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F1和F2的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无超亲优势,F1与抗病亲本回交的后代基本表现为抗病,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表现为感病。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玉米种子培养液对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作为玉米苗枯病抗病鉴定指标,并与21个杂交玉米种苗枯病田间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与玉米苗枯病田间发病率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919.该两种方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白菜对黑腐病抗性的室内鉴定方法及抗源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甜椒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内采集甜椒炭疽病病样,经分离、纯化、观察,确定Colletotrichum nigrumEll.et.Halst(黑色炭疽病)为主要病原菌,并以此作为接种源,对接种液浓度、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后温度、湿度及调查时间、调查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后确定用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成熟红果期采用离体果针刺法接种,接种后温度(27±1)℃,遮光保湿3 d,保持相对湿度(RH)为95%~100%,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进行品种抗病性评价。用此抗性鉴定方法对21份甜椒材料进行了筛选鉴定,5份材料表现抗病,10份表现耐病,6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7.
药用野生稻抗源对褐稻虱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广谱高抗褐稻虱的药用野生稻(CC染色体组)与感虫栽培稻(AA染色体组)品种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绿苗,经过4代回交和4代自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高世代B4F4株系。对其亲本和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抗性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药用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8个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与世代平均数设计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的F1、F2、BC1以及BC2世代种子以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于室内接种黄曲霉菌。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效应都是重要的,某些组合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抗性的基因显隐性可能因组合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矮花叶病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研究41抗源筛选抗原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国内外对抗矮花叶病抗源的筛选都很重视。从林肯恕等(1989)、陈雨天等(1988、1996)、张成和等(1992)报道中的资料统计,我国已筛选鉴定了6082份材料(材料可能有重复),其中...  相似文献   

10.
长豇豆锈病苗期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长豇豆幼苗对生真叶期用重新培养的新鲜锈病夏孢子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最为简便,夏孢子液浓度在在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不超过100个为宜;部分长豇豆品种苗期与成株期抗性表现不一致,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应以成株期鉴定为宜。  相似文献   

11.
玉米矮花叶病抗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4份高抗材料,24份抗病材料,26份中抗材料;4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9份高抗材料,21份抗病材料,4份中抗材料;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2份抗病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美国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78599,87001和78698等衍生系中蕴涵着抗病基因,在抗源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了抗病与高产结合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系统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玉米植株,再人工接种玉米纹枯病病原菌于其上,探讨外源水杨酸对玉米植株纹枯病系统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所有喷施水杨酸的处理均能使玉米植株纹枯病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0.10mol/L处理的纹枯病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处理(0mol/L)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浓度。通过了解外源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的系统抗性或过敏性反应。有助于提高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番茄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04957(感),04968(感),L3708(抗)和Wva700(抗)4个抗感不同的番茄品种,按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置组合,接种番茄晚疫病,调查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不同品种、不同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②供试品种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Wva700,L3708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二者在配制抗性组合时是较为优良的杂交亲本。Wva700×04957,Wva700×04968组合特殊配合力最高,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③抗性遗传中加性效应是主要的,同时存在部分显性,存在细胞质效应;④广义遗传力为90.64%,狭义遗传力为81.48%,均较高,说明亲代对后代的影响作用较大,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累加的方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苗枯病发病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玉米自交系进行串珠镰刀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对玉米的侵染主要发生在种子萌发初期,在玉米的主根基部形成不同程度的环状坏死,影响玉米苗期营养的正常吸收,4叶期后叶片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玉米苗枯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等4个抗源进行稻纹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为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基因定位与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用感稻纹枯病的粳稻品种中野1211作母本,4个籼稻抗源品种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分别作父本,组配4个杂交组合,获得F1和F2群体.用广西稻纹枯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AG-I-IA、GX-2以牙签嵌入法对F1和F2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抗源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均表现中抗纹枯病,中野1211高感纹枯病;4个杂种F1植株对纹枯病的抗病等级为4.0~8.0级,表现为中抗~高感,平均为5.1~6.1级,为中感,群体抗性呈连续性分布;F2群体纹枯病抗性分离谱较广,抗性等级变化范围为2.0~9.0(R~HS),群体抗性呈连续单峰分布.抗源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遗传率分别为15.4%、31.1%、47.7%和43.8%.[结论]4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纹枯病的抗性均介于其双亲之间,抗源中大304、MR1400、T1006和大区50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均为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不同发生级别开展了拔秧处理防治晚疫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拔秧时间的延后,马铃薯的产量、大中薯率、块茎淀粉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所有拔秧处理与对照相比,烂薯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秧时期不同,烂薯率和防效也不相同,当晚疫病为0~2级时,拔秧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达到3级以后,防病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纹枯病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级与株高、行粒数、穗长、穗粗、叶面积和单株产量有负相关关系,与秃尖有正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290.891 0.183X1-2.345X2 1.789X3 5.745X4-3.846X5 44.631X6 1.994X7 0.009X8,对应的X1为株高,X2为病级,X3为行粒数,X4为穗长,X5为秃尖,X6为穗粗,X7为穗行数,X8为叶面积;通径分析显示,玉米纹枯病主要是通过减少穗长、穗粗、行粒数、叶面积以及加大秃尖来影响产量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20.
以抗感差异显著的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玉米幼苗主要生理指标与田间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表现不同;接菌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均偏高;多数条件下生理指标与田间接种发病率相关不显著;仅在15/25℃变温和1%土壤接菌条件下,幼苗可溶性含糖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田间发病率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1和0.98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