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王书林 《农家顾问》2008,(11):51-52
微孔管道增氧.可发展高效规模化养殖特种水产品,如青虾、鳜鱼、泥鳅、黄鳝、河蟹等,在养殖过程中特种水产品耐低氧的能力很差.通过微孔管道增氧后.可人为调控池水溶氧,采用单养、混养及网箱养殖,均可收到多倍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效镇利用一口0.67公顷池塘.发展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2625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63千克;网箱外收获青虾270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7千克。  相似文献   

2.
鱼类网箱越冬增氧技术吉林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王庆有朱乃芬李莹吉林农业大学水产系孙兆和黄权对鱼类越冬期间冰下水体增氧技术的研究,国内外有关人士曾做过多方面探讨。目前,在生产上常用的传统方法有:①打冰眼透气增氧;②冰上循环水增氧;③曝气增氧;④注水增氧;⑤充...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值是满足养殖品种在养殖环境中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该文归纳了养殖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内外增氧发展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要增氧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增氧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库斑点叉尾鮰网箱微孔增氧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挖掘网箱养殖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将微孔增氧技术运用于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8.54个百分点;产量比对照组提高33.4 kg/m2;纯收益比对照增加231.8元/m2。  相似文献   

5.
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优良的水体是鱼类健康养殖的基本保证。氧气作为一种生态因子,是保证鱼类生理功能健康的必需物质,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养鱼池塘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适宜的溶解氧可以提高鱼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池塘鱼类的健康生长,溶氧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健康。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影响池塘溶解氧低的因素,并提出生态增氧法,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为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网箱高效养殖水产技术迅猛发展,网箱已成为许多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聚宝箱”。在网箱养殖生产中,若应用先进的光照技术,能促进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为鱼类养殖提供更加充足、丰富的天然饵料,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域受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潜在风险程度。[方法]在分析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域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水产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从采样点总污染的污染程度值来看,鄱阳湖区水产养殖的底泥污染属于低度污染;总的潜在风险RI分析表明,除蚌类部分区域外,鱼类和蟹类养殖水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150,说明该水域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风险为低度生态风险;各污染物对该水域构成的生态风险影响程度排序为:Cu〉Cd〉Pb〉Zn;不同类型水产养殖水域总的潜在风险程度排序为:蚌类〉鱼类〉蟹类。[结论]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了鳗鱼养殖中应用微孔曝气增氧与水车式增氧机增氧两种方式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在未载鱼情况下,两种增氧方式的增氧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孔曝气增氧方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单位水体增氧能力提高了15.85%,增氧动力效率是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2.36倍.在载鱼养殖情况下,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池表层水的平均溶解氧值显著低于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的值(P〈0.05),但底层水的溶解氧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溶解氧值都大于5 mg/L.微孔曝气增氧方式单位养殖水体的用电量比水车式增氧机增氧节省57.6%,且无安全隐患.由于微孔曝气增氧池水的流动性小,鱼类活动消耗的能量减少,且水温较高,因此,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方式的鳗鲡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气液混合泵能否满足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对水体溶氧的需求,基于气液(氧气-水)混合泵搭建溶氧试验平台,在不同水温、不同出水压力和不同气水体积比的条件下,测试气液混合泵溶氧性能,并在池塘圈养桶(直径4 m,高2 m,养殖水体体积20 m3)内进行增氧试验。溶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出水压力为0.25 MPa、气水体积比为0.01~0.05时,在不同水温(5.6、13.5、30.3)条件下出水溶解氧与水温成反比,溶解氧在47.93~20.60 mg/L变化;氧气吸收效率与气水体积比呈反比,氧气吸收效率在91%~33.7%变化;动力效率与气水体积比成正比,动力效率在22.32~55.12 kg/(kW·h)变化。基于圈养桶的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有鱼耗氧的条件下(黄颡鱼,单个桶内养殖密度为13.19~16.49 kg/m3),使用功率3 kW的气液混合泵为4个圈养桶增氧时,每个桶内水体溶解氧在光照时间内可达11 mg/L,夜间稳定保持在8 mg/L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泵可应用于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并能有效应对夏季高温供氧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淡水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混养、套养等高产高效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这对传统机械增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机械增氧设备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说明了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几种机械增氧方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较,对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程利洪 《当代农业》2009,(14):45-45
夏秋季节水温高。会造成水体中缺氧,进而引起水产动物的浮头,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养殖水体缺氧时。可用以下方法为水体增氧。  相似文献   

12.
程利洪 《农家致富》2009,(14):45-45
夏秋季节水温高。会造成水体中缺氧,进而引起水产动物的浮头,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养殖水体缺氧时。可用以下方法为水体增氧。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鱼可充分利用大水面、深水坑洼等自然水域,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养殖成鱼或鱼种。由于网箱内外水体可以交换,可不断补充氧气与饵料,故利用网箱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鱼类摄食方便,运动耗能少,长速快,单产水平可比池塘养殖高出几十倍,甚至百倍。网箱机动灵活,可按  相似文献   

14.
<正>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应用后的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大型淡水鲈鱼。其肉质嫩且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养殖效益高,是养殖户优先选择的水产养殖品种。2013年,尤溪西滨畜牧兽医水产站在福建省水口库区尤溪西滨段进行网箱养殖加州鲈鱼试验。本试验以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网箱养殖为基础,根据加州鲈鱼不同的生长阶段、规格选择大小不同的网箱、放养密度,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探索高效新型的鱼类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岩滩库区生态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投饵的条件下,在岩滩库区新形成的水域,依靠水域的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是可行的;通过精心的管理,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0,(12):43-43
微孔管道增氧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养殖水体的上、下水层温差,有利于增强水体的上下交换功能,利于整个水体纵向上的能量、物质交换。使用微孔增氧的水体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能量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正溶解氧是养殖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溶解氧的多少影响着养殖水生动物种类的生存、生长和产量。采用有效的增氧措施,是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1池塘微孔增氧的概念池塘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是国家重点推荐的一项新  相似文献   

19.
养殖水体氨氮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渔业资源和可养殖水面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在水产养殖上寻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养殖密度的增加,对养殖系统及排放废水的附近水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鱼类排泄物和残饵直接进入水体,导致氨氮浓度升高,已成为制约鱼类生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对治理氨氮污染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笔者就去除养殖水体氨氮的微生物种群、固定化技术、生物强化技术以及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等做一综述,以期把握研究热点,推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的。可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应用后的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及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