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移栽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移栽稻田中杂草稻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对其特征特性进行描述,总结出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分析移栽稻田杂草稻产生的原因、杂草稻种子的来源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同时,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杂草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成都地区的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有2个高峰,第1次为播后20~30 d,第2次为播后40~50 d。本研究使用30%丙草胺(扫弗特)乳油100 m L/667 m~2或2.5%五氟磺草胺(稻杰)乳油60 m L/667 m~2在水稻直播后2 d进行土壤处理,防除效果良好,两者混合用来土壤处理,防除效果更佳。丙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土壤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直播稻田杂草,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3.
4.
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6~1997年在浙江嘉兴调查了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了直播与移栽,早稻、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直播,翻耕与免耕直播间杂草发生差异。湿润直播稻田杂草以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为主,其次有通泉草、丁香蓼、水芹。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种类数分别占25.0%、18.8%和56.2%,出苗数量分别占11.2%、11.6%和77.2%。单季晚稻直播田稗草、千金子发生重于其他直播田,直播田稗草和千金子数量明显高于移栽田。直播田杂草于播种后3~4 d陆续出苗,1~3周达到高峰。连作晚稻直播田播后6~8周出现明显的第二个出苗高峰。以阔叶杂草为绝对优势的翻耕直播田杂草发生重于免耕田。直播田杂草数量自然消长呈现与出苗动态相同的趋势。直播田杂草发生以稗草、千金子、丁香蓼较早,节节菜、陌上菜、通泉草次之,异型莎草和水芹较迟。稗草、千金子及其他几种主要杂草出苗高峰均呈单峰状态,而节节菜、陌上菜在连作晚稻直播田的出苗则为双峰。  相似文献   

5.
盐城市稻田杂草稻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0万hm2,近几年来,免耕直播稻成为江苏省农业重点推广技术,该项技术因能减少劳力和避开灰飞虱危害高峰期而被逐渐采用.2008年盐城市直播水稻面积近20万hm2,然而伴随直播稻的增加,杂草稻也变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发生蔓延逐年加重,范围越来越广,因该稻种皮为红色而被农民称为"红米稻", 红米杂草稻不仅产量低、米质差,且与正常稻株争光、争肥、争生长空间,严重影响栽培水稻的正常生长,这种稻由于其产量、稻米品质等系列缺陷而成为恶性杂草,已成为水稻生产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6.
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为:种类多、发生期早、与水稻共生期长、密度高且危害重;3年的试验示范效果表明:30%苄嘧磺隆.丙草胺、100 g/L氰氟草酯、30%草杀特(主成份丙苯胺)和25%稻杰等化除药剂对直播稻田多种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对直播稻田杂草主要有播后喷药进行土壤封闭、秧苗前期进行喷药杀草、水稻生长的中后期辅以人工除草等技术;笔者还就用药后直播稻田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直播是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之一,它省工省力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但免耕直播稻田杂草残存量、发生量大,危害相对较重,杂草防除是免耕直播栽培成败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自1994年以来,作者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免耕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化学除草技术。(-)免耕直任田荣革发生特点1.多年生杂草危害严重免耕直播田中,双穗雀稗、游草、水三棱、空心莲子草等多年生恶性杂草数量较大,这些杂草根茎和地下部分发达,生长势强,生长量大,当前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效果均不十分理想,危害较重。2.前茬作物残留条…  相似文献   

8.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总结了麦套稻田“杂稻”的形态特征,指出麦套稻田“杂稻”发生具有多年套稻重于1-2年套稻,沙壤土田重于粘土田,免耕田重于移栽田,重病田重于轻病田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以期减少“杂稻”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大田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仪征市(沿江圩区)麦套稻田杂草种类多、出草峰次多、草相组合复杂,出草数量大,为害损失重,目前除草技术不配套、问题多、成本高。2.5%稻杰(Penoxsulan)、10%千金(Cyhalofop-butyl)单用或桶混防除麦套稻田主要杂草具有速效、高效、简便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直播稻田的杂草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具有省工、省本、省力等优点,2007年是新洋农场直播稻面积扩大到267hm2,但是由于杂草与秧苗同步生长,草害危害相当重,部分田块一度形成草荒,杂草为害成为制约直播稻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1.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麦田套稻多年推广的实践与调查,将麦套稻田的杂稻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杂稻特征进行描述,总结出杂稻的发生特点,分析杂稻产生的原因、杂稻种子的来源以及对麦田套稻产量的影响。同时,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近年来在仙居县呈上升流行态势,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新的耕作栽培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笔者系统调查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侵染循环和影响因素,探明了病害再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与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蓝月相 《杂交水稻》2006,21(2):53-54
单季稻田稻鱼立体共养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稻养鱼,稻鱼共生的新型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该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水稻繁殖田中自生稻的植株形态、危害方式以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水稻繁殖生产过程中控制自生稻发生和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黄冰清 《园艺与种苗》2019,(4):69-70,74
全球50%以上人口的主食是稻米,其对于维系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众多的水稻病害中,稻瘟病是最为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文围绕稻瘟病的起因、致病机理、危害症状以及目前普遍采用的防治手段,对稻瘟病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稻田增氧模式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查水稻产量形成和灌浆动态对不同稻田增氧模式的响应特征,于2008年和2009年,以国稻1号和秀水09为材料,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和干湿交替灌溉(T3)的稻田增氧模式,监测并采用Richard方程模拟水稻籽粒灌浆过程。 国稻1号产量依次为T3>T1>T2>CK,秀水09产量依次为T3>T2>T1>CK。2008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1.6%、8.5%和13.6%,秀水09增产6.6%、9.2%和9.4%。2009年,国稻1号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16.8%、14.4%和23.0%,秀水09增产14.6%、17.2% 和17.4%。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1)灌浆过程均符合Richards方程(拟合度>0.989);2)强、弱势粒的最大粒重均有提高、粒重差异减少、灌浆同步性提高;3)两水稻品种的弱势粒均得到充分灌浆,其中增氧延长了国稻1号弱势粒的灌浆时间、增大了秀水09弱势粒灌浆速率。增氧模式下,弱势粒充分灌浆和结实率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对二化螟有胃毒、拒食、忌避、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0.75和0.50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分别于3、6 d内全部死亡;0.375、0.300和0.250 mg/L印楝素乳油低剂量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拒食率分别达94.38%、88.74%、80.07%;成虫产卵量分别下降80.70%、62.05%、40.86%。6、3和2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蚁螟,24 h内死亡率达100%。印楝素乳油对成虫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稻田喷施0.3%印楝素乳油62.5和125 mL/667 m2防治二化螟,21 d保苗效果分别为88.14%和94.13%,防治效果分别为85.36%和90.76%。表明印楝素对二化螟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已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威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为害症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田间试验表明,采用“一封一杀”的动态防治模式,以“封闭为主,茎叶喷雾为辅”的防治策略较为符合浙中稻区水稻直播田生产用药实际。“一封一杀”是指播后芽前每667 m2用30%丙草胺EC100 mL进行土壤封闭,苗后杂草用300 g/L丙草胺EC100 mL+3%氯氟吡啶酯OD 53.3 mL、13%氰氟·氯氟吡啶酯EC 80 mL+100 g/L氰氟草酯EC100 mL、10%双环·双唑GG 200 g、39%敌稗·异噁草松EC 200 mL+85%丁草胺EC 47 m L喷施茎叶;或每667 m2用4%双唑草腈SC 150 mL进行土壤封闭、播后10~15 d上水撒施2%双唑草腈GR 6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