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荷叶离褶伞菌丝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探讨了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碳源、氮源、以及不同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果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最适碳氮比是20:1~1:30。  相似文献   

2.
荷叶离褶伞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治江  魏生龙 《食用菌》2006,28(5):9-10
对荷叶离褶伞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荷叶离褶伞母种培养基中,加入荷叶离褶伞发生地土壤浸出液,加入20%荷叶离褶伞发生地腐殖质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松枝浸出液,无论是干松枝还是鲜松枝,低浓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0,(4)
采取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灰拟鬼伞菌丝适宜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菌丝生长最适宜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酵母粉,最适pH为6~9,最适培养温度为28~34℃。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对灰拟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依次为:氮源碳源温度pH。其中,蔗糖、酵母粉、pH 9、温度31℃是菌丝体培养最佳条件。综合试验结果,灰拟鬼伞的菌丝适宜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H 6~9,温度28~37℃。  相似文献   

4.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5.
研究翅鳞伞(Pholiota squarrosa)和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两种鳞伞属真菌的菌丝培养特性。分别以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和硝酸铵为氮源,并在10、15、20、25和300C五个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培养;以及在pH5、6、7、8、9和10六个不同的pH处理下培养,观察测定翅鳞伞和多脂鳞伞的菌丝生长。翅鳞伞和多脂鳞伞的真菌菌丝在这些碳、氮源的条件下均可生长。翅鳞伞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多脂鳞伞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两种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最适pH均为5。在最适碳氮源、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pH的各种条件下,翅鳞伞的生长都要快于多脂鳞伞,翅鳞伞的pH耐受范围也比多脂鳞伞更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不同pH、含水量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运用十字测速法、试管培养料吃料速度测定等方法,分析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长势。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合的氮源是牛肉膏,最适合菌丝生长的pH10,最适合的含水量是65%。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在250 mL三角瓶装液100 mL情况下,9~10 d,菌丝干重达到0.9~1.0 g时达到发酵终点,在第11天时菌丝球老化,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Pilidium concavum(Desm.)Hohn.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生长量,用血球计数板法测量产孢量。结果表明:该菌在PDA上生长最适,在PYA上产孢最多。在最适培养基上培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30℃;在pH值6~11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pH值为11产孢最多;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无显著影响;在供试的碳氮源中,菌丝生长及产孢以葡萄糖、酵母膏最适。  相似文献   

8.
毛尖蘑是生长在金矿开采后的沙滩上的一种野生珍稀食(药)用真菌.对野生毛尖蘑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碳源、氮源筛选试验.结果 表明,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经ITS序列鉴定为褐离褶伞(Lyophyllum fumosum);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硫酸铵和酵母膏.研究结果为毛尖蘑的人工驯化栽培及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10.
碳源和氮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影响裂褶菌丝生长的碳源、氮源和碳氮比。结果表明 ,裂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蛋白胨 ,最适碳氮比是 4 0∶1。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pH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的生长速率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5~30℃,菌丝生长量与温度呈正相关,25℃最适合菌丝生长;5~35℃,病原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pH值在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pH值在3~11条件下孢子能够生长;最适孢子生长的pH值为8。  相似文献   

12.
以5株梯陵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态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培养各菌株菌丝体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pH,碳源和氮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起始pH方面,菌株F011、85和W16H2为6~7,菌株Q为8~9,菌株301为7~8;菌丝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葡萄糖适合所有菌株生长,菌株F011、Q、301和W16H2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菌株85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液体液层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Pe9701菌株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其次为麦芽糖而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于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有机氮为蛋白胨,最适无机氮为硝酸铵,硫酸铵次之,碳酸铵几乎不能被利用,此外,各处理培养液的pH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pH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pH值(1.0,2.0,3.0,4.0,5.0和6.5)酸雨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下降,豇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及下胚轴长均呈降低的趋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pH值降到最低1.0(酸度最强)时,所有豇豆种子全部发生霉烂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马桑香菇菌株为试材,对其进行ITS鉴定,按照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野生马桑香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所选菌株为有机香菇下的进化分支,同其它香菇属食用菌具有本源差异,且野生马桑香菇菌丝的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为7~10,培养温度以23~25℃最优。  相似文献   

16.
以水生蔬菜藕带为原料,从自然泡制藕带水中分离筛选出两株发酵藕带产酸能力强、亚硝酸盐含量低、风味好的乳酸菌菌株,生理生化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两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5.0~6.0,短乳杆菌在pH值3.0时生长良好,pH值大于8.0时生长受到抑制,植物乳杆菌在pH值3.0时生长很慢,而pH值大于9.0时仍能一定程度存活;在盐浓度低于6%时两菌株均能正常生长,10%含盐量抑制二者生长,植物乳杆菌能耐8%的盐浓度;两菌株生长温度范围较宽(20~37℃),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在15℃时也能缓慢生长。在MRS液体培养基中,两菌株对初始浓度为100μg/mL的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为89.65%和97.4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pH值(1.0,2.0,3.0,4.0,5.0和6.5)酸雨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下降,豇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及下胚轴长均呈降低的趋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pH值降到最低1.0(酸度最强)时,所有豇豆种子全部发生霉烂现象。  相似文献   

18.
香蕉黑星病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蒲金基  张欣  谢艺贤  漆艳香  张辉强 《果树学报》2006,23(4):576-580,i0004
为更好地了解香蕉黑星病和指导病害防治,对该病病原菌Macrophomamusae的形态作了系统描述并详细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在PDA平板上,香蕉黑星病菌在10~35℃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是28℃,PDA、PSA和V8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3~10均能生长,pH4~8生长较好,pH7生长最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蔗糖、果糖、葡萄糖最好,淀粉和乳糖最差,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添加氯化铵的PDA上不能生长,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振荡培养对病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缓慢,Ca2+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其中10mmol/LCa2+对孢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虎杖疏松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因素组合.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浓度的非激素水平和激素水平对虎杖愈伤组织诱导率、疏松程度以及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叶柄为外植体更容易诱导出疏松的愈伤组织,虎杖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非激素因素为pH值5.8,蔗糖5 g/L,水解酪蛋白300 mg/L,肌醇10 mg/L,继代增殖最佳的激素组合2,4-D 2.5 mg/L+NAA 0.3 mg/L.适宜的激素和非激素组合,能促进虎杖获得质地疏松、淡黄色、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