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蚕区就地制种便捷式雄蛾冷藏器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了适合原蚕区就地制种使用的雄蛾冷藏器,经2008—2009年2年的全面推广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冷藏库相比,直接成本降低75.73%~78.22%,使用成本降低83.49%~85.18%,生产的一代杂交种的质量与制种成绩良好。便捷式雄蛾冷藏器有投资小、使用便捷、冷藏雄蛾性能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原蚕户分散、雄蛾冷藏设备投资大、雄蛾冷藏存取不便等难题。  相似文献   

2.
凌荣 《中国蚕业》2010,31(4):82-84,87
在亚热带蚕区晚秋季节低温干燥的不良环境中,蚕种生产既要做好防微、桑园除虫、小蚕饲养、原蚕户的选择等工作,还要做好上蔟到蛹复眼着色阶段的技术保护措施,以及发蛾调节温湿度控制、雄蛾保护等,以提高制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我省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开展了原蚕区就地制种工作。我场从去年起,开始搞场外制种。去年,新曹农场原蚕区饲养蚁量1500克,制种26000多张,今年在新曹农场和富安镇九里村两个原蚕区饲养蚁量2699克制种4万多张。目前我场场外制种采用两种经营管理形式。一种是同原蚕区联合投资经营——“联营制种”;另一种是我场单独经营,在原蚕区采取分户养蚕,联户制种,种、茧两级考核,超产奖励的办法。一、联合投资建筑原蚕区就地制种新曹农场七分场原蚕区,这个分场有  相似文献   

4.
刘汉安  吴波  周武智 《北方蚕业》2009,30(4):65-65,67
近年来,我场为抓住"东桑西移"和我市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了就地制种比例.但原蚕区就地制种点的蚁量一般在200~400 g,修建小型冷库因成本过高,一般采用冰砖降温保护雄蛾、雄蛹办法.  相似文献   

5.
家蚕雄蛾不冷藏制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蚕品种科研部门,由于繁育的品种多,少则几 十个多则几百个品种。每次制种都要按品种对雄蛾 进行编号后冷藏,多次重复使用。每次制种雄蛾往 往要冷藏3-4天。在这过程中由于品种多,取出冷 藏频繁,雄蛾容易死亡,加上制种人员流动大,生手 多容易混淆品种。而且多次冷藏后再次交配对雄蛾 的精子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雄蛾不冷藏能成活,每 次制种结束后雄蛾就可以回到原来的制种盒内,简 单有效地省去了以上的麻烦及装冰冷藏的费用。所 以笔者对雄蛾不冷藏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原蚕区繁育雄蚕品种如何选择原蚕户,秋·华和平30的原种性状、饲养标准、发育经过和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杭州蚕种场在燕上原蚕区繁育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的生产实践证明,雄蚕品种可以在原蚕区繁育,结果显示,2012—2015年共繁育5个批次的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40 644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2.33盒,平均克蚁制种量11.63盒,雄蚕杂交种母蛾检验平均无毒率达到84%;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成品卵的平均良卵率99.07%,平均实用孵化率61.35%,达到了专业蚕种场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7.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场内生产的蚕种和原蚕区收茧回场制的蚕种日趋供不应求,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就地制种中集体大呼隆形式,后期制种与地方村组和养蚕户的利益关系不大,因而操作粗放,公斤茧制种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原蚕区就地“组合制种”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利用集体房屋和部分蚕农的蚕室,几个蚕户组成一个制种组合,根据各户的种茧等级下达各小组制种指标,实行包干制种,超奖减赔。收茧后由种场、村、组和蚕农共同管理,养蚕户包干制种,后期经济责任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饲育过程中不同营养条件、种茧期不同保护温度、雄蛾每天交配频度、雄蛾冷藏温度及蚕种场生产实际调查,认为相对饥饿饲育除对原蚕茧质有一定影响外,对雄蛾交配性能没有影响;种茧期高温保护对卵质有不良影响,但对雄蛾的交配性能基本没有影响。雄蛾每天交配2次比交配1次的利用率高,雄蛾冷藏温度高于10℃,雄蛾利用率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平30的雄蛾利用率可达500%以上,雄蛾在5交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建议雄蚕杂交种繁育中雌雄原蚕的蚁量比例以不超过3∶1为宜。  相似文献   

11.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原蚕生产目前有两种形式:回场制种和就地制种,就地制种比回场制种在原蚕点过程更多、时间更长,整个阶段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蚕种生产的质量、原蚕公斤茧制种量、制种的工作量,影响到场方和蚕农的经济效益及原蚕生产的稳定性。因此,在原蚕生产上,就地制种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安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家蚕一代杂交种80%的生产量在原蚕区,提高原蚕区所制蚕种质量对提高我省蚕种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低温室是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的重要设施,低温室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制种成绩及制种质量。因此,改进原蚕区低温室设计是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蚕种场位于钱塘江畔,盐官镇西北3.5公里,是一个农户养原蚕,蚕种场收茧,就地分户制种的原蚕区种场.原蚕区分布在石井、荆山两个村的21个承包组,也称原蚕队.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原有桑地面积1490.24亩,蚕室24090平方米,全被分到户,蚕室拆光,生产经营由原集体转到个体.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杂交彻底率作为我省蚕种质量的四大指标之一,引起各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杂交彻底率,特别是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是各种场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二年原蚕区就地制种的实践,1992年春和1993年春分别驻点我场原蚕区绍河点和新兴点,共饲育苏五、苏六8个批,其中二批杂交彻底率达99.8%,最低批为98%,平均杂交彻底率达99%。现就如何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雄蛹冷藏对交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系蚕品种雄蛾不耐冷藏对交尾冷藏雄蛹更引起交尾性能下降,多丝量蚕品种,蛹期越早冷藏温度越低,引起交尾下降越明显,冷藏后的雄蛹,只要出蛾正常交尾,对雌蛾产孵受精率影响不大,但仍是中系品种差于日系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原蚕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原蚕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蚕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原蚕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稳定原蚕基地原蚕区、原蚕户和蚕种场之间自古以来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  相似文献   

18.
冷藏雌雄蛾对雌蛾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雌雄蛾冷藏不同时间的处理,调查雌蛾产卵情况,结果表明雄蛾冷藏3d内、雌蛾冷藏1d对蚕种和制种无显著影响,雌蛾冷藏2d不受精卵率、遗腹卵率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蚕种生产过程中,对交品种比例开差过大、发蛾不一致,或发蛾过于集中,劳动力供不上,不能完成当日交配任务,就要对雌蛾雄蛾采取冷藏技术处理。为此开展对蚕雌蛾和雄蛾进行不同温度冷藏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蛾雄蛾在低温条件下(5~10℃)短期冷藏,对蚕种质量和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推行原蚕区收茧制种,我省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据资料记载,仅1980年新建七个国营和三十个乡办蚕种场.均属原蚕区种场,这些种场除个别有土地栽桑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外,绝大部份无专用桑园,依靠原蚕区养原蚕收茧制种.这种型式的种场,是投资少、见效快,从生产速度和数量上看,解决了急需,从质量上看,差距大.特别是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蚕生产由集体变为家庭经营,桑树零星分散,多以“四边桑”养原蚕.不仅给蚕种场技术指导带来了困难,而且生产条件越来越差,户与户之间差异大,不利于消毒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