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ensis Zacher)室内饲养方法并研究其种群生命表,为山楂叶螨的室内研究与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山楂叶螨火棘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火棘植株饲养法和火棘枝条水培饲养法3种饲养方法,并采用火棘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组建山楂叶螨自然种群和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生命表。【结果】在室内条件下,3种方法均可以连续饲养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幼螨和前若螨的发育历期、成螨产卵前期和雌螨寿命均与自然种群差异不显著,但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卵和后若螨的发育历期均显著短于自然种群,室内继代饲种群雌雄比例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均高于自然种群。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净值增长率R0(9.113)、内禀增长率rm(0.096)和周限增长率λ(1.101)均高于自然种群的相应参数,而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22.780d)低于自然种群(24.355d)。【结论】建立了以火棘为寄主植物室内饲养山楂叶螨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室内继代饲养的山楂叶螨种群比新采集的田间自然种群具有更大的种群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2.
山桐子花芽分化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山桐子花芽分化与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桐子花芽分化可划分为6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轴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山桐子的花芽分化始于8月下旬,在形成花序轴原基之后进入休眠期。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为四面体结构,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子房1室,多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3.
山桐子果实性状的自然变异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陕西省山桐子自然分布区的大量调查、系统观察与测定,研究山桐子果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状况并进行类型划分,为山桐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山桐子分布区内全面踏察,选取果实性状特异的植株,观察记录其果穗形状和果粒颜色,测量果穗长度、果穗直径、果柄长度、果粒纵径和果粒横径,并计算平均果径和果形指数等性状。根据果实性状自然变异调查的结果确定类型划分依据进行类型划分,然后对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山桐子在果穗形状、长度、紧密度及果粒形状、大小、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广泛的变异,依据果穗长度、果粒颜色、果粒大小及形状,可将陕南地区山桐子划分为红果短穗小果型、红果短穗大果型、红果短穗梨果型、红果长穗小果型、红果长穗大果型和黄果短穗型6种果实形态变异类型。通过对各类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丰产、高含油率的红果长穗大果型可作为优良类型加以利用。【结论】山桐子果实性状自然变异很丰富,类型较多,黄果型和梨果型比较特殊,可以作为山桐子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红果长穗大果型单株产量和产油量都较高,在目前还没有无性系品种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丰产高含油率类型试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大多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可用于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发生的预测。然而,西花蓟马在自然界中接触的不是恒温,而是昼夜波动的温度。论文旨在比较恒温和昼夜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用恒温构建的西花蓟马生命表结果来预测自然条件下蓟马种群发生动态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在恒温(26℃)和均温相同的昼夜波动温度(20-32℃)条件下,构建西花蓟马实验种群在菜豆豆荚上的年龄-阶段特异生命表,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的生活史和种群参数。因为卵的孵化率随着成虫年龄变化,所以根据孵化卵的数量来计算年龄-特异繁殖率,以准确揭示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用bootstrap方法来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用U检验(Mann-Whitney test)(Sigmaplot 12.0)估计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恒温和波动温度对西花蓟马的成虫前期发育历期、总产卵前期、成虫前期存活率以及生命表参数等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等影响不显著。西花蓟马成虫前期发育历期在恒温(11.86 d)下显著长于在波动温度(11.36 d)下。总产卵前期在恒温与波动温度下分别为12.50和11.37 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成虫前期在恒温下存活率(0.48)显著高于波动温度下存活率(0.44)。西花蓟马成虫寿命在恒温(雌虫13.56 d,雄虫10.15 d)和波动温度(雌虫11.37 d,雄虫9.71 d)下无显著差异。西花蓟马繁殖力在恒温(35.38卵/雌)和波动温度(34.74卵/雌)下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在恒温下分别为0.121/d、1.129/d和7.538,在波动温度下分别为0.127/d、1.135/d和8.831。西花蓟马在波动温度下的种群增长要比在恒温下快。【结论】与自然的昼夜波动温度条件相比,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了许多生命表参数,从而影响种群动态监测结果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韩珊 《农技服务》2024,(2):103-107
山桐子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山桐子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贵定县野生山桐子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发展山桐子种植,但山桐子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贵定县山桐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分析贵定县发展山桐子产业在政策、区位、自然条件、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群众认可度、产业发展服务、产业链、市场认知度、劳动力支撑、资源保护方面的劣势,提出强化宣传动员,凝聚发展共识;注重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健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推进政策落地,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市场认知,实现产品变现;加强资源保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对贵州野生山桐子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山桐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其在自然群落中的分布不是以群落优势种成分出现,而主要以伴生种出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中。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山桐子所在群落的优势种多种间关联分析,其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多种间总体呈正关联。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隶属函数评价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反映出山桐子生存群落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1996~ 2 0 0 1年在福建省南平、沙县对喜树幽斑螟自然种群进行系统调查 ,组建和分析了 5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结果表明 :喜树幽斑螟各世代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属 Price A型 ,第 1~ 5代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值分别为 6.40、 4.66、 4.5 3、 4.88、 3.1 8. 5个世代中 ,影响喜树幽斑螟种群生命过程的关键因子均为成虫死亡和生殖力下降 .第 1~ 3代中 ,自然消亡的控制作用均大于寄生和捕食 .第 4代中 ,寄生的控制作用更大 ,第 5代则捕食的控制作用大 .年周期中 ,天敌对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加强 .成虫期是各个世代的关键虫态 ,除成虫期外 ,第 1代的关键虫态为 3~ 4龄幼虫 ,第 2~ 4代的关键虫态为 1~ 2龄幼虫 ,第 5代的关键虫态为蛹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自然条件,用小白菜苗饲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组建了其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出反映其种群增长动态的几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世代总存活率为0.57,净繁殖率为96.636 6,平均世代周期为43.9 d,内禀增长率为0.104 0,周限增长率为1.109 6,种群翻倍时间为6.7 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虫、蛹)年龄组占85.47%,成虫期年龄组占15.53%。  相似文献   

10.
根据调查资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及存活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辽东栎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更接近DeeveyⅡ型,死亡曲线在Ⅳ龄级处有一个小高峰;在辽东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更新比较慢。总体上说,马栏林区辽东栎种群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径级结构属于正金字塔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凹曲线,结合生存函数曲线,能充分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种群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幼龄期Ⅰ、Ⅱ径级和衰亡期Ⅺ径级的梭梭种群死亡概率和死亡速率都较高,第Ⅴ~Ⅶ径级梭梭种群生存质量较好,生命活动达到旺盛期,属于成年旺盛梭梭种群.  相似文献   

12.
南京仙林地区次生林马尾松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更好地了解城市边缘马尾松种群的结构与现状。【方法】在样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静态生命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量化指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南京仙林地区马尾松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径级结构为纺锤形,幼树幼苗少,中间径级立木成维持种群发展的核心部分。生命表数据表明死亡率(qx)在Ⅵ径级前基本为负值,说明大量的幼树幼苗在前期死亡;目前,该马尾松种群的Deevey存活曲线为Ⅲ型,说明在生活史的各个时期,种群的存活率相差很大。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有干扰和无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64和0.300,偏离0的程度低。【结论】虽然目前依靠中等径级立木维持稳定的种群结构,但结合时间序列预测数据考虑,该种群为衰退种群。马尾松作为亚热带次生林的过渡种群,其种群的衰退与被其他物种替代,为正常现象;但地处城市边缘人为强烈干扰的存在,使得这一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13.
水冬瓜赤杨种群生命表与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水冬瓜赤杨种群进行调查,根据生命表理论和生存分析理论,选用年龄结构替代树木径级结构的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混技术,绘制水冬瓜赤杨种群静态生命表,同时绘制出种群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图,阐述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分析表明,前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衰退是该种群的特点;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同一时间的曲线,种群数量表现出随龄级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幼龄级数量呈递减趋向,个体数量在中龄级和老龄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条件下,种群在今后将趋向于衰退。   相似文献   

14.
乌冈栎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将石、开化、仁化、沅陵和荔波的乌冈栎野生种群进行了调查。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空间分布格局理论,对各地乌冈栎种群的结构与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除湖南沅陵种群为增长型外,将石、开化、仁化和荔波的种群呈纺锤形或倒金字塔形,有径级缺失的现象;②乌冈栎种群的高度级与胸径级成呈显著正相关性,其拟合为幂函数方程y=2.024 6x0.439 9(R2=0.741 4,P<0.001);③各地乌冈栎种群标准生命表的数据均有负值出现,这说明种群整体或局部径级有衰退的迹象,中等径级个体对维持乌冈栎种群具有重要意义;④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表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这可能也是长期维持乌冈栎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地位的重要动力之一;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Vpi指数显示,除广东仁化种群表现为典型的衰退种群外,其余地区的Vpi指数值均大于0,但其偏离0的程度均较小,不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⑥乌冈栎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s2/x-)的结果均大于1,说明各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分布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集度指数(CI)、负二项式参数(k)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地带性植被糙叶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根据1 hm2固定样地中优势种糙叶树的每木调查结果,通过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对糙叶树种群的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糙叶树种群属于增长型,在自然干扰下,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为3.04%,表明该种群能够在当前演替阶段保持稳定。2)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直线型B3亚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均表现出波动性特征。3)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在经过2~5个龄级后,除Ⅸ和Ⅺ龄级外,种群各龄级的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综上所述,虽然紫金山糙叶树种群个体数量在当前演替阶段能够维持稳定,但种群在幼中龄过渡阶段死亡率(43.2%)和死亡密度(9.7%)偏高,需通过适度开展科学的经营性择伐等森林抚育措施,及时伐除病残木,营造小林窗,改善林内生存环境,从而促进糙叶树种群的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云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匀滑技术和谱分析等方法,在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基础上,对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臭冷杉种 群和红皮云杉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 型分布,幼苗和幼树在 种群中所占比重大,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红皮云杉结构近似呈倒J 型分布,幼苗所占比重较大。2)臭 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出现2 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4 龄级阶段,另一个 出现在第9 龄级阶段;红皮云杉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也基本一致,每个龄级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比较稳 定,没有太大差异。3)臭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I域型和Deevey-III型之间,更趋于Deevey-II型;红皮云杉 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II型。4)臭冷杉和红皮云杉种群的生存率曲线都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小,-积死亡率 曲线都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增大。5)臭冷杉种群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变化基本一致,红皮云杉也具有类 似的变化。6)谱分析显示,臭冷杉种群天然更新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受基波的影响较大,说明臭冷杉种群在整个生 命过程中的数量动态变化,主要是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红皮云杉种群天然更新也存在明显的波动,但受基波影响 较小。   相似文献   

17.
赵阳    杨萌萌    刘锦乾    杨永红    陈学龙    黄旭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37-44
紫果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以冶力关林区的紫果云杉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结构图,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运用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动态,并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本区域紫果云杉的生存现状,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果云杉幼苗占种群个体总数的21.05%,Ⅱ龄级时,个体数量迅速减少,幼苗死亡率达到80.40%,出现瓶颈现象,种群结构近似于纺锤型。总体来看,紫果云杉种群幼苗数量优势不明显,种群更接近于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未来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增长性低,增长潜力小,并对外界干扰较敏感;竞争、自疏作用造成幼苗、幼树存活率偏低是影响紫果云杉种群自然更新关键因素,幼苗的分布状况也影响着种群的发展。散生的种群在自身比例较低的混交林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种群增长。因此,须采取人工措施使种群形成规模,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8.
桂花野生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风景区的桂花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该文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桂花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 结果表明,桂花有1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 Ⅱ型;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桂花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桂花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桂花种群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的原因与其生物学特征、丰富的种子库、适宜的环境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罗浮栲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呈现递减趋势,Ⅵ龄级后变化幅度较大;亏损率、死亡率和危险率随龄级增加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Ⅴ龄级前的变化幅度较小,Ⅴ龄级之后增长迅速;种群生存率函数值随龄级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珍稀濒危植物浙江楠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地区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阳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稀少.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在第Ⅳ径级以前基本上为负值,说明大量幼苗在前期死亡.Deevey存活曲线属于Ⅲ形并且斜率较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起伏式波动,说明种群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经历2、4和6个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采伐、生境破碎化和在郁闭条件下幼苗种内竞争激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