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的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和贝壳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2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35.38%)和芮木泪柏烯(33.57%);大叶南洋杉叶挥发油有27种成分被鉴定,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68%,其主成分为hibaene(77.88%);贝壳杉叶挥发油鉴定了37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7.44%,β-荜澄茄烯(56.34%)为其主要成分。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除主含萜类化合物外,还含烷、醇和酮等化合物,其中贝壳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醛、醚和酯,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呋喃类化合物。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α-石竹烯、γ-依兰二烯、β-荜澄茄烯、杜松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等9种共同成分,但挥发油的主成分类型和含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属(Cinnamomum)的樟(C.camphora)、阳春樟(C.purpureum)、肉桂(C.cassia)和阴香(C.burmannii)4种植物鲜叶的精油进行提取,并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DS)对精油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111种成分:樟鉴定出4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吉马酮(27.95%)、橙花叔醇(18.94%)和芳樟醇(16.36%),特有成分有26种,占其精油成分的42.54%;阳春樟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33.76%)和苯甲酸苄酯(24.54%),特有成分有21种,占其精油成分的31.19%;肉桂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肉桂醛(62.72%)和香豆素(12.50%),特有成分有15种,占其精油成分的71.50%;阴香鉴定出38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龙脑(40.90%)和1,8-桉叶油素(10.42%),特有成分有17种,占其精油成分的19.86%。4种樟属植物精油中均出现的成分是芳樟醇、橙花叔醇、龙脑和反式石竹烯,表明4种樟属植物精油相同成分较少,种间精油成分差异较大,各植物特有精油成分突出。因此,可根据植物特有精油来鉴别这4种植物,也可为化工产业选择植物和植物器官提取精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薇甘菊、紫茎泽兰和飞机草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精油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7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其中飞机草鉴定出化学成分50种,紫茎泽兰45种,薇甘菊50种。3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3-己烯-1-醇、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柠檬烯、反-罗勒烯、芳樟醇、α-胡椒烯、β-澄椒烯、β-石竹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α-姜烯、双环大香叶烯、荜澄茄油烯醇、橙花叔醇、石竹烯氧化物、库贝醇和马兜铃酮,部分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缙云山5种野生乡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进行提取和成分鉴定,分析5种楠木植物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研究和亲缘关系,为野生乡土楠木类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分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代表性原则于7月初在叶片年光合效率最高时采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叶片精油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对缙云山5种乡土楠木资源叶片精油组分进行鉴定与差异分析,用SPSS 19.0软件对挥发性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缙云山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313 5%、0.003 6%、0.096 4%、0.075 3%和0.070 7%,白楠出油率最高,雅安琼楠次之,峨眉楠最低,白楠是峨眉楠的87倍。通过GC-MS鉴定,从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组分187种,其中白楠78种,主要为喇叭烯(2.911 0μg·g~(-1))、δ-卡迪烯(2.043 5μg·g~(-1))和α-杜松醇(1.634 9μg·g~(-1));峨眉楠62种,主要为正十六烷酸(0.230 4μg·g~(-1))、亚油酸(0.076 3μg·g~(-1))和植醇(0.058 6μg·g~(-1));雅安琼楠79种,主要为α-蒎烯(1.687 1μg·g~(-1))、δ-卡迪烯(1.316 0μg·g~(-1))和乙酸龙脑酯(1.249 2μg·g~(-1));贵州琼楠79种,主要为α-蒎烯(1.607 5μg·g~(-1))、δ-卡迪烯(1.448 7μg·g~(-1))和古巴烯(1.393 9μg·g~(-1));利川润楠54种,主要为13-烯十四醛(6.495 7μg·g~(-1))、十四醛(2.375 4μg·g~(-1))和癸醛(0.934 7μg·g~(-1))。从成分种类上看,缙云山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组分以烯烃和醇类为主,此外还有酯类、烷烃类、醛类、萘类、酮类、有机酸类、苯类和其他多种化合物类型;但共有性成分少,仅有7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可明显分为3类,雅安琼楠和贵州琼楠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组成相似,聚为一类;峨眉楠和利川润楠聚为一类;而白楠挥发性组分明显不同于其他几种,单独聚为一类。【结论】缙云山5种乡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组分均以烯烃和醇类为主,但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叶片精油化学分类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学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科4种野生植物资源叶片进行精油提取、挥发性成分鉴定与组成分析,为重庆4种常见樟科植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代表性取样法样品采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片精油、利用GC-MS分离叶片精油组分,并结合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1)大叶新木姜子、粉叶新木姜子、近轮叶木姜子、毛叶木姜子样品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211 6%、0.063 4%、0.258 4%、0.698 2%,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含量最高,粉叶新木姜子最低。2)GC-MS从4种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60种,其中大叶新木姜子78种,主要含乙酸龙脑酯(9.11%)、β-桉叶醇(7.85%)、(-)-4-松油醇(7.58%);粉叶新木姜子65种,以(-)-4-松油醇(8.75%)、长叶烯(7.72%)、β-石竹烯(6.79%)为主;近轮叶木姜子67种,α-香柑油烯(7.72%)、(1R)-α-蒎烯(6.70%)、α-石竹烯(6.58%)相对含量较高;毛叶木姜子67种,主要包括D-苎烯(8.46%)、β-榄香烯(7.66%)、反式-香叶醇(7.01%)。3)大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乙酸龙脑酯型,粉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长叶烯型,近轮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α-香柑油烯型,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β-榄香烯/反式-香叶醇型,4种植物叶精油挥发性组成与含量差异主要由物种遗传背景决定。4)4种樟科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共包括烃类53种、醇类48种、酮类19种、酯类11种、醛类10种、萘类4种、苯类2种、其他13种,4种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组成均以烃类、醇类为主,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是样品叶片精油芳香气味的主要来源。【结论】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野生樟科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组成特征,主要功能性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生物活性显著,样品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的产业化应用价值高,为重庆野生精油植物资源化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研究"千叶香"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叶香"叶精油,测试出油率,应用GC-MS分析鉴定出21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右旋芳樟醇,达97.8%,其他如反式氧化芳樟醇0.56%、石竹烯丁香烯0.29%、α-石竹烯0.26%等.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千叶香"叶精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理解木兰科喙木兰属3种植物叶挥发油成分的系统分类学价值,本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采自昆明树木园的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山玉兰30种,馨香木兰29种,夜香木兰22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6. 98%、97. 94%和78. 97%。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各有异同,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萜品-4醇、9-木罗烯、α-胡椒烯、α-花柏烯、1,3-Benzodioxole,4-Methoxy-6-(2-propenyl)-、1 (10),4-杜松二烯、反式-去氢白菖烯、α-菖蒲醇、异石竹烯、匙叶桉油醇、8-epi-gama-Eudesmol、. tau-杜松醇、. tau-木罗醇和α-杜松醇15种。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这3种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姊妹群,而另一类是仅包括与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亲缘关系都较为疏远的山玉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司马永康(2011年)有关喙木兰亚组(包括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和优昙花亚组(包括山玉兰)的划分。显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征对木兰科喙木兰属植物种和种上等级具有一定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岗松(Baeckea frutescens)产业的开发利用,对西南沿海地区人工促进更新的岗松林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岗松叶提取岗松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普联用(GC-MS)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岗松精油进行分析,测得岗松叶含水率32.23%,出油率0.653%。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岗松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53个组分,占挥发物总量的91.58%,主要成分为α-蒎烯(6.480%)、α-侧柏烯(6.330%)、1,8-桉叶素(10.088%)、对伞花烃(8.009%)、芳樟醇(11.652%)、4-松油醇(11.774%)、α-松油醇(6.277%)、石竹烯(3.160%)、葎草烯(3.49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润楠属植物的抗寒性,检测了4种润楠属植物在自然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叶绿素、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分析其抗寒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种润楠属植物的抗寒性,结果为:宜昌润楠>刨花润楠>红梗润楠>小果润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4种润楠属植物的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宜昌润楠>刨花润楠>小果润楠>红梗润楠。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宜宾地区樟科十四种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开发四川省宜宾地区樟科植物精油资源,采用GC—MS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微机在线实时采样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樟属的几种植物其根部精油都主含黄樟油素。樟属同种植物枝叶精油却有不同生化类型;鉴定确认樟树种中有芳樟叶油主含芳樟醇(66%),樟叶油主含1,8-桉叶油素(61%),臭樟叶油主含β—橙花叔醇(26%);黄樟种中有大叶芳樟叶油主含d-芳樟醇(90%),大叶脑樟叶油主含d-樟脑(65%)。而樟属肉桂叶油主含反—肉桂醛(90%),银木叶油主含樟脑(37%)、顺—甲基异丁香酚(21%)。木姜子属山苍子油主含橙花醛(28%)和香叶醛(42%)等等。这些资源精油化学成分,特别是具有强抗菌活性成分的鉴定,为香料工业提供优质单离香料之原料有着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法从‘克瑞墨大牡丹’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37种,可分为醇类、烯醇氧化物类、醛类、酯类、烯类、酸类、烷烃类和菲类化合物等8类,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4.84%。香气的主体特征成分为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Ⅱ、水杨酸甲酯、二十四烷、芳樟醇旋光异构体、α-松油醇、壬醛等7种化合物,芳樟醇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39.97%。  相似文献   

12.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rtemisiae argyi leav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 Artemisia species,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s, which are receiving phytochemical attention due to the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diversities (Tan et al. 1998). Artemisias (Compositae) are one of the most popu…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多花红千层(Callistemon speciosus)叶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挥发油得率为1.34%;分离出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303%,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31.987%)、α-松油醇(14.059%)、3-硝基乙醇(13.264%)、瓜菊醇酮(9.246%)、松油醇-4(6.038%)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假种皮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精油中分离出58种组分,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香味成份和非挥发性成份;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中分离出62种组分,其中以挥发性组分居多。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中有11种组分是相同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均为α-蒎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无性系植株为4-松油醇型优良品系,4-松油醇平均含量高达38.39%,1,8-桉叶素含量仅为1.05%。随砍伐时间间隔的延长,得油率、4-松油醇、γ-松油烯和α-松油烯含量呈上升趋势,1,8-桉叶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间隔5个月后各成分指标均符合ISO 4730:2017标准,因此建议砍伐间隔至少保持5个月以上。得油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受收获时间影响,9月至次年2月得油率较高,尤其是次年1-2月,此时4-松油醇含量高,1,8-桉叶素含量低,所得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前期选育的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 6个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在福建寿宁、广东东源、广西钟山开展区域性试验,通过测量生长与精油性状发现,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和树冠截面积)、鲜叶含油量和精油中4-松油醇占比在无性系水平上以及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精油资源林培育中无性系遗传特性与生境适应性均很重要。6个无性系精油中的4-松油醇占比均超过30%,即达到国家标准GB/T 26514-2011要求。综合选择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广西钟山适宜推广无性系YHB1、YHB2、 YHB3,福建寿宁适宜种植无性系YHB1和YHB2,广东东源适宜发展无性系YHB1、YHB2、YHB3和YHB4。  相似文献   

18.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马尾松土贡种源松针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马尾松普通种源松针油做对比。结果表明,土贡种源和普通种源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52%、0.60%,各分出69、75个成分,鉴定其中23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65%、94.56%,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37.673%、46.715%)、莰烯(3.724%、3.015%)、β-蒎烯(14.969%、12.978%)、石竹烯(8.242%、10.212%),除α-蒎烯含量相差9.042%以外,其他成分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相似文献   

20.
以墨西哥柏鲜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柏木精油。使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精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归类比较,以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为依据,筛选出组成独特的植株,将墨西哥柏划分为柠檬型、石竹烯型、蒎烯型、衣兰型、桧烯型、香紫苏型等6种类型。6种不同化学类型的精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共有的成分为7种,包括α 蒎烯、桧烯、柠檬烯、β 石竹烯等。其中柠檬型共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柠檬烯的含量为41.6%;石竹烯型共鉴定出19种成分,β 石竹烯的含量为27.9%;蒎烯型共鉴定出28种化学组成,α 蒎烯的含量为42.7%;衣兰型共鉴定出21种成分,顺式衣兰油 4(15),5 二烯的含量为32.0%;桧烯型共鉴定出23种化学组成,桧烯的含量为23.5%;香紫苏型共鉴定出28种成分,香紫苏醇的含量为14.2%。通过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对组成特殊的墨西哥柏进行筛选,选出成分特殊的优良品种,可以有目的地对墨西哥柏木品种进行培育种植,为墨西哥柏木的选种育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