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人们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高度重视,但常常忽视低致病力禽流感(H9)的免疫,致使H9抗体水平低,保护力差,很多乡镇蛋鸡饲养户散发H9疫情。虽然发病鸡群死亡率较低,但产蛋率下降,医疗花费、鸡群淘汰及其他开支给养鸡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进行了H9免疫程序的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最近几年以来,在白羽肉鸡鸡种中发生了鸡只张口、伸颈呼吸,蹦高死,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经临床分析和实验室鉴定为弱毒禽流感(H9N2)与特定细菌的并发引起的肉类鸡群死亡的一种烈性传染性综合病症。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流行与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禽流行性感冒 (Avian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其易感动物包括各种家禽和野禽 ,综合征可为低致病力毒株引起的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下降到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急性致死性疾病等多种形式。历史上造成高致病力禽流感大暴发的禽流病毒都属于H5或H7亚型 ,高死亡率和猝死是其主要特征 ,并导致感染鸡群的全军覆灭。与此同时 ,在世界各地也不乏有中低致病力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广泛流行。不论以何种致病力形式出现 ,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 ,尤其是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引发的禽流感的暴发与流行都给养禽…  相似文献   

5.
赵世广  王川庆  崔保 《中国家禽》2001,23(17):29-30
美国上次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暴发是于1983年到1984年由宾西法尼亚州的一株H5N2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通过联邦政府的努力,该病的暴发得以控制。然而,1986年到1989年间,在美国活禽市场(LBMS)和养禽场又分离到多株H5N2型禽流感病毒。为确定这些病毒在流行病学上的关系,我们对11株H5N2型病毒的非结构(NS)基因和血凝素基因的血凝素蛋白亚基1(HA1)进行了完全编码序列的测定,并将其与以前已发表的禽流感病毒序列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这两种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分析,发现1986年到1989年间分离到的H5N2型毒株与1983年到1984年…  相似文献   

6.
参照NDV评价毒力的方法对1998—2008年间收集的25株H9N2AIV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25株H9N2AIV不同毒株间致病性有较大差异,大致分为3类:致病性偏强、致病性中等和致病性较弱。从中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8个毒株进行了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以及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结果证明大部分毒株ICPI和IVPI基本上为0,排毒散毒的高峰期在攻毒后第5天到第6天。在25个毒株中,3#和12#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致病性,不仅其EID50值最高(分别为10-8.8/0.2mL和10-8.8/0.2mL)、ELD50值最高(分别为10-7.9/0.2mL和10-8.7/0.2mL),而且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也最短(分别为66.5,69h)。3#、12#还出现了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分别为0.238,0.437)和6周鸡静脉内接种指数(分别为0.34,0.51)。在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中3#和12#毒株的排毒量大,排毒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他毒株(第2~9天)。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我国H9N2AIV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明显差异,呈多态性,致病性偏强的毒株造成鸡群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用豚鼠建立禽流感动物模型的可能性,试验采用禽流感病毒Ck/HB/4/08(H9N2)鼻腔接种豚鼠,检测H9N2禽流感病毒对豚鼠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感染后的豚鼠出现聚堆、精神不振、流鼻涕等感冒症状,体温及体重均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能够产生相应抗体;感染豚鼠的肺脏出现严重的淤血及水肿,肺泡形态发生改变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鼻甲骨和肺脏中可检测并分离到病毒,其他组织器官未检测到病毒。感染豚鼠的临床症状及病理、体重、体温、抗体、肺干湿重的变化和组织中病毒的检测和分离结果说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豚鼠发病,症状明显,但不引起豚鼠死亡,可以建立禽流感感染豚鼠的发病模型。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根据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会造成家禽的大批死亡,所以各国政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严密监控其的发生和流行。高致病禽流感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迅即的、猝不及防的。与之相比,低致病禽流感的发生是潜在性的,但也可以给养禽业带来灭顶之灾,对人类的威胁同样严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根据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会造成家禽的大批死亡,所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被各国政府高度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Avian Influence,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家禽或野禽,亦有部分哺乳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根据禽流感致病力的不同可分为非致病性禽流感(N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3种。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以H5N1亚型为代表,低致病性禽流感以H9N2亚型为主型。  相似文献   

11.
严毅梅 《中国家禽》2007,29(7):60-60
为了评估禽流感病毒对鸭的传播可能性和致病力,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的科学家们就病毒对鸭的临床症状、眼观和组织病变进行了研究。分别对白北京鸭接种A/Vientnan 1203/04和A/prachinburi/6231/04两种分离病毒株。结果显示,接种了A/Vientnan 1203/04病毒的8只5周龄的北京鸭有2只呈现急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鸡感染低致病力禽流感后,免疫应答水平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常伴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状,但仅按大肠杆菌感染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往往在用药初期病情有所好转,停药后又会很快复发,疫病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现将某鸡场的一例鸡低致病力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病毒(AIV)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禽类是AIV的自然宿主,病毒需要获得一系列突变才能跨越禽类-哺乳动物种间屏障、在哺乳动物体内复制。早在1993年科学家就发现AIV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时会在PB2蛋白上获得E627K突变,随后的研究证明这一突变在增强AIV对人及其他哺乳动物致病和传播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团队前期研究发现PB2/E627K突变增强了H7N9 AIV对人的致病力和在人之间的传播能力。该团队最新的研究揭开了26年一直未能揭示的“PB2/E627K突变之谜”,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mBio(Liang L et al.,2019,10(3):e01162-19)。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根据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会造成家禽的大批死亡,所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严密监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东地区家禽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LPAIVs)的分布规律,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9月在华东地区某活禽市场采集鸡、鸭、鹅等家禽的泄殖腔拭子共1 650份,经鸡胚接种和HA、HI试验鉴定,结果从58份样品中分离到了LPAIVs,总分离率为3.51%。所分离到的6种HA亚型及各HA亚型分离率从高到底依次为:H6、H3、H1、H4、H9、H11。从这些样品中鉴定出7种NA亚型,包括N1、N2、N3、N4、N5、N6、N8,二者之间有11种组合。家鸭样品中LPAIVs的分离率为7.28%,显著高于鸡源样品的分离率1.00%和鹅源样品的分离率1.02%。LPAIVs的季节性分布较为明显,3~6月份和10~12月份的分离率较高,而冬季最冷的1月份和夏季最热的7月份则没有分离到。2种或2种以上不同HA亚型混合感染的样品有6份,全部为水禽源样品,占总阳性样品数的10.34%。这些数据表明活禽市场可以作为AIV的一个重要储存库,而家养水禽可作为AIV的一个重要储存宿主,应该继续加强对活禽市场,尤其是家养水禽中A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对麻鸭不同致病力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病毒(avain influenza virus,AIV)根据其HA和NA蛋白分为不同亚型,目前16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均已从水禽中分离到。2002年之前的研究表明,H5N1亚型AIV对水禽不致病,在宿主体内呈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进化。自2002年香港首次出现大量野生水禽和家养水禽感染H5N1亚型AIV后,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以上均提示,高致病性H5N1亚型AIV对水禽的致病力已经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于1997年在对人的传染中表现出高致病力,但是人类对其在人群中的致病机制所知甚少。我们看到的这个高致病力的H5N1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不象其他的人、禽和猪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它对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杀病毒效果都有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与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有关,当猪感染带有这种H5N1NS基因的重组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后,所产生的病毒血症、发烧和体重下降比感染野生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更明显,时间更长。当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的第92位存在有谷氨酸时就会出现这样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可解释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对人表现高度致病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湖南省家禽(鸡、鸭、鹅)H7N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抗体水平及其流行情况,2022年在全省14个市州,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在种禽场、商品代场、散养户和活禽市场共采集46 112份禽血清和53 246份禽拭子样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为93.27%,平均个体合格率为90.60%,仅在活禽市场的1份鸡拭子样品中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鸡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94.66%和91.51%)均高于水禽(83.26%和81.86%);种禽场的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最高,活禽市场最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省14个市州的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2022年湖南省家禽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效果较好,在饲养场禽群中也未检出病原,发生大规模疫情的风险较低,但在活禽市场中仍检出病原,且水禽以及散养户和活禽市场禽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略低,疫情散发风险依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H7N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根据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会造成家禽的大批死亡,所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严密监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H5N1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伟 《动物保健》2012,(2):28-29,49
编者按:“禽流感”——这个让养殖者和消费者“闻之变色”的传染病,不仅因其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给家禽养殖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因其“人畜共患”的特点给消费者造成恐慌,从而间接影响整个养禽产业的发展。从2004年,我国首次报道“禽流感”疲情以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