大了玉米产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论述了几种应用普遍的生物技术,并探讨各种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技术在亚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2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亚麻抗病育种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1)亚麻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标记。(2)亚麻转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3)亚麻抗病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短季棉50年品质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树迅 《棉花学报》2005,17(6):360-365
将不同年代品种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整齐度进行比较,总的趋势为逐年增高。长度、强度、麦克隆值从50年代到70年代提高速度由快到慢,而后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成效与进度不如产量水平大。究其原因可能与当时育种目标、棉纺机械科技水平和皮棉收购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简单快速、高效稳定的亚麻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用亚麻的种子胚作为外植体,采用原位转化(in planta)法对亚麻转基因的试验条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As浓度、silwett浓度和抽真空时间)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确定最佳组合为:预培养时间8 h,共培养时间72 h,As浓度100μmol/L,silwett浓度0.1%,抽真空时间5 min。摸索适宜的草丁膦最低致死剂量用于亚麻转化植株的抗药性筛选,并对存活的植株进行PCR鉴定,成功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本研究实现了in planta技术在亚麻种子胚的转基因体系优化,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技术被用于食品,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而且对于转基因食品和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改进加工工艺,也能改善食品的营养成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烟草抗TMV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增强TMV抗性是烟草抗病育种的重要目标。简要介绍了烟草TMV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综述了烟草抗TMV的主要抗源、烟草抗TMV育种进展及生物技术在抗TMV育种中的应用,并就今后如何有效开展烟草抗TMV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棉花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棉花基因工程的突破,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本文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有机理、基因工程杂交棉、组织培养诱导棉花雄性不育新类型等作了探讨和综述;并对生物技术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2个品种(系)TG41和sGK156以及3个纤维品质优异的种质系7235、HS427-10和0-153为亲本,配制了(sGK156×HS427-10)×(0-153×7235)、(TG41×HS427-10)×(0-153×7235)[JP]和(sGK156×0-153)×(sGK156×HS427-10) 3套组合的双交F1及F2群体,利用3个纤维长度不同QTLs相关的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结果,用3个标记分别进行单标记辅助选择时,有/无标记单株平均纤维长度之间的差异在3个群体的F1世代中都可以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在F2世代株行中也表现出一定差异,可以稳定表达。当用2个或3个标记同时进行聚合选择时,随着聚合到QTL个数的增多,单株平均纤维长度值增大,选择效果越来越好,但在不同群体中表现有差异。可见,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棉花纤维长度进行改良是有效的,聚合多个QTLs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培育多个基因聚合并纯合的高代重组自交系材料,进一步研究多基因聚合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8.
棉花(Anemone vitifolia)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纤维是纺织原料的重要来源,棉花生产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世界棉花生产一直受到病害、虫害、干旱、盐碱环境等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和制约,对全球棉花的产量和纤维质量都造成持续性的危害,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结合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手段创制和培育了一系列的抗性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了棉花的纤维质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本研究对国外棉花抗病、耐旱、耐盐、抗虫及纤维改良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中国棉花抗性及纤维改良育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