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根据在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定位研究站测定的数据,对林分内的种湿度参数,包括降水量、蒸发散量、水汽压、绝对湿度、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差、比湿和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年变化、日变化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湿度环境适于杉木喜温暖、湿润的习性,有利于杉木的生长,是当地成为杉木中心产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0a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代10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为63.83t.hm^2,年净生产力为10.91t.hm^-2,干和根的增长幅度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死地被物层。该项研究可为杉木边栽造成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安曹下杉木丰产林全林林窗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杉木林林窗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窗形成木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安曹下杉木林中,林窗的面积为22.75-319.92 m2,平均面积为102.3 m2,林窗大小多为50-200 m2,其中以50-10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且所占的面积比例也最大;林窗形成方式由砍伐形成的最为普遍,占形成木总数的70.45%,其次是由于枯立而形成的,占22.73%;林窗大多由1株形成木形成,平均每个林窗拥有形成木1.33株。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对各发育阶段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江西省大岗山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杉木人工林各发育...  相似文献   

5.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新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探讨了密度效应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相似文献   

6.
宜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广西宜山11生低产杉木人工林的N、P、K,Ca、Mg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中叶和果的养分浓度最高。各养分中Ca和N的浓度最大。杉木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各种养分储存量达到生态系统相应养分总量的99%以上。杉木林叶量小,林冠下部宿存大量的枯枝叶及立地条件差可能是造成宜山杉木林低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群落中立木密集程度均匀,处于同一年龄层。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并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倾向。群落结构较为单一,木本植物占优势,乔木层优势种群杉木作用明显,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森林环境;乔木更新层中杉木的幼苗、幼树较多,天然更新良好。若不采取任何抚育措施,该群落将暂时保持相对稳定的针叶林结构,但最终将演替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0-1997年定位观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林林内和外地表温度、土壤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内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各月均值都低于林外相应值,杉木林有减小地表温日较差的作用,日较差年均值与林外的差值随幼林增长呈逐步增大趋势;在0 ̄5cm土层内,林内土温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率大于林外;第二代杉木幼林在群落建成过程中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调节能力低于第一代成林。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特性,将其应用于建立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并用免疫进化算法优化求解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免疫进化算法的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建模方法科学合理,林分蓄积量和平均胸径预测误差小,一定程度上优于以往传统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分密度控制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凋落量、组成和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对福建沙县杉木人工林进行了连续7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005-2011年杉木凋落量变化范围为1 051.83-2 407.80 kg.hm-2,年平均值为1 493.14 kg.hm-2,凋落量2005-2006年显著降低(P<0.05),随后6 a间呈先增加再降低又增加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为缓和。凋落物中落叶、落枝、落果、树皮及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2.9%、16.6%、7.63%、3.16%和9.73%。杉木凋落量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全年最大值)和7月,且2-7月凋落量占全年的62.3%,是杉木全年凋落量的主要贡献期。对凋落物的逐月观测数据与相应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n=84),结果显示,杉木凋落量对降水量和风速最为敏感(P<0.05),其次是气温和日照时间。  相似文献   

11.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区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 360 0 m2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区系特征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群落蕨类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大于松阔混交林 ,而双子叶植物种类数量小于松阔混交林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植物区系组成的影响较大 ;坡位低、环境湿度大 ,则热带分布属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根据103块标准地材料,并利用其103株平均木解析木,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及不同器官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及树干生物量与材积的回归关系,求出了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林分结构调控影响林地土壤水文动态过程,以浙西钱江源上游地区开化县林场城关分场施业区为研究对象,应用2010—2014年杉木纯林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基于物理基础的一维水热耦合(SHAW)模型进行参数测定和验证,并分析杉木复层异龄林土壤水分变化和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水分模拟值略高于实测值,两者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1、0.009和15.4%,模型总体上模拟精度较高。杉木复层异龄林比纯林年均土壤储水量(0~60 cm)增加9.4 mm,年均蒸散量增加36.4 mm,土壤水分深层渗漏量减少115.6 mm;纯林和复层林土壤水分的年变化量与地表径流量差异较小,分别为0.7、0.2 mm。因此,构建杉木复层异龄林可以增加土壤水库容量,更好地发挥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及主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料资源,根据调查资料,经过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确定林分生长模型,据此计算数据成熟龄,以土地期望价最高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并确定主伐年龄。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24-29a,经济龄成熟为17-27a,主伐年龄为19-26a,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间有一定的差异,其中8和10地位指数级主要培育小径材,应尽可能提前采伐,12和14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可适当提前采伐,16地位指数级以培育中径材为主,可适当延长采伐,18及18以及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大径材,应尽可能延长采伐年限,表2参8.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生长对密度效应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竞争密度效应倒数式系数,并对杉木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平均单株材积和密度的观察值符合竞争密度效应曲线关系,从8年生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材积逐步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系数逐渐降低,且竞争密度曲线逐渐向上移动。生物时间随着物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趋向于最大值;倒数式中的系数A和B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 360 0 m2 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 α和 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林群落科、群落物种、乔木层次和层片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小于松阔混交林 ,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大于松阔混交林 ;灌木层次和层片物种α多样性指数大小为 :老龄杉木 (山坡 ) >松阔混交林 >老龄 (山洼 )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群落 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 ,群落间坡位梯度相差越大 ,则群落间 β多样性指数也越大 ,而群落间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17.
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近60年生的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和3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老龄林群落高于30年生林群落的趋势,说明老龄林群落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和复杂的垂直层次结构;老龄林群落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标表现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而30年生林群落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乔木层的格局;2个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2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群落内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立地条件大,随着幼林抚育强度的加大,生长量也逐渐增加,加强幼林抚育是确保用材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强抚育尤为重要;采用适宜的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龚素莲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23-124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微量元素的缺少会影响大量元素的充分发挥和林木的进一步生长.12a生杉木林地追施NPK(N50P100K50)或加施锌、铜微肥3a后研究表明,施肥对杉木胸径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树高和蓄积生长率的影响极为显著;相对于单施NPK肥,加施锌微肥对促进高生长和蓄积生长的效果明显,加施铜微肥的效果不明显.12a生杉木追施氮磷钾+锌肥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的生长率比不施肥的分别提高了5.42%、7.25%和15.36%.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明溪杉木人工林中16个林冠的林窗长轴和短轴及人工植苗3年生闽楠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进行调查,分析林窗特征对闽楠植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闽楠幼林保存率和树高的林窗特征因子的主次排序为开阔度>短轴>长轴>面积;影响闽楠地径生长因子的主次顺序为开敝度>短轴>面积>长轴。林窗短轴、长轴、面积与开阔度等林窗特征因子与闽楠保存率、树高与地径生长均存在显著性的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方程的线性关系。综合闽楠幼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林窗短轴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5.10~6.26 m,合理取值范围为1.23~10.13 m;林窗长轴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7.37~7.88 m,合理取值范围为3.44~11.81 m;林窗面积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15.0~35.6 m2,合理取值范围为0~88.38 m2;林窗开阔度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0.429~0.507,合理取值范围为0.160~0.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