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博拉,扎伊尔(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一条河流的名字,但让这个名字闻名世界的,却是一种致命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从1976年埃博拉疫情首次在非洲暴发,近40年来瘦隋多次小规模出现,但今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蔓延,却显示出最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菲律宾卫生部长弗朗西斯科.杜凯近日说,自去年12月首次证实在菲律宾饲养猪身上发现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后,目前已确认有5名直接与病猪接触过的农场工人曾经感染这种病毒。  相似文献   

3.
关于猪是否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源头的争论尚未停息,研究人员又在猪身上首次发现了另一种可怕病毒一埃博拉。他们担心,这种病毒在猪身上发生变异,从而对人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体的传播相当重视,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常忽视威胁农牧业的流行性疾病。生物学家认为,像疯牛病、口蹄疫等与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样可怕,这些人畜共患疾病不仅对所到国家的农牧经济打击十分沉重,而且这些疫病的暴发国家和地区随时危及别国的畜禽和人类健康。因此,有科学家把这随时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暴发的生物类疾病称为“生物入侵”。由于,一些生物病毒(或病原体)的传染相当强,且传播速度惊人,比如口蹄疫,它可通过牲畜、车辆、人员、鸟类,甚至空气等多种途径传播。近年…  相似文献   

5.
1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发病禽或携带病毒的禽类与健康禽类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病毒污染的空气、物体间接接触传播。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带毒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有病毒的分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自然·微生物学》7月1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显示:从埃博拉病毒感染中幸存的恒河猴,虽然不再表现出感染症状,体内却检测出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而这与我们人类对病毒的反应极其相似。持续性埃博拉病毒感染,指的是病毒持续存在于疾病康复者的某些组织(比如眼睛、大脑和睾丸)但不再表现出任何疾病症状的现象。2013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因 1 976年在扎伊尔北部埃博拉河畔的一个村落里造成第一次大规模流行而得名。当时此病毒使该村数百人神秘地死去。 1 995年 4月在基克韦特市该病毒肆虐又造成 2 5 0人丧生。 1 996年在加蓬 ,又有 45人死于此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危险系数甚至要高于艾滋病病毒 ,不知这种病毒原生何处 ,只知道它可通过人体血液、唾液、汗水及其它分泌物接触传染。埃博拉病毒发作迅速 ,潜伏期约为3周 ,发病后 3 d内突发高热、严重头痛及肌肉痛 ,并伴有腹泻 ;并出现皮肤紫肿和水疱 ;到第 6 d时 ,开始体内出血。发病约 9d死亡。生存率只有 1 0 %…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很小的病毒,易通过空气传播。当一栋猪舍出现口蹄疫的少量病例时,其它动物已经感染,此时消毒已经无济于事。在猪舍内大量消毒只能造成空气的过度潮湿,消毒一旦停止,病毒气溶胶会重新出现在更加潮湿的空气中,更利于疾病的传播。因此保持猪舍干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一种很小的病毒,易通过空气传播。当一栋猪舍出现口蹄疫的少量病例时,其它动物已经感染,此时消毒已经无济于事。在猪舍内大量消毒只能造成空气的过度潮湿,消毒一旦停止,病毒气溶胶会重新出现在更加潮湿的空气中,更利于疾病的传播。因此保持猪舍干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1口蹄疫预防1.1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病毒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天,泥浆中存活6个月,尿中存活39天。在土壤中夏季可以存活3天,冬季存活28天。1.2传播1.2.1通过人员传播与感染动物接触的人员可以保持和呼出病毒达36个小时并成为传染来源。1.2.2空气传播受感染动物的气溶胶通过空气传播,猪气溶性排泄病毒量最大,每天排出  相似文献   

11.
正空气传播是许多病原体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过滤系统在猪场的应用及研究证实,空气过滤系统可有效切断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途径。一、猪场主要致病病毒空气传播是猪场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流行途径,借助于大气中的尘埃颗粒或生物气溶胶,病毒可以从一个猪场传播到另一个猪场。研究机构证实,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喘气病等几种病的致病病毒能够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还能够保持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从呼吸系统到全身严重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是多维的,如通过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途径传播.如何克服目前防控体系的缺陷,降低病毒的变异速度,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创建新型的防控体系是解决禽流感问题的关键所在[1].  相似文献   

13.
王遵宝 《猪业科学》2024,41(6):20-23
控制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非洲猪瘟病毒、 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严重威胁猪只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因此, 深入了解这些病毒的空气传播机制和特点,并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对防止疫情传播、 降低猪场内外疾病传播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发热、呼吸异常,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的传柒病,是一种免疫抵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柒。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  相似文献   

15.
埃博拉出血热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l Fever)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严重的地区是扎伊尔(Zaire)的埃博拉河,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从该病患者体出分离出一种丝状病毒,与马尔堡(Marburg)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称为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笔者对埃博拉病毒的分类、形态结构、培养与增殖、抗原结构、抵抗力与毒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本文针对该病的诊治方面进行探讨,供同行们参考。1流行病学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病毒由病猪的鼻腔分泌物、唾液、乳分泌物、尿液和种公猪精液中排出,常存在于圈舍、用具、饲料和饮水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和病猪接触传  相似文献   

17.
埃博拉是一种对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致死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流行于赤道非洲国家和菲律宾,埃博拉病毒因其高致死率带来的公共卫生学威胁受到各国密切关注。我国将埃博拉作为严密防止传入的外来病,至今保持无埃博拉病例发生。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猪也是埃博拉病毒的易感动物,这使我们需要面对埃博拉传入风险的形势下重新思考保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对策。通过综述埃博拉病毒感染猪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科学认识、正确防控埃博拉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且口蹄疫病毒容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变异、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会给猪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本文主要对口蹄疫以及防止方法进行简述,以期给养殖场户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罕见的埃博拉病毒据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 ,但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发现其真正的动物宿主。美国《病毒学杂志》17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 ,鸟类作为宿主的“嫌疑”很大。珀杜大学研究人员桑德斯等人在这期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 :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在生物化学结构上与鸟类携带的多种逆转录病毒非常类似。他们据此推测 ,埃博拉病毒与鸟类携带的这些病毒也许拥有共同祖先 ,鸟类可能是该病毒传染给人的渠道。科学家此前已经知道 ,埃博拉病毒与鸟类携带的一些病毒内部结构类似 ,而桑德斯等人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 ,这些病毒间同样具有外部相…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由食肉目和翼手目的几种哺乳动物在世界范围内维系并传播.种内传播(Intraspecies transmission)通过不同的病毒变异株和病毒世系在独特的区域中维系该病,狂犬病的种间传播(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通常引致生态瓶颈,流行终止.但在狂犬病流行或长期地方流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狂犬病贮存宿主,并暴发相近变异株引起的流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