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草莓不同组织器官组培快繁、外源激素在组培中的应用、不同草莓品种的组培快繁、草莓组培快繁培养基表面消毒时间等方面,对近年来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脱毒率、成活率及褐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花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组培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效果,以及组培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花卉组培快繁与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当前花卉组培快繁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大豆组培系统与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豆子叶节组培系统和幼胚子叶组培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 ,重点阐述了组培系统和受体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 ,同时提出这两个组培系统作为受体系统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半夏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对组培半夏不同底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组培半夏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施肥量40 000~60 000 kg/hm2为组培半夏栽培的最适底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以台湾大肥姜为试材,进行了茎尖组培、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等探索,成功获得了茎尖组培苗,筛选出适宜茎尖组培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5 mg/L NAA 0.5 mg/L,适宜组培快繁培养基为MS 6 BA 1.0 mg/L NAA 0.2 mg/L,适宜生根培基为MS NAA 0.2 mg/L.田间试验明确了组培姜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对姜瘟的抗病性,组培姜二代比普通姜增产25.9%.  相似文献   

6.
国内蝴蝶兰组培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还需要优化。本文总结了蝴蝶兰组培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未能解决蝴蝶兰组培中的关键技术,未能建立完善的蝴蝶兰组培植株再生技术体系,没有选育蝴蝶兰新品种或新材料,基因导入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我国国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历史,对目前国兰商品化组培快繁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国兰产业化生产的问题,并提出了国兰商品化组培快繁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东阳市现代农业水平,加快高端种苗产业发展,简要介绍了组培育苗的目的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组培育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组培育苗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8,(5):57-58
为贵州省蝴蝶兰组培快繁和驯化移栽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总结了贵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主要包括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的筛选、添加物的选择、组培快繁各环节培养基配方的确定及操作方法、外植体褐化的防治、蝴蝶兰组培幼苗的驯化移栽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热带农业科学》2010,(12):F0002-F000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种苗组培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隶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海南省最早从事种苗组培研究、开发与推广的企业。已在海南省主要香蕉种植区设立香蕉组培袋装苗生产基地15~18个,  相似文献   

11.
半夏组培苗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典云  崔向波  王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84-684,70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组培半夏不同底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组培半夏的产量影响显著,37 500~60 000 kg/km2为组培半夏栽培的最适底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污染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月对组培环境空气中污染菌、组培苗污染监测表明:组培苗污染程度与组培环境空气中的真菌数量均随时间呈同步变化;组培环境空气中真菌主要有12种,其中,优势菌为芽枝霉、灰霉、木霉、曲霉、青霉等5种。甲醛熏蒸可使组培环境空气中的真菌减少87%~100%。  相似文献   

13.
王海娟 《北京农业》2011,(30):25-26
蝴蝶兰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种苗繁殖,概述了我国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无菌种、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其不同光谱的的选择对蝴蝶兰组培过程中的诱导、增殖、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轻外植体褐变问题等,以期为蝴蝶兰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并分析了国内对蝴蝶兰组培快繁研究途径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以降香黄檀种子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结果表明,以种子为材料组培较茎段组培更易成活,可以形成完整的组培再生植株,并获得了降香黄檀诱导、增殖和生根的适宜配养基和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玫瑰组织培养污染控制技术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玫瑰组培实验为基础,本文针对其中污染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系统地提出控制和降低污染率的有效途径,为增加玫瑰组培中无菌苗的得率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也对完善其它植物组培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培褐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极大地限制了组培技术在多种植物上的应用。近年来,关于切伤对植物生理代谢产生的影响及切伤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植物组培褐化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首先从植物的种类和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综述了植物组培褐化的发生特点;然后,从褐化对植物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组培褐化过程中植物细胞发生的生理代谢变化及基因调控,阐述了植物组培褐化可能的发生机制;最后指出了目前组培褐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进一步了解并研究植物组培褐化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C的无糖组培微环境控制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实现组培微环境CO2 增施的长期自动控制 ,解决增施CO2 过程中可能将空气中杂菌引入组培箱的问题 ,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PLC的无糖组培微环境控制系统。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 ,采用定量供给的CO2 增施控制策略 ,可根据设定要求将固定量的高压、高纯度CO2 气体直接供入组培箱 ,并可对组培箱内湿度进行调控。系统调试试验结果表明 ,控制系统能将光期组培箱内CO2 摩尔分数和相对湿度分别控制在 70 0~ 90 0 μmol·mol-1和80 %~ 92 %的目标范围内 ,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笔者多年组培工作经验,将组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初,是以德国植物学家G.Haberlandt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植物快繁方式,植物组织培养具有普通繁殖方法无法比拟的技术和产量优势,在当前倡导高效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形势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高质量的种苗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一直以来,植物组培产业流传着一句话就是“组培组培越组越赔”,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发展思路和经营不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组培成本太高,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组培苗低价位成本的需求。因此,如何降低组培成本是决定组培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组培技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本文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开放组培技术和极具生命力的无糖暴露组培技术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西红花组培球茎诱导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红花无菌组培芽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固相支持物和有机添加物对西红花组培球茎的诱导作用。研究发现,以L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1 NAA、50 g·L-1 香蕉泥、20 g·L-1土豆泥及8 g·L-1卡拉胶对西红花组培球茎诱导效果最好,组培球茎诱导率达100%,球茎平均直径达85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