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亚辉,女,湖南益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通过外源DNA的导入技术获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水稻新品系,其中,高蛋白优质早稻在全国反响很大。近年来主持的“高梁DNA导入水稻的研究”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外源DNA的导入技术”获省教育厅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经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出了1993年度省教委科技进步奖41项.我院申报的13个项目全部获奖.这些获奖项目分别是:获一等奖的是:岳振华等完成的“菜园土壤污染对蔬菜毒害影响的研究”、陈可毅等完成的“湖南畜禽肿瘤的调查研究”、吴小月完成的“外源DNA 导入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湘棉12号选育”、黄允基等完成的“羊胚胎  相似文献   

3.
高粱DNA导入普通小麦选育高产春小麦新品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供体高粱品种 6 A/ 115 DNA导入受体普通小麦品种陇春 13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粱的基因不仅被导入了普通小麦 ,而且得到了表达 ,通过外源 DNA导入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系 8912 2集矮秆、抗条锈病和高产于一体 ,其淀粉含量高出原受体品种 4 .0 4个百分点 ,光合速率提高 2 .6 4个百分点 ,抗盐碱能力增强 ,产量较标准对照品种高原 6 0 2等显著提高 ,该品系于 2 0 0 1年完成试验程序 ,现已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4.
用浸胚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前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52-6454
系统地概述了将外源DNA采用浸胚法导入水稻的理论基础、原理、转导机理,浸胚处理及后代分之验证方法;总结了1989以来我国育种工作者采用该方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所选用的供体、受体及所创建的水稻新种质类型;报道了笔者用浸胚法将空心莲子草DNA导入水稻增强其耐旱性和创建水稻新种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DNA导入水稻,获得了34个稳定的变异品系,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SSR分析,结果表明,高粱DNA导入水稻可以引起广泛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产生了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五类,各类有其特有的遗传变异性。接受外源DNA三个片断,两个片断及一个片断的株系分别被聚成一类,与其他类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467,0.389及0.347,变异程度依次递减;未接受外源DNA两个片断的株系被聚成另一类。因此,接受外源DNA片断的多寡是水稻后代稳定品系变异程度的基础,也是它们分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大量注射直接导入法”(经检索国内外文献,在水稻上此法系初次使用)将农垦58S的外源DNA导入籼稻品种晚40中,考察其后代结果:D_1代部份单株性状发生变异,D_2代出现籼粳亚种间性状的重组类型,D_3代重组性状基本趋于稳定。证明直接在籼稻中导入粳稻外源DNA,可实现部分DNA片段与受体植株染色体重组。从而获得育种所需要的籼粳亚种间中间类型材料。此法在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外源DNA处理水稻萌动种子或秧苗,从其变异后代选育了19个稳定株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株系的产量、农艺性状、米质、抗性以及光合特性等项指标,品系同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受体品种的差异极其明显;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对水稻育种具有极其明显的成效。外源DNA导入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将能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分子育种就是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或资源创新,其最大特点是所获产品不需要安全性鉴定,因此该领域备受瞩目。日前,随着省科委“九五”攻关重大项目“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通过专家鉴定,随着省农科院育成的我国首例利用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技术研究成功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的推广应用,我省农作物分子育种取得可喜进展,专家认为此项研究已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粱、小麦、小米为供体,水稻品种马来红为受体,于受体种区接受外源NDA的最佳时期,用减压渗透法将供体DNA导入受体种压.当代就出现不同性状的变异株.同工酶分析表明:供、受体和外源DNA转导后的种苗同工酶谱带各不相同;转导后的苗期和抽穗期很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及形状与受体相同.现已获得不同性状的育种材料十多份.  相似文献   

10.
D26是一个通过辐射和外源DNA导入相结合处理水稻后获得的优良变异系,表现为大粒,大穗,矮秆,结实率高,秆粗抗倒伏,利用它与遗传背景不同的早,中,晚稻品种杂交,研究了它的主要性状遗传转移及在育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外源DNA导入和辐射相结合创造的变异系,可以作为新种质用水稻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1.
1 黑龙江垦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1 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1999年开始,利用外源DNA导入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已建成黑龙江垦区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实验室,拥有800万元的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的仪器和设备;通过该项技术育种,已有一个品种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外源DNA导入对受体水稻基因组DNA序列的影响,探索受体基因组发生碱基变异的规律,为外源DNA诱导水稻变异的研究提供数据。利用改良的花粉管通道法将玉米基因组DNA导入水稻受体日本晴中,获得的2个水稻变异株B1和B2,经AFLP分析,得到14条特异条带,对其序列分析发现:14条特异序列测序共得到3 791个碱基,其中有144个碱基发生了突变,碱基总突变率为3.80%。特异带的产生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碱基或选择性碱基发生突变,或DNA片段的插入或缺失所致。发生单碱基突变的频次显著高于双碱基突变、连续三碱基突变和连续多碱基插入或缺失。发生碱基置换的位点频率(87.04%)显著高于碱基的插入(3.70%)和缺失(9.26%)。在碱基置换中,转换的频率(76.47%)显著高于颠换(23.53%)。上述结果表明,外源DNA导入水稻细胞可诱导受体碱基发生突变,且发生碱基置换的位点频率最高,在碱基置换中以转换为主。  相似文献   

14.
玉米DNA导入大麦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浸胚法将玉米DNA导入大麦湘皮1号,获得矮秆、大穗、高结实率的株行材料。改良浸胚法能大幅度地提高外源DNA直接导入的引变频率(由5.93%提高到70.80%),认为外源DNA导入具有双重作用的提法有合理性,生物诱变包含返祖和突变两个方面。同时推断改良浸胚法的本质是外源DNA渗入“受体”的“累加”效应,基因转移和突变共同构成分子育种空前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湘棉12号(原名D-03)是湖南农学院工原教研室与上海生化所植物遗传室合作,采用新技术——外源DNA导入法,将中棉常熟黑子的DNA导入陆地棉岱红岱,经连续选择育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新品种,1989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湘棉12号植株塔型,上部果枝微上仰,叶层疏朗、透光好、上桃快,中下部结铃性强,内围铃比重大,吐絮集中开畅,烂铃少,僵瓣率低。  相似文献   

16.
由我院土化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主持的,现正在研究或正在鉴定的课题有:陈开铁主持的、863-101-1-2下达的“籼粳杂交超高产生理指标及规范化栽培研究”;袁正平主持的、湖南省教委下达的“土壤肥力演变机理的研究”;苏国栋主持的、湖南省烟草公司下达的“烤烟优质速生适产高效益综台研究”;苏国栋主持的,湖南省教委下达的“CWV-8322的  相似文献   

17.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与分子变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浸渍法以萌动种子胚为受体导入籼稻不育系D汕A的总DNA ,引起了常规稻蜀丰 1 0 8的叶色、生育期和穗部性状的变异。同工酶及RFLP分析表明 ,外源DNA的导入引起了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11,(35):51
<正>近日,湖南省蓝山县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中心、蓝山县科技局,在与湖南省生物技术研究室、湖北武穴良种研究所合作研究中,应用分子育种花粉管通道法,将远缘可食的名贵滋补中药枸杞和人参外源DNA导入水稻,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发现,水稻导入枸杞、人参外源DNA后,  相似文献   

19.
外源DNA处理小麦种苗和颖花及其诱导变异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研究了DNA种苗浸渍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颖花滴注对结实率的影响以及外源DNA导入受体诱导变异的效果。结果表明,外源DNA浸种对发芽生根有不良的影响。浸种时DNA稀释液的浓度不应大于0.1×ssc。DNA液颖花滴注可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外源DNA导受体后产生了具有目的性状的变异(如粒色、芒长、不育性等)和非供体性状的变异(如株带蜡质、抽穗迟等)。而且大麦DNA导入小麦后,成功地获得了高抗白粉病变异株。  相似文献   

20.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们从1978年开始进行外源DNA导入棉花的研究,已从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中棉、棉属野生种以及苘麻DNA导入棉花等不同组合中得到了变异后代。1979年以来,我们用外源DNA导入的手段,又把抗病棉的抗病基因转移入高产、优质的感病棉品种中,转移率高达10~(-1)-10~(-2),並通过病圃筛选获得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新品种,同时探讨了在分子水平上的抗性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