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袋立体培育花菇技术河南省西峡县米坪真菌研究所关良洲香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压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所以深受国内外人喜爱、被公认为全球性健康食品,在我国是创汇率较高的传统出口名特产品。河南菇民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成功地试验出一套... 相似文献
2.
<正>花菇大袋栽培,即采用25厘米×55厘米的塑料袋,以1000千克原料、1间接种发菌室、1座菇棚制作500袋,常压灭菌,移入枝条菌种培养,菌袋转色后,移入不遮阳的菇棚中栽培出菇。栽培工艺与棒式栽培相近,但花菇产量可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且易管理、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黑木耳是可食可药的黑色保健药物食品,也是人们传统的食药用菌品,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传统的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黑木耳产量低、成本高.北京京都菇业开发中心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在我国首家推出一套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等优点.立体栽培完全抛弃了传统方法,加以生长素,比传统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1:2-1:5的高效益型比例.黑木耳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三个月,其投入少、周期短、效益高,无疑是广大农民朋友早日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黑木耳是可食可药的黑色保健食品,也是人们传统的食药兼用型菌品。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价格稳中有升。然而,传统的生 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大袋立体 栽培黑木耳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 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立体栽培完全抛弃 了传统方法,加以生长素,比传统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 例达到1∶2~1∶5…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黑木耳是可食可药的黑色保健食品,也是人们传统的食药兼用型菌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价格稳中有升。然而,传统的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立体栽培完全抛弃了,传统方法,加以生长素,比传统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1:2~1:5,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要三个月。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消除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易栽培、周期短、效益高.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消除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易栽培、周期短、效益高。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黑木耳大袋立体栽培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解决了黑木耳袋料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端,而且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投入产出比达1:2~5。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要3个月,投入少、周期短、效益高,是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好门路,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黑木耳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北京京都菇业开发中心经过4年多的努力,首家推出一套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还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等优点:比传统发菌缩短。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正> 猴头菌是人们喜食的食、药用菌品。北京京都菇业开发中心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近期在我国首家推出大袋立体栽培猴头菌新技术,该技术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好,见效快、效益高,是广大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您在生产实践中参考、选用。 1 栽培季节。根据猴头菌的生育特性和气候条件,应选择气温在20~28℃(发菌期温度),经一个月后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进行栽培;秋季8~9月制种,10月份为栽培适期;也可在晚春、早夏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 众所周知,猴头菌是人们喜食的食、药用菌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猴头菌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市场卖价每公斤高达20多元,依然供不应求,且价格稳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