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  相似文献   

2.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β-葡萄糖苷酶不仅具有纤维素的糖化作用,而且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本文详述了该酶在微生物体中的研究概况,特别是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沟眶象纤维素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沟眶象成虫肠道内纤维素酶的组成、性质和水解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沟眶象成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内切β-l,4-葡聚糖酶(Cx酶)活性最强,外切β-l,4-葡聚糖酶(C1酶)次之,β-l,4-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弱;Cx酶、C1酶的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0~55℃和40~60℃,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45℃和55℃;最适pH值分别为5.6和5.0;Cx酶具有最强的热稳定性,C1酶热稳定性较弱;动力学参数比较显示,Cx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米氏常数(Km)均最大,而β-l,4-葡萄糖苷酶的Km和vmax均最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仙和肉桂2种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变化以及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肉桂香气前体物质总量是水仙的0.80~1.93倍,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水仙β-樱草糖苷酶基因平均相对表达量(1.10)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1.90),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鲜叶,做青过程中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54)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0.76),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鲜叶比较未达到显著水平,做青结束后达到显著水平.水仙2个基因和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及各糖苷成分含量变化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5.
Pichia pastoris表达β-葡萄糖苷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ichiapastoris(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拟南芥β-葡萄糖苷酶基因(AT5g44640),获得了有活性的目的蛋白.研究了影响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因素.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整合拷贝数、不同P.pastoris菌株、甲醇体积分数、诱导培养时间和诱导培养起始的D(600nm)等对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甜菊β-葡萄糖苷酶在甜菊糖苷降解代谢中的作用,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和分光光度计法对甜菊糖苷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菊品种中具有高甜菊苷(stevioside,简称St)含量的中山5号、大叶1号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中山5号开花期植株的不同器官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甜菊糖苷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其中叶片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甜菊糖苷含量均最高,花中次之,茎中较低,根中均最低;中山5号3个主要生长时期叶片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随生长发育的推进而逐渐升高,其甜菊糖苷含量则随生长发育的推进先升后降,现蕾期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甜菊β-葡萄糖苷酶及其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辣椒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不同辣椒品种,采用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对辣椒叶70%乙醇提取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并通过动物糖负荷试验研究辣椒叶提取物的降糖效果.结果表明:辣椒叶品系间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差异显著;同辣椒果实提取物相比,辣椒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达60%,是辣椒果实提取物的10倍左右;辣椒叶提取物对不同来源α-葡萄糖苷酶表达不同,对于动物来源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抑制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对于微生物来源的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lus)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均没有表达;动物糖负荷试验表明,辣椒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8.
绿叶挥发物(GLVs)作为植物挥发物中的一类化合物,由C18和C16不饱和脂肪酸经酶催化分解形成的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酯类组成.其中,乙酸叶醇酯是一种主要的GLVs,以Z-3-己烯醛和Z-3-己烯醇经酶作用合成.为了解乙酸叶醇酯在茶树耐寒性状中的作用,以一年生茶树品种中茶108为材料,使用乙酸叶醇酯后短时低温(4℃,1.5 h)和低温过夜(4℃,16 h)处理茶苗,测定茶树冷诱导基因表达和茶树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结果发现,乙酸叶醇酯在短时低温处理时可以提高冷诱导基因CsICE1、CsICE2、CsCBF1-CsCBF5的表达;在过夜低温处理时提高冷诱导基因CsRD1、CsRD2的表达;短时低温和过夜低温处理均能分别显著提高茶树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从而缓解低温胁迫对茶树的伤害.此外,乙酸叶醇酯还诱导自身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sADH1、CsADH3和CsLOX3的表达,进一步增强茶树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肠杆菌异源表达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可及性,本研究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细胞,使用信号肽OprI、OsmY、PelB、OmpA将纳豆芽孢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H锚定到大肠杆菌BL21(DE3)外膜和周质上.然后使用启动子T7、Trc、LacUV5诱导表达Ⅱ型分泌途径的SecB伴侣蛋白,进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克隆水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OsUgp1)的启动子,并与大肠杆菌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报告基因连接后转化水稻,采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水稻转化植株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水稻的根、茎、叶、内外稃、子房、柱头等组织,以及减数分裂时期的花药及不同发育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研究纤维素降解的主要模式生物,具有很强的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但诱导纤维素酶基因转录表达的信号分子是什么,整个纤维素酶系的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等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明确和合理的答案。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在纤维素酶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瑞氏木霉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胞内外存在7种β-葡萄糖苷酶。针对瑞氏木霉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分类、结构特点、转录差异及其在纤维素酶快速诱导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牛瘤胃未培养细菌的宏基因组文库,共获得12 000个克隆,文库外源DNA总容量为4.2×108 bp,筛选得到九个表达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克隆,并对其中的一个表达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克隆pGXN1009进行亚克隆,将β-葡萄糖苷酶基因定位在4.3 kb的片段上.测序结果表明在4.3kb的片段上有一个全长为1956 bp的ORF,编码一个可能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umbgl3A,其编码产物与一个来源于小鼠大肠未培养细菌的β-葡萄糖苷酶(GenBank Acession NOAAX16378.1)一致性为63%、相似性为79%;与哈氏噬纤维菌(Cytophaga hutchinsonii)的β-葡萄糖苷酶(GenBank Acession NOZP-00308419)的一致性为50%、相似性为67%.利用SMART软件对Umbgl3A结构组件预测表明,Umbgl3A包含一个家族3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功能域和一个家族3C糖基水解酶功能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umbgl3A基因可能是来自牛瘤胃微生物噬纤维菌属未培养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3.
茶树品种及萎凋过程中叶片APX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方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及萎凋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树不同品种APX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表达量变化范围为0.65 -5.69.6个茶树品种A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毛蟹、福云6号、肉桂、福鼎大白茶、黄旦、铁观音;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的表达特征,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虫体发育的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7 d童虫cDNA为模板,通过RACE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β-catenin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β-catenin部分cDNA序列为模板,构建原核pET28a-β-catenin-310重组质粒,表达β-catenin蛋白。以纯化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以此抗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ting分析β-catenin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表达量的变化。【结果】β-catenincDNA(GenBank登陆号GU570442)序列全长2 354 bp,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71个氨基酸。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虫卵中最高,23 d雌虫次之,在13 d童虫和23 d雄虫中也较高,约是23 d雌虫的一半,在其他发育阶段mRNA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构建的重组质粒以包涵体形式表达β-catenin重组蛋白,该蛋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合日本血吸虫发育特征,推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对虫体的器官分化、虫卵的形成及卵胚发育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茶树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的CYP79酶基因CsCYP79A1,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探究CsCYP79A1基因参与茶树防御的响应机制及在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CsCYP79A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嫩度叶片以及不同摇青次数叶片中的表达特性,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不同处理叶片中的苯乙腈释放量,以分析其与CsCYP79A1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的茶树CsCYP79A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1617 bp,编码538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61.07 kD,理论等电点(pI)7.64,为不稳定的脂溶性亲水蛋白。CsCYP79A1蛋白与中华猕猴桃TXG46886.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87%。CsCYP79A1蛋白存在2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共有4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氨基酸序列的49.07%、4.28%、11.71%和34.94%,三级结构与铁锈醇合酶的晶体结构(5ylw.1.A)相似度为26.61%。在4次摇青处理后,金萱和黄观音第3叶片中的CsCYP79A1基因表达量高于浙农113、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说明CsCYP79A1基因在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CsCYP79A1基因在第3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1叶和顶芽(P<0.05),且随着摇青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次摇青处理后,第3叶会释放大量苯乙腈,而第1叶和顶芽释放少量或不释放苯乙腈。苯乙腈的释放量随摇青处理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CsCYP79A1基因表达量与茶树品种、叶片嫩度和摇青次数密切相关,且其表达量和苯乙腈释放量均为第3叶最高,故推测CsCYP79A1基因是苯乙腈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盐胁迫下植物的耐盐生理机制。[方法]用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将耐盐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置于0.4%NaCl溶液培养5 d,水培为对照,测定其叶、根、芽鞘的渗透势及渗透调节能力。[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饱和渗透势均呈下降趋势,且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之间差异显著;耐盐品种沧麦6001和RH8706-49的渗透调节能力均高于不耐盐品种沧麦071和H8706-34。耐盐品种不同器官的渗透调节能力均为芽鞘最强,根次之,叶子最弱;不耐盐品种沧麦071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叶次之,根最弱,H8706-34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根次之,叶最弱。[结论]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渗透势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不耐盐品种,且小麦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β-谷甾醇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及其对叶螨体态、内部结构的破坏。通过玻片浸渍法和叶片药膜法确定β-谷甾醇对朱砂叶螨杀螨的毒力,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β-谷甾醇对螨亚显微结构的破坏,通过酶活检测方法,检测β-谷甾醇对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酶活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β-谷甾醇对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和羧酸酯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测定β-谷甾醇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LC30为1.0mg/mL。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β-谷甾醇处理后朱砂叶螨表皮、肌纤维、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β-谷甾醇对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表达量和酶活都没有影响。β-谷甾醇对解毒酶羧酸酯酶酶活没有直接影响,但诱导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了β-谷甾醇可以有效杀死朱砂叶螨,并且对螨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证实乙酰胆碱酯酶不是β-谷甾醇的作用靶标,但β-谷甾醇处理会诱导螨体内解毒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利用RT-PCR方法从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Y110中克隆出β-葡萄糖苷酶基因,将此目的基因连接到pBS-T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DH5α。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1 398 bp,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ABQN01000006.1序列相比同源性达到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5%。将产物与pET-28 a表达载体连接,经双酶切检验,证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知的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ORF全长序列,分别设计1对带有粘性末端酶切位点EcoRI和NotI的特异性引物,PCR克隆得到桦褐孔菌内切葡聚糖酶(endo-l,4-β-D-glucanase,EG)和β-葡萄糖苷酶(beta-glucosidase,BGL)ORF基因全长,将酶切后的目的片段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EG和pPICZαA-BGL,并成功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为下一步纤维素酶的表达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PR1是植物病程相关(Pathogenesis related,PR)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研究前期明确了小麦TaPR1基因受叶锈菌及信号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诱导表达。本研究基于中国春小麦数据库,克隆获得了小麦TaPR1基因上游2 200 bp启动子序列,对启动子区域所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预测,利用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组织化学染色、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观察对不同长度启动子区段进行启动活性验证,结果表明TaPR1基因启动子-2 200~-290 bp区段具有启动活性,为进一步解析TaPR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