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发现小麦全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潜江市境内130多hm2地里发生了小麦苗严重死亡现象。笔者被邀到现场,见病株茎基部1~2节处变黑,根为黑色腐烂状,轻的死苗率约10%~30%,重的死亡70%~80%,甚至一小片一小片苗全部死亡。经过病害症状观察、病原形态鉴定和致病性测...  相似文献   

2.
玉米全蚀病发现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蚀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寄生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但主要为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1983年,铁岭县发现个别地块玉米提早枯死,秋后刨根调查,根茬变色。1984—85年这种现象又有所扩大,为害加重。1985年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7亩试验地,严重早衰枯死,秋后调查500株,大部分根茬变色,其中根基变黑、须根腐烂占3—5%。铁岭县红旗等5个乡(面积达670  相似文献   

3.
1985年5月,自治区农科所植保室,在七一农场良种青稞上发现全蚀病,并经自治区农业局召开的鉴定会同行专家的确认,这是全蚀病在西藏的首次发现。据调查七一农场有120多亩良种青稞不同程度地发生该病,病田附近的50多亩小麦也零星发病。为防止全蚀病扩大蔓延,该场决定将病田生产的种子全部改作粮食,麦秸就地烧毁,下茬种植绿肥。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对小麦全蚀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分别从河南省商丘市及驻马店市小麦全蚀病发生田块中采集小麦根际土样,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共分离到1051株细菌,通过与全蚀病菌G1037菌株进行平板对峙筛选,最终获得9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16S rDNA序列比对及生理生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P155、P154、P16及P147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P188和P9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LY3为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菌株S38为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菌株B20为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菌株P147含吩嗪和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菌株B20含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除B20、LY3、S38和P147外,其余菌株均可产生嗜铁素。9株细菌都产蛋白酶。除P97、B20和S38外,其余菌株均可产脂肽类物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9株生防菌对小麦全蚀病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菌株P155和P154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分别为67.11%和63.82%,略高于3%的苯醚甲环唑种衣剂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具有作为小麦全蚀病生防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洋葱黑粉病(Urocytis cepulae Frost)发生于欧、美,以及苏联、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匈牙利列为检疫对象,在我国文献上尚未有过发生的报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2014—2015年,针对辽宁省茄科(番茄、辣椒)、葫芦科(黄瓜)、豆科(菜豆)、十字花科(白菜)几种主要蔬菜,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萎蔫病毒(BBW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 MV)进行Dot-ELISA检测,对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 V)进行RT-PCR检测。调查中共采集样品778份,病毒总检出率为14.4%。其中,TMV、CMV、BBWV、Tu MV、PMMo V均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11.3%、6.5%、1.9%、7.6%和0.6%,CGMMV在各地均未检出。从各地区病毒发生情况来看,凤城地区蔬菜病毒种类较多,发生较重。此次调查中有12份样品被检测出有复合侵染的现象,占总检出率的1.5%。  相似文献   

7.
侯殿明 《植物保护》1996,22(2):52-52
大蒜菌核病的发现与鉴定1992~1995年笔者在河南中牟地区采集大蒜病害标本时,采到鳞茎外包叶鞘发白破碎、假茎内褐色腐烂、露出蒜瓣,蒜头内有薄片状菌核的蒜头216头,内有菌核3148个,经室内鉴定为大蒜菌核病。该病主要为害近地面假茎基部,病初呈水渍状...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种有‘郑麦3596’、‘曌氏2010-06’和‘郑麦9023-9'等82个,占供试品种(系)的75.9%;高感品种有‘豫农211’、‘众麦2号’和‘豫麦49’等25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3.2%.在3个辅助评价指标中,株高、根干重、茎叶干重都与抗性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以茎叶干重为最佳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辽宁省北镇市出现一种葡萄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小黑斑,病斑周围褪绿变黄,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ITS、GAPDH、CHS-1、ACT、TUB2基因)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农  傅波 《植物检疫》1996,10(3):147-147
辽宁省首次发现玉米疯顶病赫农傅波唐文海王传士(辽宁省植物保护站110031)(瓦房店市植物保护站)1994年8月,瓦房店市植物保护站在玉米病害普查过程中,在谢屯镇谢屯村发现了一种玉米病害。该病在玉米生育前期表现不明显。玉米进入抽穗期后,在高温高湿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善奎 《植物医生》2010,23(6):48-49
针对小麦全蚀病的危险性,分析其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提出了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驻马店市突发小麦全蚀病,几年来,通过行政推动、财政投入、指导、引导、督导等有力措施,采取科学普查、试验示范、防控策略、防控模式等方法,遏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程度,防控效果十分明显,推动全市小麦优质化、安全高产、产业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早于二十年前曾在内蒙、河北等地有发生记载,并做过一些调查研究。近十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革、水浇面积扩大及其他生产条件的改变,病害发展较快,初步调查,全蚀病已在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小麦产区相继发生。纵观全国情况,目前多数小麦产区仍属无病区,有些地方全蚀病只是在局部地块零星发生。全蚀病主要集中在水流充足、小麦连作区的一些高产单位,这些地方病害发生普遍,受害程度较重,对小麦产量威胁很大。小麦罹病后,一般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因此,在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无病区、控制零星病区、减轻重病区为害的防治策略,是关系到防治工作成败的关键,现就有关这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产量损失一般为15%~20%,重病田可达60%~70%。历史上该病在南方稻区较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及栽培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稻区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加重。目前,有关水稻纹枯病病原学、抗性评价和综合防治等领域研究较多,而流行学研究仅集中于侵染速率、初侵染模型构建和空间传播结构心等方面,北方稻区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和模型构建研究则鲜见报道。本研究连续3年系统调查了辽宁盘锦地区水稻纹枯病病情,并构建了病害时间流行动态及病情指数与病株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期为病害测报和适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孢囊线虫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水稻根部的孢囊线虫在我国尚未见报道。1982—1984年,我们在××县××乡的部分双季稻田(冬季种植马铃薯、蔬菜、甘薯)和小部分晚季稻田(春季种植花生、甘薯、冬季休间)范围内,四次发现水稻根部有孢囊线虫寄生而不侵染在这些田种植的冬、春作物。通过三次接种验证,该虫能侵  相似文献   

16.
1999年5月中旬,在铁岭县铁西堡镇李家屯村冬麦田发现有1种害虫为害,经省植保站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为赤角盲蝽(TrigonotylusruficornisGeoffroy)(异名赤须盲蝽),该虫属半翅目盲蝽科。经省、市、县共同田间调查,李家屯村67hm2冬麦田全部发生,成、若虫均有,每平方米虫量在200头以上,被害株率达100%,叶片几乎全部被害。5月中、下旬铁岭市调查,南部冬麦田发生269hm2,已组织防治136hm2。据资料记载,1980~1981年中朝边境病虫害调查中,在丹东地区水稻、杂草…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对206个水稻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粳型水稻的抗性一般比籼型水稻好。品种抗侵入和抗扩展呈显著相关关系(r=0.7949)。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质资源对水稻恶苗病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彬 《植物保护》1994,20(3):20-21
水稻种质资源对水稻恶苗病的抗性鉴定初报吕彬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佳木斯154014随着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我省近年恶苗病日趋严重。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50%以上。目前国内外有关此病的研究多偏重筛选防治药剂方面,对恶苗病的抗性鉴...  相似文献   

19.
吴利民 《植物医生》2010,23(1):35-35
<正>小麦全蚀病,又名根腐病、黑脚。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为害大。河南省豫北、豫西麦区均已发生该  相似文献   

20.
报道2014年在四川阆中发现小麦全蚀病,此为该病害在四川省首次发生.对其防控提出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及加强引种监管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