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 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 ( RSV)的抗性 ,其中 2 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 .结果表明 ,除福建外 ,其他 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 ,这可能是这 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鉴定了 12个品种对 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 ,其中有 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 ,但抗性较低 .研究了 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99.19% ;而 6个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的相关系数也达 82 .50 % .结果认为 ,许多水稻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是紧密相关的 ,但有一些品种则不然 .籼稻品种一般较粳稻品种更具抗虫性 .这些结果说明许多品种的抗 RSV基因和抗灰飞虱基因可能是连锁的 .鉴定发现 ,IR36兼具高抗虫性和高抗病性 ,是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抗条纹病毒;抗虫性分析发现,镇稻88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弱的抗虫性,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无抗虫性.表明:供试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对条纹病毒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几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分泌量的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和中9优1462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分泌的蜜露量也少,田H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也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粳籼89虽然苗期鉴定为感虫,但分蘖期蜜露分泌量较少,田间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最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成株期抗虫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灰飞虱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苗期集团筛选法,对IR36、圣稻13、明恢63和汉盐优1号等20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及656份“圣稻105/IR36”组合的F5:6代株系材料的灰飞虱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筛选出对灰飞虱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水稻品种10个,包括1个抗性材料和9个中抗材料.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表现不同,粳型品种明显较籼型品种感虫.从656份“圣稻105/IR36”组合的F5:6代株系中鉴定出10份高代株系材料,对灰飞虱表现出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5.
用斑点免疫法鉴定丹东东港市孤山镇灰飞虱带毒率为17.8%。将筛选到的带毒率为100%灰飞虱以群接法接种辽宁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稻区的26个主栽品种,结果显示: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高抗的品种占0%;抗病品种占15.38%;中抗品种占11.54%;而表现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占参试品种的73.08%,表明目前辽宁省大部分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掘白背飞虱的抗性稻种资源,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和大田抗虫性鉴定的方法评价4个化感水稻品种(系)以及3个非化感水稻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鉴定中化感水稻品种化感稻3号和杂交稻华两优689表现为抗级;化感杂交稻组合化两优3号和华珍优3号表现为中抗;化感杂交稻组合农珍优3号表现为感虫,常规稻品钟象牙占和航美占表现为高感.苗期鉴定的抗性品种(系)中,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的蜜露分泌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的取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和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的田间发生虫量显著低于感虫对照TN1,对白背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3项测定方法,初步鉴定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华两优689等3个品种(系)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具有开发应用价值,为丰富水稻抗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飞虱的抗性主要表现在排驱性、抗生性和耐害性3个方面。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3个抗性方面的研究,鉴定了高抗和中抗水稻品种,为以后开展抗稻灰飞虱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外水稻新品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抗性的关联性,对49个品种进行田间接种鉴定、人工接种鉴定、抗生性和排驱性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接种中发病率低于20%的品种较多,田间接种鉴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接种鉴定。在田间接种和人工接种鉴定中,籼稻品种的发病率低于粳稻品种。抗生性试验显示,仅5个籼稻品种的抗生性值低于81%,粳稻品种均感虫。籼稻品种排驱性值明显低于粳稻品种,籼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高于粳稻品种。对水稻品种的黑条矮缩病抗病性和灰飞虱抗虫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田间鉴定中品种发病率与对灰飞虱排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品种对灰飞虱抗生性没有相关性。人工接种鉴定中品种发病率与品种对灰飞虱的抗生性和排驱性都呈显著正相关。排驱性与田间接种鉴定发病率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病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灰飞虱传毒过程中,抗虫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毒效果,培育抗灰飞虱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玻管定苗定虫接种技术,测定比较了中菲栽培稻的81个品种和野生稻的3个种,对两国水稻东格鲁病和水稻草状矮化病的病原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筛选出了能同时抗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草状矮化状病毒(RGSV)的3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抗源─中山红无名种、Oryzanivara和O.officinalis,高抗这些病毒两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品种─汕优桂33、金早6号、HB437、Pankhari203、IR28、IR58和赤块矮选.高抗RTSV、RTBV介体黑尾叶蝉的品种─IR28、GamPai3012-15和Pankhari203,高抗RGSV介体褐飞虱的品种─IR28和IR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西省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抗性,筛选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方法】分别以TN 1和PTB 33作为感虫对照和抗虫对照,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对江西省30个水稻主栽品种(包括早稻、中稻和晚稻)分别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评价。【结果】参试的30个水稻主栽品种中,4个早稻品种均无抗性品种;13个中稻品种中,只有晶两优3206、和两优1号在成株期具有抗性;13个晚稻品种中,只有百香优125在苗期具有抗性。【结论】江西省目前缺乏对褐飞虱具有稳定抗性的水稻品种,90%的品种对褐飞虱表现感虫或高感,且存在苗期与成株期抗性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英之  李树娟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86-6688,6719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分蘖期单株鉴定和大田自然诱虫鉴定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新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反应。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不稳定,但随着苗龄的增大,其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际上稻褐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才造成危害,分蘖期和抽穗期鉴定较苗期鉴定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成株期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抗虫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重要害虫的抗虫性、抗性遗传及抗性育种等的研究,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水稻抗虫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测产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从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产量测定的综合结果看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了Bph14和Bph15基因培育的新品系,即沪旱1A/07WH1462、川香29A/07WH644、川香29A/07WH1462、中9A/07WH1462、沪旱1A/07WH644和中9A/07WH644对褐飞虱均存在一定的抗虫性,前3种苗期表现为抗级,后3种苗期表现为中抗;主栽品种珞红3A/610234为感虫,主栽品种两优培九为高感.在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抗.中抗品系中以中抗品系中9A/07WH1462的667m<''2>产量最高,比主栽品种两优培九的产量高约14.8%.若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中9A/07WH1462品系的产量会更高,可见中9A/07WH1462抗虫品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AMMT模型分析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犁的抗感性均存在极显著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和互作效应.但是,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感性稳定性程度不一样,同一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稳定性程度也存在筹异.抗感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品种中,Rathu Heenati(RHT)的抗虫性最稳定,RP1976-18-6-4-2的抗虫性最不稳定;TN1的感虫性最稳定,国粳4号的感虫性最不稳定.抗感褐飞虱孟加拉型的品种中,Ptb33的抗虫性最稳定,IR56的抗虫性最不稳定;IR26的感虫性最稳定,ASD7的感虫性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介体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云南滇西及滇中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对水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采用生物学接种方法开展了云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RSV致病性分化分析。供试的1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粳稻品种对RSV表现为高感,而籼稻品种则多表现为抗病或免疫。采自重病区的5个RSV分离物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分化不明显,致病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小麦和玉米等的侵染差异,为此可以将5个RSV分离物分为3组,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致病性最强为楚雄分离物,其次为保山、大理、禄劝分离物,致病性最弱为陆良分离物。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对两种细菌病害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小种菌株和两个细条斑菌株对206个水稻品种在成株期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双抗的品种16个。对水稻细条斑的代表菌株以及水稻白叶枯IV群的代表菌表现双抗、双感的,在供试的147个籼稻品种占占48.9%;在供试的59个粳稻品种中占74.6%。从试妥品种抗两菌相关系数r=0.1094;粳稻r=0.5783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个籼稻品种对RS68表现抗病,而对RS105。表现感  相似文献   

18.
水稻Lemont/Teqing重组自交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莱蒙特 ( Lem ont)、特青 ( Teqing) 及其杂交后代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 Stal) 抗性的遗传规律,通过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独立测定、网室鉴定及褐飞虱的栖息量测定等方法,系统考察了160 个 Lem ont/ Teqing重组自交系 ( R I L) 群体 (第 11 代) 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如下: (1)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平均抗性指数和平均受害等级均呈连续分布, 显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表明该群体及其亲本对褐飞虱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 (2) 该群体中少数品系经受住了网室内较高虫口密度的攻击, 平均受害等级在3 左右, 显示了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3)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吸引能力也系一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为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结合发病症状和RT-PCR检测结果,明确45份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测试的45个主栽水稻品种中未发现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抗病的品种,其中表现高感的有41个,占测试品种的91.11%,表现中感的有4个,占测试品种的8.89%.[结论]目前的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缺乏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