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发育的影响。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得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的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并通过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后,与对照相比,其F0代产卵量分别减少79.16%和71.83%,雌成螨寿命亦均明显缩短。F1代幼螨期、产卵前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卵孵化期、前若螨期、后若螨期均显著延长,其中LC30浓度处理后分别延长41.4%、39.4%和36.1%;F1代产卵量降低、产卵期缩短,其子代雌性比提高;F1代内禀增长率均降低,分别为0.127 3和0.075 8,而对照为0.132 3;世代平均历期缩短,种群倍增时间延长;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降低。表明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后代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采用联苯肼酯、三唑锡和哒螨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致死中浓度处理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测定其后代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寿命、雌性比例及繁殖力,构建亚致死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并模拟其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不同杀螨剂亚致死效应对捕食螨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处理能显著缩短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4.81 d),显著延长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成螨的寿命(45.43 d),且对存活率、产卵前期、雌性比例和净增殖率无显著影响。三唑锡处理降低了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性比例(0.37)并显著降低了其后代净增殖率(15.91),对未成熟期、产卵前期和雌雄成螨寿命均无显著影响。哒螨灵处理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存活率、雌成螨寿命、产卵前期、和雌性比例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仅显著延长了雌雄成螨寿命(51.22 d和44.23 d)。经所建Timing种群模型模拟,3种杀螨剂处理后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均可以继续增殖,经过60 d无限制增殖后,联苯肼脂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数量是对照的1.62倍,达4 976头;哒螨灵处理(2 101头)和三唑锡处理(983头)的种群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1.43%和67.92%。表明联苯肼脂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影响较小,是较为安全的杀螨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食物对兹沃尔新小绥螨Neoseiulus zwoelferi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测定兹沃尔新小绥螨取食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花粉后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寿命及繁殖情况。结果显示,3种食物均能满足兹沃尔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求。卢氏叶螨处理组的净增殖率和总繁殖率分别是28.99和36.99,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以甜果螨、卢氏叶螨和香蒲花粉为食的兹沃尔新小绥螨从卵发育至成螨所需时间分别为5.28、7.34和6.87 d,种群倍增时间分别3.35、4.22和11.77 d,前者显著短于其他2个处理;甜果螨处理组和卢氏叶螨处理组的雌成螨平均寿命分别比香蒲花粉处理组长2.75 d和4.92 d,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卢氏叶螨处理组雌成螨产卵天数最长,为17.84 d,产卵前期时间最短,为2.75 d,产卵量最大,为38.15粒/雌;香蒲花粉处理组雌成螨产卵天数最短,仅1.82 d,产卵前期时间最长,为5.89 d,产卵量最少,为3.36粒/雌。甜果螨处理组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21 d-1和1.23 d-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但平均世代周期为14.65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表明3种食物均可使兹沃尔新小绥螨完成整个世代,其中甜果螨是室内饲养兹沃尔新小绥螨的最佳食物,香蒲花粉可以作为短期饲养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对山楂叶螨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采用叶碟饲养的方法,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四螨嗪、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及三唑锡对山楂叶螨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在成虫期,LC10、LC25剂量的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及三唑锡可使成螨的产卵量显著降低,除甲氰菊酯LC10外,其余处理可使次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由0.173降低至0.133~0.167;在若螨Ⅰ期,LC10、LC25剂量的阿维菌素可使rm由0.237降低至0.197~0.199;甲氰菊酯LC10对雌螨的产卵有明显的刺激作用,rm由0.237提高到0.259,而LC25则无明显影响;在卵期,四螨嗪LC10对rm无明显影响,但LC50、LC25可使rm由0.173降低至0.149~0.154.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掌握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的种群特征,本试验运用两性生命表开展了以朱砂叶螨为猎物的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与捕食率研究。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不同发育阶段重叠,在雌成螨产卵期结束前雌成螨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Sxj明显高于雄成螨。单位时间(12 h)特定年龄-阶段繁殖力fx5、特定年龄繁殖力mx最大值分别为1.74和1.12粒/雌,单雌总产卵量为49.28粒。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27/d、周限增长率为1.31/d、净增殖率为26.61粒/个体、世代平均周期为12.34 d。在未成熟阶段,加州新小绥螨各螨态特定年龄-阶段捕食率Cxj均呈双峰型,雌成螨和雄成螨捕食率均随时间明显波动。加州新小绥螨取食朱砂叶螨的转化率为4.55、内禀捕食率为0.54、周限捕食率为1.72头。以朱砂叶螨为猎物时,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表现出较好的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和捕食能力,可作为控制朱砂叶螨的生防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朱砂叶螨可作为加州新小绥螨四川种群人工繁殖选择的猎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的最佳贮藏方法,在4、7、10℃下,以叶片+叶螨和花粉2种冷藏基质及不同冷藏时间为参试因子,研究了低温贮藏对其雌成螨存活、产卵和捕食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卵冷藏后的存活及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温度、基质和时间3个因子均显著影响冷藏处理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存活率、产卵量和捕食率。在4、7、10℃下,以花粉为基质冷藏超过10 d后雌成螨存活率均低于50%,不适宜长期贮藏;以叶片+叶螨为基质冷藏分别超过20、25、30 d后雌成螨存活率显著降低,超过30 d后产卵前期较对照的1.05 d显著延长,分别达到3.07、3.14、2.29 d。在2种基质中,所有冷藏处理的单雌1周日均产卵量为1.55~2.96粒,均低于对照的2.97粒,且随冷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冷藏后雌成螨产卵期捕食率为每12 h 11.60~15.84头,均高于对照的11.60头。冷藏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短期冷藏后孵化的雌螨比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适宜以叶片+叶螨为冷藏基质,短期冷藏的最适温度为4~7℃,长期冷藏最适温度为10℃;卵以4℃冷藏7 d最佳,在10℃下冷藏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捕食能力,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为猎物饲养巴氏新小绥螨,构建了巴氏新小绥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构建了雌成螨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显示,巴氏新小绥螨取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后能完成整个生活史,平均世代为6.71 d,产卵前期、产卵期、日产卵量以及雌成螨寿命分别为2.89 d、19.13 d、1.79粒和26.44 d,与取食椭圆食粉螨后的各参数间均无显著差异。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为Holling Ⅱ型,在温度16~28℃范围内,其攻击系数(a)、捕食能力(a/T_h)、最大日捕食量(1/T_h)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处理时间(T_h)缩短;在28℃时日捕食量达到最高,为52.69条,处理时间最短,为0.019 d;当温度高于32℃时捕食量开始下降。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具有防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及子代种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虱螨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的亚致死作用,通过残留药膜法或饲喂法使用50 mg/L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寿命和卵孵化率,通过建立小菜蛾成虫子代生命表确定虱螨脲处理成虫对其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药膜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9.09粒和19.38个百分点;饲喂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粒、1.56 d和72.03个百分点,卵孵化率与对照差异显著。虱螨脲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子代1龄幼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_1代单雌产卵量和F_1代卵孵化率分别为74.29%、5.90 d、146.65粒和84.43%,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趋势指数降低,表明对子代种群发展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此外,虱螨脲处理小菜蛾雌、雄虫对其产卵量无影响,但处理雌虫显著降低卵孵化率,处理雄虫对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说明虱螨脲作用于小菜蛾成虫,仅对卵子形成及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产生影响,而对精子的生成及转移无影响。表明虱螨脲可通过成虫取食或接触而控制小菜蛾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9.
吡螨胺和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截形叶螨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吡螨胺(tebufenpyrad)和哒螨灵(pyridaben)的亚致死剂量处理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 Ehara)成螨和螨卵,研究了两药剂对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吡螨胺和哒螨灵处理后当代成螨的每雌日均产卵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日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低于对照; F1的卵期、幼螨期、若螨期延长显著,净增殖率低于对照、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与对照差异不大。两药剂处理卵后,卵期、幼螨期、若螨期延长,净增殖率低于对照。吡螨胺和哒螨灵的亚致死剂量处理截形叶螨成螨和螨卵都无刺激增殖的作用,能延缓种群的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Wainstein)的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选取双尾新小绥螨成螨于9℃和12℃下分别冷藏7、14、21、28和35 d,测定不同冷藏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冷藏后,除9℃冷藏21 d处理外,其他处理下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量、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以及对猎物的处理时间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12℃冷藏21 d的攻击系数最高,为3.18,12℃冷藏28 d的处理时间最长,为0.14 d;当冷藏时间相同时,双尾新小绥螨于9℃冷藏后的攻击系数与12℃冷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冷藏21 d和28 d后,9℃冷藏的处理时间显著短于12℃的处理时间;双尾新小绥螨冷藏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温度,雌成螨产卵前期延长,最长为3.06 d,显著长于对照;雌成螨的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降低,雌成螨寿命最长,为14.10 d,总产卵量最高,为18.98粒,均显著低于对照;当冷藏温度相同,不同冷藏时间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寿命和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冷藏时间相同时,12℃冷藏处理的雌成螨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高于9℃冷藏处理。综上,双尾新小绥螨于12℃和9℃中冷藏0~35 d后均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无影响,而12℃冷藏不同时间后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寿命和繁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建议双尾新小绥螨于12℃冷藏0~35 d。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常用杀虫(螨)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及生物适合度,为巴氏新小绥螨抗药性品系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12种杀虫(螨)剂的交互抗性,采用种群生命表评价了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溴氰菊酯抗性品系(226.38倍)对供试的其他6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均存在交互抗性,尤其对氯氟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最高,达到2 210.91倍。对噻虫嗪、毒死蜱和乙螨唑的交互抗性分别是116.46、110.71倍和20.43倍,对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和哒螨灵无交互抗性。对其生物适合度研究发现,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相较于敏感品系,前若螨期和产卵前期显著缩短,产卵期和单雌总产卵量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对10种常用杀虫(螨)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交互抗性,且其繁殖率显著增加,推荐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甲氰菊酯和螺螨酯亚致死剂量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成螨和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0处理成螨后,二斑叶螨的卵期、幼螨期、若螨期、成螨期及寿命均显著缩短,处理卵后各发育历期均显著低于对照;亚致死剂量LC20处理成螨后二斑叶螨的卵期、若螨期、成螨期及寿命均显著缩短,处理卵后各发育历期均低于对照,处理后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由0.191 9增至0.193 4~0.205 9,对种群有刺激增殖作用。螺螨酯亚致死剂量LC10处理成螨后,卵期、若螨期显著延期长,处理卵后卵期、若螨期、产卵前期均长于对照;亚致死剂量LC20处理成螨后卵期、幼螨期显著延长,处理卵后卵期、若螨期、产卵前期均长于对照,螺螨酯两亚致死剂量处理成螨和卵后成螨期和寿命均缩短,处理后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由0.191 9降低至0.149 9~0.150 8,对种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0(43.44mg/L)(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种群)和LC10(12.61mg/L)(敏感种群)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AV-R)、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12.61mg/L处理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处理组AV-S(SLC10)和AV-R(SLC10)的化蛹率、羽化率显著低于AV-S(ck)对照组,与AV-R(ck)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43.44mg/L处理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其处理组AV-R(RLC10)的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AV-S(S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为176.45±36.11粒,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的抗性种群,AV-R(SLC10)和AV-R(R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V-S(SLC10)和AV-R(RLC10)组的产卵期明显缩短。AV-S(SLC10)组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的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种群具有一定的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崔琦  李庆 《植物保护》2015,41(3):40-44
在19、22、25、28和31℃5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为猎物的实验种群参数。在19~31℃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世代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缩短,在31℃下,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分别为5.69d和2.537 2d。净增殖率在25℃时最大,为26.707 7。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1℃时为最大,分别为0.273 2和1.314 2。在28℃时性比(♀/(♀+♂))最大,为0.642 4。在28℃时,平均每雌产卵数最大,为46.6粒/雌。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捕食朱砂叶螨的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表明该捕食螨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了巴氏新小绥螨捕食南方根结线虫时的发育和繁殖情况,观察了其捕食行为,并测定了其对几种线虫的捕食量。该螨对线虫的捕食行为可分为猎物的寻找、固定、捕食、清理和静息等步骤,对水稻干尖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Mi-J2)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对虫体较大和活动性较强的腐烂茎线虫和自由生活的小杆线虫的捕食量;每头雌螨日捕食Mi-J2不少于25条。以Mi-J2为食的巴氏新小绥螨能发育完成生活史,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其卵期、幼螨期、前若螨期、后若螨期、产卵期、雌螨寿命、平均每头雌螨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1.1d、0.71d、2.06d、1.98d、22-31d、35.13d、41.08粒和1.85粒,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大于以腐食酪螨为食的巴氏新小绥螨,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倍增时间均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腐食酪螨在5个温度梯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2.5℃和30℃时,该种群的瞬时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均较小,分别为0.0556、1.0572和0.0568、1.0585。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该螨的发育繁殖。20℃虽然世代净生殖率最高,但由于产卵时间较长,平均日产卵量较少,瞬时增长力也较小。25℃时,该种群的存活率最高(0.7292),瞬时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最大(0.2638和1.3019),日均产卵量最多,达21.87粒。  相似文献   

17.
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控制潜力,应用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了该捕食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能力。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能很好地拟合Holling Ⅱ方程。在25℃,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参数a/Th值分别为42.4195、81.6275、54.3044和17.9399,对朱砂叶螨幼螨、若螨和卵的控制力高于成螨。在19~31℃,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日均捕食量和对猎物的控制能力a/T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1℃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80头和29.5364。在28℃时,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1522和0.2213。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表现出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黄瓜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潜在控制能力,在25℃±1℃,RH80%±5%,光照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黄瓜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喜好及其自身干扰反应,并以截形叶螨为食组建了黄瓜新小绥螨生命表。结果表明,黄瓜新小绥螨最喜食截形叶螨的卵(Ci=0.25),其次为若螨(Ci=0.15),最不喜食雌成螨(Ci=-0.42);在截形叶螨密度保持不变时,黄瓜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日捕食量随着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干扰反应方程为E=0.162 9P~(-0.480 8);以截形叶螨为食的黄瓜新小绥螨生命表参数分别为:净增殖率(R_0)为22.289 3,世代平均周期(T)为19.313 0 d,内禀增长率(r_m)为0.143 3,周限增长率(λ)为1.151 4,种群倍增时间(t)为4.836 2 d。  相似文献   

19.
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连续处理对第4代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用LC10、LC30和LC50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苹果分别继代饲养桃小食心虫(简称LC10、LC30和LC50种群)。以第4代初孵幼虫为起点记录其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等数据,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LC30和LC50种群桃小食心虫的卵期与对照(CK)种群相比明显延长; LC50种群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脱果率、幼虫存活率、世代存活率以及单雌平均产卵量均显著低于CK种群; CK、LC10、LC30和LC50种群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3.67±10.39)、(177.66±14.81)、(147.83±14.54)粒和(126.33±11.29)粒。桃小食心虫LC30和LC50种群与CK种群相比,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相对适合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李一玉  刘召  刘怀 《植物保护》2014,40(3):209-212
采用叶片残毒法测定了6种田间常用杀螨剂对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man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毒力,并分析了这几种杀螨剂对这两种螨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螨剂中甲氰菊酯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对黄瓜新小绥螨具有较强的毒力,对其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8.7和6.7 mg/L,且在对两种螨的毒力选择上表现为负向选择性,因此在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协同防治害螨时,需慎重选择使用。6种杀螨剂对两种螨的选择毒力大小依次为: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毒死蜱>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且哒螨灵对黄瓜新小绥螨的毒力最低,对其成螨的LC50值达到了593.7 mg/L,而阿维菌素对黄瓜新小绥螨成螨的LC50值为90.2 mg/L,对朱砂叶螨成螨的LC50值为17.8 mg/L。哒螨灵和阿维菌素具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表明这两种杀螨剂在利用黄瓜新小绥螨及化学药剂协同防治朱砂叶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