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垄距由65~70厘米缩小至45厘米,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增加密度,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克服了生产上往往保苗株数不够的问题。同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  相似文献   

2.
五项配套技术提升大豆“双高”经农业部有关专家认定,“三垄栽培”、“深窄密”、“大垄密”、“平作行间覆膜”、“原垄卡种”五项系统配套技术成为中国“大豆振兴计划”的突破性措施。据有关部门预测,在五项配套技术推广地区,高产高油大豆平均亩产增产6%,其中大豆“原垄卡种”每亩节约成本20—25元。“三垄”栽培技术具有增温、抗旱涝、蓄水保墒等特点,适应性广。技术要点是垄底深松、垄体分层  相似文献   

3.
大豆45cm双条播栽培技术模式,技术特点是指在60-70cm常规"垄三"栽培的基础上,选用半矮秆或耐密抗倒伏品种,缩小垄距,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技术是吸收了垄作和平作的优点,克服它们的不利,结合绥滨县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形成了平播垄管的大豆45厘米双条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依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别组织县乡技术人员多次参观学习了省农垦科学院、省农科院、八一农大、五九七农场等地的农作物先进栽培技术,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大豆窄行密植栽培便是重点学习的技术之一,因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三年时间在科技示范区内重点试验、示范了该项目,经实地调查测产和室内考种分析整理,其产量均比相同栽培条件下的"垄三"增产15%以上,且增产因子稳定。特别是2014年示范,其平均亩产达200.0kg,与  相似文献   

5.
选用4种不同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即宽窄密4行、宽窄密5行、小垄密和平窄密模式,配以适宜的品种,研究三个重要生殖生长期(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理指标影响,并通过测产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1-R5时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均呈现增加趋势,不同时期不同模式增加趋势不同,R1至R3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增加幅度最大的为平窄密;R3至R5时期,叶面积指数增加幅度最大的为宽窄密4行;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增加幅度最大的为小垄密。四种模式中,小垄密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模式,其他三种模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过科研人员4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国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1999年初,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召开的现场会上,有关专家宣布:以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为代表的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通过上百万亩的推广示范,平均亩产由原来的130公斤左右,提高到202公斤,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的种植方式。这项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大大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项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大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因其增产增效效果显著,更适于玉米联片大面积种植,而被广泛推广应用。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证明,采用"深窄密"、"大垄密"并配合机械化栽培模式,是适合北方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使大豆亩产量较常规栽培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应用耐密性、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采用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小垄(65~68厘米的标准垅距)密植等通透方式种植,良种、良法综合配套,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现将玉米通透密植的栽培方法及推广前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种植密度较原来栽培方式增加10%~15%。种植方式由原来的65厘米或70厘米小垄,改为130厘米或140厘米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垄与垄相邻间玉米的行距为90厘米或100厘米,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之间的行距为40厘米,形成宽行栽培。  相似文献   

11.
《农业新技术》2004,(3):12-12
东北地区的高油高产大豆,其主要栽培技术除了原有的机械深松、垄三栽培(即土壤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技术)、重迎茬综合防治技术等高产技术外,还有以下正在或很有希望进一步推广的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农作物实行地膜覆盖栽培是当今世界农业“三色革命”之一.被称为“白色革命”.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九五一期间重点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的首推技术。近年来.各地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示范推广.并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配套栽培技术。现结合吉林省扶余县近年来的生产实际.简要介绍该技术如下。玉米大垄双行覆膜配套栽培技术是一种以节水保墒、争光增温为特点的多功能、多效应、高科技集成度栽培模式。──主要配套措施:一是变小垄单行种植为大垄双行种植;二是变裸露种植为覆膜种植;三是变适区种植品种为…  相似文献   

13.
地面不同垄沟形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贺 《草原与草坪》2012,32(5):1-6,11
针对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马铃薯沟中水分富集叠加的可行性,将膜垄、土垄与平作的土壤水分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圭尔夫入渗仪测定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用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3种沟垄比和2种下垫面材料为处理,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沟表面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雨各时期,膜垄处理之间或土垄处理之间土壤水分相差不显著。集雨前期,由于土垄结皮厚度相对较薄,土垄与平作之间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明显;集雨中期,随着土垄结皮增厚,产生径流和减少蒸发,土垄沟中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平作;在集雨后期,随降水减少和作物耗水增大,土垄沟中土壤水分与平作差异不显著。土壤贮水量差异层出现在土壤表层0~40cm,在有差异的土层,表现为膜垄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土垄,土垄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平作,8月13日测定,0~40cm土壤深度,MR60比ER60、MR45比ER45、MR30比ER30分别多贮水26.61、29.91、19.07mm;MR60、MR45、MR30、ER60、ER45、ER30比平作分别多贮水39.85、52.02、35.20、14.24、22.11、16.13mm。当入渗水头相同时,膜垄沟中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大于土垄和平作,土垄与平作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节水节肥技术对油菜生产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平作+常规肥)、节水栽培Ⅰ(秸秆覆盖+常规肥)、节水栽培Ⅱ(沟垄集雨+常规肥)、节肥栽培(平作+减量缓释肥)、双节栽培Ⅰ(秸秆覆盖+减量缓释肥)和双节栽培Ⅱ(沟垄集雨+减量缓释肥)6种水肥措施,比较分析2016-2017年(多雨年份)和2017-2018年(季节性干旱年份)2种不同降水年型下油菜节水节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异常偏多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大于季节性干旱;双节技术在多雨年型下较习惯栽培增产效应显著,在季节性干旱年型下亦能稳产;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双节技术较习惯栽培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淋溶损失,保持速效养分稳定释放,同时,能延迟脲酶释放,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作物肥料利用效率及保持土壤肥力,更利于环境保护。综上,单一的节水或节肥技术无法满足西南旱地油菜生产需要。通过秸秆覆盖和沟垄集雨与缓释肥集成的双节技术,能适应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油菜生产并兼顾环境效应,实现增产与环保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节水节肥技术对油菜生产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平作+常规肥)、节水栽培Ⅰ(秸秆覆盖+常规肥)、节水栽培Ⅱ(沟垄集雨+常规肥)、节肥栽培(平作+减量缓释肥)、双节栽培Ⅰ(秸秆覆盖+减量缓释肥)和双节栽培Ⅱ(沟垄集雨+减量缓释肥)6种水肥措施,比较分析2016-2017 年(多雨年份)和2017-2018 年(季节性干旱年份)2种不同降水年型下油菜节水节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异常偏多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大于季节性干旱;双节技术在多雨年型下较习惯栽培增产效应显著,在季节性干旱年型下亦能稳产;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双节技术较习惯栽培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淋溶损失,保持速效养分稳定释放,同时,能延迟脲酶释放,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作物肥料利用效率及保持土壤肥力,更利于环境保护。综上,单一的节水或节肥技术无法满足西南旱地油菜生产需要。通过秸秆覆盖和沟垄集雨与缓释肥集成的双节技术,能适应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油菜生产并兼顾环境效应,实现增产与环保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协优9308、11优明86、中香1号、武香粳9号、岗优725、华优桂99、川香优2号、宜香1577、丰优香占、富优1号、粤丰占、中选181、湘晚釉10号、辽粳371-小麦’J、麦新馒、卡情量播和限术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中优9507、济麦20、郑麦9023、烟农18、龙麦26、豫麦70、邯6172、绵阳30、晋太170、周麦16号、扬辅麦2号、川农16玉米叮沁、大豆少、免耕援盖直播技术低水分玉米栽培技术窄行密植技术垄三栽培技术农大108、沈单16、四单19号、郑单955司俊玉12、高油1 15、龙单13、浚单20、鲁单981、通单24、吉单342、济单7号、成单22、辽613、淮单6号黑农44号、合丰42、东农46号、垦农18号、长农13号、绥农14号、冀豆12号、豫豆22号、中黄20号-合计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及主导品种一览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寒地的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来说,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以选择良种,运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以及改善植株之间通风环境为主。这种栽培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玉米的高产,还能够提升土壤的性能,促进玉米经济效益的增长。本文中,主要以某寒地玉米种植实验区为例,对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配套综合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从事玉米种植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 研究桑树密植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措施,对指导生产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在获取桑叶高产的方法上,通常有三条遭径。一是矮化密植,在合理摆布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条数;二是增添肥水措施,合理采伐,促进桑树正常生长;三是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下栽培耐密植的优良品种。由于密植高产栽培是涉及面广而复杂的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也颇多。笔者在学习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体会,围绕密植栽培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试谈粗浅认识,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野生大豆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生大豆Glysine soja为栽培大豆G.max的祖先种,籽粒和茎叶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试验以栽培大豆为对照,用来自3个生态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一年生野生大豆主茎长度2年平均比栽培大豆长73 cm、叶片和茎的产量分别比栽培大豆高 54.3%和86.1%,比栽培大豆具有更高的饲草生产潜力。但一年生野生大豆荚产量远低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荚产量是野生大豆的6.4倍。来自不同生态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特性差异显著。引自低纬度地区的一年生野生大豆的全株草产量、叶片和茎产量显著高于引自高纬度地区和当地的一年生野生大豆;但荚产量呈相反趋向。  相似文献   

20.
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针对目前大豆种植区域逐年干旱与东北主产区低温冷凉而提出的大豆抗旱综合配套高产措施。该方法在苗带覆膜、平作和垄作的基础上,以杆强品种为突破口与覆膜提墒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