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散养禽的防疫现状分析1.1散养禽防疫意识薄弱(1)广种薄收、不计效益。养殖规模很小的散养户,春天抓回上百只鸡苗,秋后只剩下10~20只,有的户甚至1只不剩。对所养家禽从来不做防疫工作,认为防与不防都一样,防疫意识薄弱。(2)相信社会游医做防疫工作。近几年来,由于乡镇兽医站在许多地区的机构改革中被撤销或撤并,大批乡镇兽医沦为社会游医。他们往往用一些过期或失效的疫苗给农户的畜禽防疫,达不到防疫质量和效果。导致农民对防疫接种失去信心,也成为一些散养农户不愿意为所养家禽防疫的重要原因之一。1.2买回疫苗自己给家禽搞防疫(1)自充兽…  相似文献   

2.
农村散养家禽防疫浅谈@杨忠友¥四川省邻水县兽医防疫检疫站农村散养家禽防疫浅谈杨忠友(四川省邻水县兽医防疫检疫站635300)农村散养家禽最大的疫病是“三瘟一病”,即鸡瘟(指鸡新城疫)、鸭瘟、小鹅瘟和禽霍乱。但广大村民所饲养的家禽,由于孵抱、出雏的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春、秋两季是农户饲养散养禽的旺季,农民大多从家禽市场、外区县,有的甚至到外省购回几十羽到几百羽不等的雏禽进行饲养,其目的是产蛋和肉用。然而,较多的养户不太重视散养禽的免疫,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的财产,是否免疫和畜禽病死都是自己的事,与防疫部门无关,这种思想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散养家禽收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禽病多,没有科学养殖经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现就散养家禽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分析,供散养家禽农户参考。1发病率高的原因1.1养殖环境差许多养殖场(户)间隔距离太小,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人员流动频繁,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  相似文献   

5.
<正>为调查阿克苏市周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防疫情况,本研究于2010年-2014年对辖内家禽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以及散养户活禽开展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以及散养家禽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4%、92%、82%、71%,整体达到国家规定的70%,规模场免疫合格率最高,散养家禽免疫工作有待加强。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  相似文献   

6.
随着畜牧业发展,农村散养家禽的规模和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虽然人们对家禽疾病防控比以前提高许多,但是还存在防疫体系不健全、防疫质量差别大、无法保证免疫效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散养户家禽生产的有序发展。为此将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对策详述如下,希望能够控制农村散养家禽疫病,稳定农户生产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散养家禽免疫程序的制定胡运保(四川省三台县畜牧食品局621100)三台县是川中143万人口的典型丘陵大县,农民有饲养家禽的习惯。虽然从1960年起先后开始对鸡新城疫和禽霍乱开展预防接种,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且多为散养,群众自觉防疫意识差,免疫密度...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散养家禽收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禽病多,散养户又没有科学养殖经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现就散养户家禽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分析,供散养家禽农户参考。1发病率高的原因1.1养殖环境差许多养殖场(户)间隔距离太小,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人员流动频繁,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病死家禽随处丢弃,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禽舍卫生状况差,粪便不能按时清理。  相似文献   

9.
散养家禽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通过散养家禽,可以促使农民收入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大部分农民没有对家禽防疫知识深入掌握,且在较为特殊环境下散养家禽,农户防疫工作不够科学,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疫对策,提升农村散养家禽的防疫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散养家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补充,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最为简便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家禽防疫知识,并且散养家禽的环境比较特殊,很多农户没有做到正确防疫,导致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做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偏僻农村、山区农户散养家禽,仍是粗放式管理,并存在严重的禽只老龄化问题,所养的老龄鸡(鸭)一年几次换羽或就巢,生产能力很低。有经验农户便就地采集生于沟渠路旁、山坡废地上生长的益母草、稗子草、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阿克苏市周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防疫情况,本研究于2010~2014年对辖区内家禽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以及散养户活禽开展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以及散养家禽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4%、92%、82%、71%,整体达到国家规定的70%,规模场免疫合格率最高,散养家禽免疫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散养家禽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经济来源补充,散养家禽实质上是很便捷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很多农民没有掌握很专业的家禽防疫知识,并且散养家禽具有非常特殊的环境,所以大多数农户无法真正做好防疫工作,这样就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探析了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禽流感的新闻见诸各大报刊,人们纷纷谈“禽”色变,甚至有人开始拒绝消费鸡、鸭、鹅肉,更有甚者开始大肆地销毁饲养的鸭群、鸡群。虽然禽流感确实是因家禽引发的,但要从根本上杜绝禽流感,不是不吃禽肉,也不是滥杀鸡鸭,而是要关注家禽的生长环境--农村。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这就造成了农村“种养结合”传统的生产方式。“种养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将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禽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由于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农村农户居住零散,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等条件的限制,散养家禽成为农民普遍会选择的“种养结合”的方式。这种散养家禽的方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家里日常剩余食物浪费的问题,而且出栏后的家禽除了可供自家食用之外,还可以出售以贴补家用。以这两点看,散养家禽确实在是一件好事。可是看待散养家禽这个问题,不能仅仅注视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便利,也应关注其潜在的危机--疫。“疫”的主要传播渠道就是动物传染,即人通过接触或者是食用感染病毒的家禽而得病。为保障健康,彻底杜绝传染源,农民在散养家禽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但现在在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就此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 加强对散养禽的防疫监管 1 提高防疫密度 要提高散养禽的防疫密度,需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农民和发挥村委会的行政领导作用,实现散养禽的圈养,方便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三台县是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农民有饲养家禽的习惯,虽然从60年代初先后预防鸡新城疫和禽霍乱,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且多为散养,群众自觉防疫意识差,免疫密度一直较低,家禽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给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造成较大损失。为此,我县从农村饲养家禽的实际出发,抓住危害家禽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疫病,广泛参阅有关资料,研究农村家禽的免疫效果,制定了农村家禽的免疫程序,采取“八统一”的免疫办法,分期分段,定期普免与补免相结合,改过去分散自由防疫发病死亡严重的传统方法为社会统一防疫,于1989年开始,并逐步推广,1996…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对散养禽的防疫监管 1提高防疫密度 要提高散养禽的防疫密度,需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农民和发挥村委会的行政领导作用,实现散养禽的圈养,方便免疫接种。另一方面,通过各地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恢复和重建乡镇兽医服务体系,保证有兽医人员登门为散养禽免疫。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散养家禽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农村散养家禽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干扰,导致防疫工作存在很多误区,不仅大大阻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给很多农户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广大农户而言,必须对散养家禽防疫工作有正确的认识,重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免受损失.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散养家禽的防疫误区以及相对应的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已免疫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检查免疫的质量,2005年12月我们对新疆克拉玛依市12个规模化养禽场的家禽和农户散养禽进行了抽样检查,共计抽检血样405份,应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了H5亚型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禽流感H5亚型HI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新品种的不断引进,禽群流量的剧增,导致禽病不断蔓延扩散,危害也日益严重,给养禽业带来威胁。为了摸清我县禽病的种类、危害程度及流行情况,为今后更好地组织防疫和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洽措施,减轻禽病对养禽业的威胁,我们进行了以实验诊断为主的禽病调查。现把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的对象和范围这次禽病调查以种禽场为重点,同时兼顾规模较大的生产禽场和农户的散养鸡群,共查了二个种禽场、二个生产场和20个乡的散养鸡群,合计查了10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