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985-2014年育成一批红菜薹、菜心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并用不育系配成一批红菜薹、白菜薹及菜心等杂交种,育成菜心、白菜薹、红菜薹新品种共9个,极大丰富了这3种薹用不结球白菜的品种,现将其育种研究过程总结发表,希望对育种工作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4份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菜薹种质为试材,检测133对芸薹属SSR引物在菜薹中的PCR扩增效果,以期发现适用于菜薹的SSR标记。结果表明:有50对引物在4份菜薹种质中表现出较好的通用性,其扩增产物多在100~350bp,多态性数目在1~4,共91个多态性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在"四九-19号菜心"和"3T6"中具有多态性的40对SSR引物,对130份以"四九-19号菜心"和"3T6"为亲本建立的F6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一个具有10个遗传群、总长度为641.39cM的菜薹遗传连锁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菜薹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从1997年起开始白菜薹育种研究,从1997年下半年起开始收集白菜薹品种资源,1998年进行田间观察、株选、品种间配组,对组合力强、性状突出者进行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再以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配组,从中选出优良的组合,于2002年育成极早熟的白菜薹新品种湘薹一号和湘薹二号。它们与一般的白菜薹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其一,熟性大幅提早,上市期提早到9月(一般在12月)。其二,主侧薹粗细等商品品质基本一致,改变了目前许多市售白菜薹品种主薹肥大,薹叶大而多,而侧薹又很细小的问题。1特征特性湘薹…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与菜薹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选用具有多态性的84个SSR标记分析了81份菜薹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TASSEL3.0软件中混合线性模型(MLM)对菜薹群体材料的单株质量、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等6个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84个SSR标记在81份菜薹种质材料中共检测出310个等位位点,引物多态信息量(PIC)在0.1878~0.9902,平均值为0.6119;81份菜薹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4742~0.8958,平均值为0.6294;在GS值为0.596水平上,81份菜薹种质可聚为4个类群。关联分析显示,10个等位位点与菜薹4个品质性状显著相关(P 0.0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8.59%~11.50%,其中5个等位位点表现为增效表型效应,其余5个等位位点为减效表型效应。基于等位位点的分析结果,鉴定出典型的载体材料11份,分别携带有4~8个优异等位位点。本研究发掘的与菜薹品质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位点及载体材料,可为高品质菜薹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蔬菜》2014,(19):59-59
简介:由华中农业大学退休教授晏儒主编,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周向阳主审,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30万字,图文并茂,论述了红菜薹、白菜薹和菜心三种薹用白菜的起源、种质资源和现代育种,栽培的研究进展、成果。作者用其30年的研究成果,较详细地阐述了3种薹用蔬菜的育种方法、快速选育杂种一代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6.
芥蓝菜薹发育与品种,花芽分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芥蓝4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探讨了不同品种、花芽分化期和植株生长与菜薹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早、中、晚三个品种在广州地区7-12月播种都能形成菜薹,以10月以前播种的植株生长良好,菜薹产量较高。7-8月播种,植株和菜薹都较发达,菜薹质量不是越早播越好。11月以后播种,生长和菜薹发育都不很理想。 4个品种分期播种的花芽分化和菜薹发育的变化表明,适时的花芽分化,才能使菜薹发育良好,否则对菜薹的发育不利。 植株重量,叶面积大小与菜薹重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67和0.3598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花芽分化后,特别是过早或过迟花芽分化后,菜薹的发育因菜薹形成过程的生长程度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菜心的菜薹有薹茎和薹叶两方面生长,前期以薹叶生长为主,以后则薹茎生长占优势。菜薹的横径和高度同时增长,以高度增长为主。菜薹重量随着菜薹发育不断增加,以采收前增长最快。菜薹的内部结构主要由表皮、具有特别发达的薄壁组织的皮层和维管柱组成。适期采收的菜薹,在发达的维管束内外厚壁组织尚不显著,因而成为肉质柔嫩的食用器官。花芽分化期主要影响菜薹发育的迟早,菜薹发育程度决定于花芽分化后植株的生长程度。植株重量与菜薹重量、叶面积与菜薹重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程度。菜薹形成受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所制约。  相似文献   

8.
《长江蔬菜》2010,(11):55-55
2010年春天,金坛市上万亩油菜到了菜薹采摘的季节,菜农们却紧锁眉头,为菜薹找不到销路而犯愁。这时,金坛市各级农林部门上市场、进超市、找经纪人,想方设法为菜薹打开了销路,避免了有可能因菜薹销售不出而引起的风波。  相似文献   

9.
自菜薹和菜籽两用油菜品种问世以来,经过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和油菜种植者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油菜薹已逐步被广大市民所认识.近几年,油菜薹的销售价格一直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油菜薹的销售收入远远高于油菜籽的销售收入,尤其是城市周边,中油杂11号等菜薹和菜籽两用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木霉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菜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计4个处理:不施肥(CK),100%木霉菌有机肥(T1),50%化肥+50%木霉菌有机肥(T2),100%化肥(T3),测定了菜薹主薹直径、长度、单薹质量、小区产量以及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硝酸盐、粗纤维含量等品质指标,比较不同处理对菜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菜薹主薹直径和长度,提高了菜薹产量,改善了菜薹的品质;其中,T2处理菜薹产量和品质提升最为明显,菜薹商品性更好,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拓宽菜薹(菜心)种质资源,筛选优良亲本材料,进而选育菜心雄性不育系杂交种,本试验利用菜心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菜心与芥菜种间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3种途径,创制和鉴定优良的菜心育种材料,并广泛转育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和配制CMS96细胞质不育系组合。结果表明,菜心与大白菜杂交、菜心与芥菜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方法是创制菜心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利用亚种间杂交,获得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菜心瓣化型萝卜胞质Ogu CMS,叶片深紫色菜心,叶片塌地菜心;利用种间杂交,获得圆叶锯齿菜心,叶色翠绿菜心和叶片浅紫色菜心;基于自然突变,筛选到橘红色花菜心,乳白色花菜心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突变体。同时,以菜心细胞质不育系CMS96.农家菜心8与新西兰50天自交系杂交,成功选育出菜心新品种18A1菜心,中熟,叶色深绿,菜薹油绿,臺质脆嫩,口感好,适合广州等南方地区秋冬季和菜场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100个大白菜品种的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芽春化和绿体春化两种春化方式对大白菜现蕾时间、开花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芽春化处理的100个大白菜品种的平均现蕾时间、开花时间比绿体春化处理分别提前了15.0d和11.5d。其中春泉大种芽春化不能使其现蕾和开花,而绿体春化则可以使其现蕾,这可能是因为参与两种春化方式调控的分子机制不同。不同冬性的大白菜品种在两种春化处理方式下,其现蕾时间、开花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两种春化方式对大白菜不同品种的影响具有通用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橘红色花菜薹突变体11A-47 与黄色花菜薹联记特选34 号甜菜心杂交获得的F1,F2
BC1、BC1′ 群体为试材。将6 个世代的种子经4 ℃低温春化处理15 d 后调查子叶颜色,研究菜薹橘红色花
的遗传规律;同时,采用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进行分
析,鉴定菜薹橘红色花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or 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橘红色花菜薹11A-47 与黄色
花菜薹杂交F2 群体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3,χ2=1.938 9 < χ2
0.05=3.841;BC1′ 群体
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1,χ2=1.369 7 < χ20.05=3.841。说明菜薹的橘红色花为质量
性状,由1 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与控制大白菜橘红心球色
的基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BrVIN3.1 在春化过程中通过调控BrFLC1 的表观修饰状态,进而调控其表达控制大白菜花期。本试验以BrVIN3.1 (Bra020445)为诱饵,进行酵母cDNA 文库筛选,从中筛选到它的互作蛋白BrZAT12(Bra006691);进一步进行酵母双 杂一对一验证,证明BrZAT12 能够与BrVIN3.1 互作。采用低温处理不同花期的大白菜材料,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 BrZAT12 的表达模式在抽薹性状不同的大白菜材料中存在差异,在易抽薹材料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耐抽薹材料,且在耐抽薹 材料中变化幅度较小,同时BrZAT12 的表达模式与BrVIN3.1 相关。推测BrZAT12 可能在大白菜春化调控的开花途径中行使 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通过春化后至抽薹,叶色由绿变灰,这一叶色转变过程在弱冬性品系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本试验以不同冬性的大白菜品系为材料,从激素、色素含量变化和蛋白质组分变化等方面研究大白菜抽薹过程叶色转变前后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激素、色素含量和蛋白质的变化均与叶色转变有一定关系,叶绿素a/b、IAA和GA3含量均在叶色转变期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菜薹播种后27d分别喷施高浓度(有效成分375g·hm-2)和低浓度(有效成分250g·hm-2)丙环唑溶液,研究丙环唑对广州地区秋季菜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菜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喷施后7d,高、低浓度处理的菜薹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6.7%和18.8%;低浓度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浓度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后10d,高、低浓度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8.0%和17.5%;而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丙环唑在菜薹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7d。喷施丙环唑后3~7d,最终残留量在0.210~2.207mg·kg-1之间,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73%~18.16%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广州地区流通市场408份菜薹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熵为0.09%~0.58%,也在可接受范围;丙环唑检出率为50.5%~90.5%,2016年第2、3季度丙环唑的检出率、阳性样品平均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均明显高于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  相似文献   

18.
以油青60 天菜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可溶性糖含
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薹茎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薹叶,而薹叶中
的蔗糖含量则高于薹茎。适宜浓度的蔗糖处理可显著地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含量,而过高浓度处理则抑制可
溶性糖的积累。叶面喷施50 mg·L-1 蔗糖可以极大幅度地提高菜心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果糖和
葡萄糖含量。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单株产量影响均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蓝自交不亲和性雌蕊决定因子SR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SRK基因并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克隆序列的Blast比较以及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析,初步确定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分属于SRK3、SRK7、SRK8、SRK16、SRK28、SRK36、SRK45、SRK46、SRK58、SRK68等10种S单倍型。其中有5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属于SRK36单倍型,占参试自交不亲和系的22%;SRK7、SRK16和SRK58单倍型均只有1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进一步对不同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杂交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情况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对20个杂交组合的花期杂交亲和指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RK基因序列所确定的相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为不亲和,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受阻,花期亲和指数低;而不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高度亲和,花粉管伸入雌蕊正常,花期亲和指数高。表明基于SRK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所属单倍型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鉴定方法,有利于育种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组合配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0.
结球甘蓝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类型、遗传特性及其在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结球甘蓝雄性不育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