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小叶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水煎法提取黄芪多糖,采用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试验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所得黄芪多糖处理小叶杨幼苗,探究黄芪多糖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最终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1.5h.正交试验得出优化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0℃,提取1.0h.10 mg/ml的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0.1 mg/ml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红豆树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生长特征数值.结果表明,谷地纯林的生长好于坡地,混交林中以红豆树、杉木2∶1混交更能促进红豆树的生长成材,红豆树纯林的成材效果比混交林好.文章指出,合理营造红豆树纯林可以提高成材率,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立地条件红豆树幼苗生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条件红豆树幼苗生长情况.[方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苗的生长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Ⅱ级立地条件的红豆树苗比Ⅲ级立地条件的红豆树苗生长速度快,状态更加优良,平均地径差距达到了0.1 cm,平均株高差距达到了4.428cm;Ⅱ级土地的种子萌发率为95%,Ⅲ级土地中,其种子萌发率为71%.红豆树幼苗生长处于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结论]洋中基地的红豆树苗比学校实验苗圃的红豆树苗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4.
红豆树混交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组合红豆树幼林的高、地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红豆树×木荷×拟赤杨组合表现较好,全林生长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应用标准差选择法、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红豆树人工林进行优树选择.选择红豆树优树22株,与全省红豆树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95.7%、29.5%、400.6%.精选优树8株,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3cm、0.6 m、0.0497 m3,与全省红豆树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15%、5.3%、36.5%.  相似文献   

6.
红豆树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扦插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红豆树扦插育苗的最大要素是ABT生根粉的浓度,以ABT生根粉的浓度50 mg/L、插穗浸泡时间0.5 h、基质类型为新鲜细黄心土掺细砂(2∶1)处理红豆树扦插成活率及生根情况最好,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苏南地区红豆树播种育苗技术规程进行简述,包括圃地选择与整地、种子采收与处理、播种、间苗与定苗、中耕除草、水肥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冬季防寒、苗木出圃、档案管理等内容,以期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出圃,缩短育苗时间,提高育苗质量,搭建红豆树高效繁殖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红豆树老林分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物种种类相对较少,红豆树、榕冬青、青冈栎、苦槠4个树种在乔木层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四者是红豆树群落的主要共建种;木荷、朴树、樟树、米槠、广东润楠、南岭黄檀6个树种的重要值分别为4.0、6.1、6.1、3.2、3.1、3.0,在红豆树群落中的生态环境资源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红豆树在群落中处于乔木上层,为林中霸王木,具有较显著的相对优势度,成林后对光照条件的竞争具有绝对优势。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的垂直层次结构中,上层木为红豆树和米槠,中层木为榕冬青和青冈栎,苦槠、木荷、朴树、樟树、广东润楠、南岭黄檀为下层木。红豆树在群落中的水平层次地位最高,榕冬青、青冈栎、米槠次之。乔木层中处于上层地位的4个树种在灌木层中,其幼树的重要值仍然位居前列,红豆树、青冈栎、苦槠、榕冬青的重要值分别为7.94、5.94、2.57、2.48。可见红豆树群落的自然演替趋势仍然以红豆树、青冈栎、榕冬青、苦槠为主要共生结构,在无干扰状态下红豆树群落能够实现自然更替。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优势木对比树法初选的26株优树预选树进行综合指数计算和比较.复选出一级优树2株,二级优树7株,三级优树14株,可供近期无性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苏南地区红豆树苗木培育技术,包括圃地选择与准备、苗木选择、苗木种植、培育方式与株行距调控、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圃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五味子的茎为外植体,采用3种不同的MS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探讨不同浓度NAA、2,4-D对北五味子茎的诱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NAA 0.1 mg/L+2,4-D 0.5 mg/L+6-BA 2 mg/L+蔗糖30 g/L+琼脂9 g/L培养基对北五味子茎的诱导成活率最高,为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成分,为厚朴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5种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有18种成分为5个产地共有。[结论]不同产地厚朴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石磊  徐广灿  杨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06-5706,5730
[目的]探讨厚朴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四唑染色法(TTC法),设置不同的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时间,研究厚朴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结果]TTC法测定厚朴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为:采用浓度0.2%的TTC溶液,在55℃的水浴中染色50 min。[结论]该法可作为厚朴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测定南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含量的方法.方法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Hypersil BDSC8柱(4.6mm×150mm,5μm),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流速1.0mL·min-1,流动相:甲醇一0.1%醋酸(65:35),...  相似文献   

15.
李忠  芦燕玲  黄静  李亮星  李干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09-16110,16119
[目的]研究吉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浓度75%的乙醇为溶剂对吉龙草样品进行提取,并采用经典层析法进行萃取分离,再运用核磁共振碳谱、氢谱和质谱等多种现代谱学方法对吉龙草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解析鉴定。[结果]从吉龙草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5)和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6均首次从吉龙草中分离获得,3~6为首次从香薷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6.
锥栗采穗圃无性系测定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结实期内锥栗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观察 ,经统计分析表明 ,调查性状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高产无性系是低产无性系产量的 11倍 ;用坐标法对锥栗无性系的丰产特性进行划分 ,从中筛选极高产的 4 0、19、2 4、36、33、14号无性系和高产的 38、2 7、4 5、2 5、17、18、2 3、5 8、30、2 6号无性系。对锥栗 15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算 ,表明在产量差异中 ,遗传性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 ,从优树无性系中进行“优中选优”能产生显著效果 ,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南五味子5个产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与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及无机元素对道地药材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五味子生长的5个产区土壤pH值在6.55~7.2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变化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98.18%、93.58%;土壤pH值、全钾含量变化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14%、16.60%。南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含量平均为0.33%,但五味子酯甲含量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33.2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Mn与南五味子酯甲含量相关性显著,说明Mn对南五味子酯甲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影响,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与五味子酯甲含量之间、土壤与南五味子中无机元素含量之间未呈现显著相关,即南五味子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