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98-20799,20854
阐述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合作、改革现行农村食品安全体制、科学划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职权、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执法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彭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62-10663
目前农村食品安全尚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危及农村地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要充分解决法制建设不足、政府安全监管不力、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终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整体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杨扬  范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90-491,529
阐述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职能: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行政执法提供指导;合理划分政府部门职责权限,融合监管机构职能;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加强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有效控制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监管体系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64-14366
论述了构建农村多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实必要性: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行政责任的逻辑延伸;是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分析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二是政府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力;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的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四是农村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作用有限;五是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监督意识不强。基于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构建农村多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策略:加快农村食品安全立法,确保有法可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力度;完善农村食品安全行业公约,健全行业监管机制;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发育,发挥组织监督职能;培养农村群众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形成食品安全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历来是社会各阶层关注和讨论的主题。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尤其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对部分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部分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监管难点,并从食品安全检测制度、社会组织力量、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领导作用等多个角度提出一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策略,以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食安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多、范围广,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衡水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多、基数广,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衡水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经调查和思考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许亚宝  周帮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91-3392,3394
食品安全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导致我国城乡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分析了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的差异及原因,并提出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统筹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董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23-20724,20726
阐述了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概念及现实意义,分析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权责明确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对农村食品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益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郭志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14-10816
作为食品原料的供应基地,食品消费的大市场,农村的食品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是一个经济、道德、社会、立法和监管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村食品安全“质量大堤”的构建依赖于德法并济的约束、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有效监管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61.2%[1],由于城乡经济不均衡发展、农村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监管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村成为我省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区,因此关注我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段明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70-15772
从公共管理学、公共社会学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农村食品监管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的实际,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措施,从而增强农村食品的整体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高岳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75-276
针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在生产企业、流通环节、餐饮行业、农民食品安全思想及法律意识、法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推行农村食品连锁经营、完善法制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法规宣传、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等措施建议,以为农村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政府决定,从25日起在全省开展为期4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有关部门“监管出城”“监管下乡”,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威胁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8月19日播发《“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山东部分县市追踪调查》,反映山东部分县市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稿件播发后,引起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总结美国、德国和日本3国在食品安全法律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加强中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合理划分各个执行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旨在为中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实践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村食品安全素来是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为加强监管,保障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近期,沂南县质监部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编织农村食品"安全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制度构建的法治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21-2423
基于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仍存在立法相对滞后、司法制度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公民法制意识和能力不足、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规范执法部门的管理活动、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活动、及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多元监督机制等对策,为健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构建全方位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对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2镇4乡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个体特征五大维度均会影响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其中家人或朋友支持购买安全食品的程度、是否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额外费用、家庭收入等14个因素呈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的维权行为、性别等因素无显著影响。【结论】从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及发挥多主体参与作用三个方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将公众参与引入到食品安全的监管过程正是国内外加强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基于此,尝试以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制为切入点,对公众参与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苏北3县为样本,调查了农村的饮食状况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揭示了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改善苏北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