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元蘑供试菌株在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在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上的产量,筛选出了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优良元蘑菌株2号与高产培养基配方③,该菌株在配方③中的平均单产(鲜重)为598 g/袋,达到了该原料资源条件下元蘑栽培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星林 《食用菌》2019,(3):23-25
对引进AS2796、W2000-6、W2000-9、W192、福蘑38五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原基形成、第一潮菇采收期、转潮间隔时间、子实体产量、单粒(菇)重、菇质地和平均产量等经济性状的观察比较表明:福蘑38和W192菌丝萌发较快,原基形成及第1潮子实体采收时间比其他3个菌株提早5d;福蘑38子实体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方差分析表明,供试菌株间产量存在差异,福蘑38与对照产量无差异,与W2000-6、W2000-9差异显著。福蘑38较适宜在武平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双孢蘑菇W192、福蘑38、福蘑58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用时、第1潮菇采收期、出菇周期、产量、生物转化率等。结果表明,福蘑58出现原基比其他供试菌株提早2~3 d,第1潮菇始收期比其他供试菌株提早1~2 d;福蘑58子实体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高,适宜在玉林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豆秸质量分数分别为15%、30%、45%、60%、85%的培养料,木屑培养料(对照)栽培元蘑.试验结果,元蘑菌丝长势均良好,子实体主要经济性状无明显差异;豆秸质量分数为15%、30%、45%时,对元蘑产量没有影响,豆秸质量分数为60%、85%时,元蘑产量明显下降.配方4(豆秸45%,杂木屑40%,麸皮14%,石膏1%...  相似文献   

5.
以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10个菌株为试验材料,以40%的黑木耳菌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观测菌丝生长速度、发菌速度、菌盖颜色、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农艺性状,评价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各不同的农艺性状为基础,计算不同性状内的变异系数,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黄蘑10个菌株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7%~27%。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性状(2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菌柄长度性状(7%)。在欧氏距离7.08处,10个菌株被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菌株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综合评价说明,韩CB6(韩引品种)、榆黄蘑2013较适合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土处理对鸡腿蘑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腿蘑菌丝需在土壤介质作用下方能扭结出菇。笔者对覆土进行了3种不同处理试验,结果发现不同覆土处理对鸡腿蘑的产量和出菇期均有一定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鸡腿蘑菌株及来源 Cc-1、Cc-2引自昆明微生物所,Cc-3四川省菌种场组织分离纯化野生种,Cc168、Cc173...  相似文献   

7.
以10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生长速度、出菇时间、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以及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4和A5为最佳配方,不仅在生物转化率方面达到了最高,而且在与其它配方的对比中各指标均表现较好,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0.92%和63.81%.  相似文献   

8.
以4个母种培养基和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菌丝生长势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284em/d,为元蘑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6种原种培养基中a3在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两方面总体优于其它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1.23c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较,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为元蘑原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9.
元蘑新品种"旗冻1号"来源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二道林场采集的野生元蘑Y3,经多年系统选育而得到。从接种到采收110~120d,菌丝洁白浓密、生长速度快,子实体扇贝形、深黄色、边缘内卷至平展,商品性状好、产量高,且抗杂能力较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菇83.8kg,比对照品种增产5.3%。适宜在吉林省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平菇杂优1号和鸡腿蘑Cc-1的保藏菌株、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的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分别将3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与保藏菌株相比较.鸡腿蘑多孢分离菌株在产量上有正负两种效应。而组织分离菌株增产均在10%以上。平菇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结合表型性状构建寒地梨资源核心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照核心种质构建的原则,采用SSR分子标记手段,对201份砂梨、白梨、秋子梨和西洋梨资源进行分子标记核心种质构建研究,最终确定核心种质36份。其中包括秋子梨26份,占秋子梨原种质的16.9%;白梨5份,占白梨原种质的50%;砂梨4份,占砂梨原种质的21.1%;西洋梨1份,占西洋梨原种质的11.1%。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境内发现的野生蘑菇"沐野1号"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菌盖直径为3.3 cm~3.7 cm,初期呈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为污白色,具有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盖的菌肉呈白色,厚度为0.8 cm~1 cm。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成熟或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长4.5 cm~7.5 cm,粗0.6 cm~1.2cm,呈圆柱形,基部膨大,实心,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4.6~6.3)μm×(6.3~8.7)μm,属于担子双孢。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经ISSR分析,待鉴定的菌株沐野1号和山西境内发现的菌株晋阳1号聚为一大类,与其他所有对照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54,推测待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不同的双孢蘑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选取5株不同来源的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株,通过平板筛选和酶活性检测等方法,比较其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的能力,旨在筛选降解玉米秸秆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表明,1号、2号、4号菌株在平板筛选中的生长速度、菌丝密度、变色圈直径大于3号菌株和5号菌株;在液体培养的第10天,1号菌株产木聚糖酶、漆酶能力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42.36 U·mL^-1、10.39 U·mL^-1。  相似文献   

14.
真姬菇融合菌株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生质体融合与漆酶转化体系筛选到一株真姬菇融合菌株(金山1号),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pH及含水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该菌株的漆酶活性、生产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金山1号在PDA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活力较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5,最适含水量60%~65%,漆酶活力为3.95 U·mL-1,生产周期可缩短3 d~5 d,生物学效率72.86%,与真姬菇相比提高了17.15%,表现出该融合菌株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从线粒体角度了解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主要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从37个银耳栽培菌株中选取33、34和37号3个典型菌株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一致,但就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而言,33号显著高于34号、37号.选取37号菌株线粒体基...  相似文献   

16.
以川梨、砂梨、豆梨和杜梨为材料,研究了在缺铁胁迫下培养介质的pH值和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缺铁胁迫使4种砧木的介质pH值于处理的第2天就迅速降低,并且一直低于低铁和正常供铁处理;而低铁处理下,介质pH值在最初几天内反而高于正常处理,至4~5d之后才逐渐低于正常供铁处理;同时,NH4+-N对降低介质pH值和缓解缺铁症状有利。4种砧木的根系Fe3+还原酶活性都随供铁浓度的增加而不同程度的增大:无铁处理下,砂梨根系Fe3+的还原能力最小、杜梨最大;而在低铁和正常供铁条件下,砂梨和川梨的还原能力最强,杜梨次之,豆梨最小。还原酶大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在蔬菜病毒病的病毒细菌协同凝集试验(简称VBA法)中,首次比较了金黄色葡萄球菌Comn1和No.1800菌株对VBA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o.1800菌株代替国内、外通用的Comn1菌株,VBA检测ToMV、CMV和PVX纯病毒的灵敏度提高了2~10倍,达3.4~13.0ng/mL,检出病汁液的最大稀释度达103~105,其灵敏度接近于A蛋白酶联法。在此基础上,又将经抗血清致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体免疫剂冷冻干燥,制成一种新型的固体免疫剂,可在4℃下保存;在-10℃贮藏1年后,用VBA法检测ToMV、CMV和PVX纯病毒的灵敏度分别为81、205和210ng/mL;即使在15℃下贮藏1年,灵敏度仍高达2~6μg/mL;在25℃下贮藏3个月,还有一定的效价。而液体免疫剂不能在15℃下贮藏;在4℃下贮藏10个月即失效。因此,固体免疫剂既保持了原液体免疫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特点,又增加了耐贮藏的优点,更加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香菇双单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香菇的一个野生株(Q)与一个栽培株苏香(S)的4种孢子单核体进行双单杂交,获得四个杂交后代。栽培结果表明:1,2,4号菌株产量明显高于双亲产量,其中以2号菌株产量最高,其生物转化率为8691%,产量优势为2129%,3号菌株产量高于双核体亲本Q,其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9.
白姬菇科杂一号是科佳一号和台湾小白平杂交选育出的姬菇品种。主要介绍科杂一号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栽培技术中生产季节、生产周期、出菇管理、培养料配方、发菌管理及菇棚设计等工艺的选择,以期为科杂一号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一野生株与一栽培株分别与一杂交株进行双单杂交 ,得到 6个杂交后代 ,均具有结实性。在对杂交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与CMC酶活研究基础上 ,分别选一代表株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1号菌株生物效率为 12 7 5 % ,5号菌株生物效率为 7 8% ,显示出以野生株作为供体比栽培株作为供体 ,其杂交后代呈现极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