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杂交粳稻科研生产协作现场考察会于1987年9月6-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京、津、冀、鲁、晋、宁夏、江苏、黑龙江和辽宁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33个农业行政、种子、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和生产第一线代表共59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考察了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乡大面积杂交稻生产田,苏家屯区大淑乡杂交稻良产田和不育系繁殖田。参观了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试验田和新组合示范田。辽宁、江苏、天津、黑龙江等省(布)科研单位汇报了杂交稻最新选育成果;宁夏自治区、辽宁等省行政部门介绍了提商单产、增加经济效益的经验oe会议还就如何加快北方杂…  相似文献   

2.
1990年杂交稻的面积达2.3.892亿亩。过去推广较慢的省,近年快马加鞭;发展快的省又更上一层楼;南方杂交粳稻经过努力,己走出困境;北方杂交稻虽面临徘徊下降形势,也出现了新曙光。 1990年粮食总产虽已过4200亿公斤,但本世纪末总产要达5600亿公斤,“八五”末达4500亿公斤。为实现上述目标,杂交水稻1991年要发展到2. 5亿亩,1995年达2.8亿亩。当前的问题是:杂交稻种子积压多,需妥善解决;要处理好三系法、两系法育种的关系,长江流域缺乏更新组合;早稻组合的熟期及适应性还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8月21日-2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科学会主持召开的农牧业专业性期刊学术研讨会,于9月13日至16日在辽宁省兴城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园满结束。来自广东、甘肃、淅江、山东、黑龙江、上海、北京、新疆、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33个农牧业专业期刊代表41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宣读、交换论文27篇,并就“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期刊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生产,经过两年调整准备之后,1987年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高峰期。种植面积已达1.64亿亩,比上年增长3000万亩。平均单产440公斤,比上年增加8.5公斤。制种总产3.36195亿公斤,平均单产145.5公斤,比上年分别增加1.46935亿公斤和18公斤。以上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只要我们善于因势利导,扎扎实实地作好工作,稳步前进,我们就会取得比前两次发展高峰更大的成绩。 在农牧渔业部领导下,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7年开展了一些必要的活动,为部领导提供了有关信息和决策参考意见。同时,顾问组成员除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科研、生产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一)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委托陕西省农科院粮作所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17日至21日在西安市召开。到会代表有26个省、市、区的农业科技、教学、生产、种子、食品工业、啤酒、麦芽企业等105个单位165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79人。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8月12-14日,由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北方杂交粳稻赖以发展的基础材料是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以及杨振玉先生通过“籼粳杂交、人工架桥”所配制的恢复系C57和一系列的衍生系。这对拓开杂交粳稻在生产上利用的大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制种产量高,新组合品质改进快又为之增色不少。但是,当人们探求杂交粳稻为什么远远没有杂交税稻发展得快时,虽然分析有种种原因,但终归不能排除其“内因”。都知道BT型不育系,其花粉败育属染败型,它与正常花粉仅半步之差,况且其正常着色花粉比例甚大,在某些条件下花药还能开裂,这对确保杂交种子的纯度是一大潜在的威胁。另外,现用的…  相似文献   

9.
年会分析了1989年全国杂交水稻的生产、科研形势,肯定了“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但认为“两系”法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三系”法杂交稻仍是生产上的主力军。因此,除应集中一定的力量抓好“两系法”育种外,领导精力和大多数科技力量仍应重点抓“三系”法的育种、制种、栽培和推广工作,注意解决三系杂交稻推广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严防“两系”法杂交稻尚未接上去,“三系法”杂交稻就退下来的危险局面出现。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棉花学术讨论会纪要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棉花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12~15日在山东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棉花学会名誉理事长季道藩教授、名誉理事潘家驹教授、理事长孙济中教授、副理事长施培教授、陈奇恩研究员、韦全生高级农艺...  相似文献   

11.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第十次年会纪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它对杂交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扭转自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滑坡徘徊,并使之有较大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目前人均占有粮食不到380公斤条件下,对个别地方调减杂交稻面积的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因处理不当再度出现粮食供需矛盾紧张,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纪要对当前杂交稻科研及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性意见,故特予转载。编者对文字略有节删。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8月 2 6日~ 30日在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泰安市 )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玉米学组组织 ,山东农业大学承办。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上海、广西、广东、江西、河南、河北、新疆、内蒙、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等 19个省(区 )的专家及代表 113名。特别邀请了老一代玉米栽培专家及《玉米科学》、《作物杂志》编辑部的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由董树亭、赵久然等同志分别主持。玉米栽培学组副组长、山东农业…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两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三系法杂交水稻后,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是我国水稻种植业上又一项领先于世界的新技术。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不但提高了选育的效率,而且拓宽了杂种优势利用范围,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1987年两系法育种被列入国家“863H十划生物领域第一专题,全国十多个省参与联合攻关。作为其中的一员,安徽省的两系杂交稻在研究和应用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两系杂交粳稻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我省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家、省政府等的支持下,经过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完成了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配套,到商品化经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推广杂交稻,到今年已十个年头。十年的实践不仅检验了杂交粳稻的强大增产优势,而且为今后我省大面积推广杂交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近年旱象严重的条件下,试验杂交稻旱直播和旱育水插旱管获得成功,为我省今后的粮食生产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必将为全省粮食增产带来新的希望。 一、杂交粳稻的增产效益 山东省于1977年春引进一部分籼型和粳型杂交稻,分别在主要水稻产区进行试验和推广,面积150亩,一般亩产千斤左右,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二成以上。近几年来经过低温、干旱等不良气候的考验,进一步证实了杂交稻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400万亩。目前常规粳稻种植面积500余万亩,只占历史上可种面积的40%左右,大部分面积披杂交籼稻代替,而近年杂交籼稻优势下降、病害加重,作双晚栽培更因穗期不耐低温,不能稳产保收。“七五”期间我省推广杂交粳稻34.96万亩,平均亩增稻谷50公斤以上,总增优质稻谷1748万公斤,增值千万元。特别是1989、1990年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成立以来,在“1038”示范活动推动下,经两年努力,示范范围扩大,产量水平有所提高,制种技术和产量也有新的突破,组织管理上有了新的经验,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杂空间精…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鉴定全国近年来选育的红麻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范围及抗病性,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持下,1985—1987年在全国9省14点的四大麻区进行了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产业分会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28日至31日在扬州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来自20多个省市的代表约600人,主要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江苏省曹卫星副省长、李振声院士、程顺和院士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科学》2002,10(3):28-28
为提高我国玉米生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2002年“全国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暨学术讨论会”于9月7-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山西北方种业有限公司承办,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协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153位代表,既有农科院所和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也有种子和畜牧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有全国各地玉米相关产业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总结一九九○年北方杂交粳稻区试结果,评审1991年参试组合,于今年一月在西安召开了年终总结会,十三个省市的四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早、中、晚熟组的十五个组合进行了评审,其中三个组合通过区试,七个组合将继续参加复试,其余五个组合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