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烟区烟蚜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 1 998年对山东烟区烟蚜的种群动态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趋势作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其发生规律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种群消长曲线由原来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烟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 ,表现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  相似文献   

2.
根据采自不同寄主植物个体接于原寄主与新寄主上饲养研究结果数据。本文应用几个描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参数讨论蚜虫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生殖情况,结果显示:有自烟草的蚜虫接于新寄主的蚜虫个体几个参数取值均大于接于原寄主的群体,分别为:接于烟草群体rm=0.193,R0=8.274,λ=1.213,T=10.951;接于菜心群体rm=0.208,R0=10.670,λ=1.231,T=11.374。采  相似文献   

3.
胡坚 《植物医生》2005,18(2):39-40
草蛉是烟草蚜虫和烟青虫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幼虫和成虫可捕食烟蚜和烟青虫的卵及幼龄幼虫.在云南省许多烟区,草蛉对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烟区烟青虫和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山东烟区 ,烟蚜主要发生于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烟青虫种群数量在 6月中旬至下旬较高。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虫蝽、隐翅虫和蜘蛛 ,但是发生数量低、数量高峰明显滞后于害虫数量高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中华卵索线虫。烟蚜茧蜂和烟蚜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5月底到 6月中旬益害比大于或接近 1 ;齿唇姬蜂对烟青虫 1~ 3龄幼虫的寄生率 6月份为 74 0 % ,7月份为 4 9 8% ;中华卵索线虫仅发生于 7月中旬 ,对 3龄以上烟青虫幼虫的寄生率为 35 2 %。  相似文献   

5.
郑州地区麦长腿蜘蛛在干旱麦田种群动态规律性较强,可划分为点片侵入、低温抑制、回升、突增、突衰5个特征期;用lwao模型M*=α+βX和Taylor模型S2=axb判断,种群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以4.5%乙敌粉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湘南烟蚜发生量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宁远、郴州、芝山 3地 15年烟田蚜量系统调查 ,湘南烟蚜种群消长均为单峰型 ,符合抛物线方程。以百株蚜量lg值为预报量(Y) ,以5个气象因子及烟草生育期作预报因子 (Xi) ,对YXi作 0、1化处理 ,采用指标交叉法建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 ,对蚜量波动影响最大的前 6项因子依次为日平均气温 (X2)、日最高气温 (X3)、两次调查期间的总日照时数 (X5)及X2X5X3X5X2X3。在天气预报准确的条件下 ,蚜量变动趋势预报的准确率可达 88.9%。  相似文献   

7.
黄淮烟区烟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烟区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及不同时期影响其消长的主要因子,天敌因子在不同时期的控蚜作用,在农业措施的抑蚜、减蚜效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烟蚜综合防治策略及相应的系统控制蚜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2006-2009年调查了葡萄斑叶蝉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葡萄斑叶蝉在贺兰山东麓一年3代,从5月上旬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成虫数量全年共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上旬。若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中旬是葡萄斑叶蝉防治的最佳时期。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对葡萄斑叶蝉既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又有很好的持效性,药后1~14 d药效均在95%以上;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药后1 d药效较低, 7 d后药效开始上升,药后14 d达100%。  相似文献   

9.
云南主要烟区烟蚜种群解毒酶活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比较了云南5个主要烟区田间烟蚜种群的4种酶的活力频率分布,结果表明,云南5个烟区的烟蚜田间种群的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高活力个体均以楚雄和昆明种群较高,昭通种群和丽江种群较低。谷胱甘肽转移酶在5个烟区烟蚜种群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生活力、体型、体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烟蚜茧蜂种群的生命力,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生产瓶颈.在实验室前期的烟蚜茧蜂退化试验中,我们...  相似文献   

11.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连续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出现了种群退化现象,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生产瓶颈。为探索烟蚜茧蜂的种群衰退程度与饲养代数间的关系,分析归纳种群退化的特征规律,在室内续代饲养的条件下,测定了烟蚜茧蜂不同代数的单雌僵蚜量、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成虫胫节长度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从F1代到F12代,烟蚜茧蜂单雌僵蚜量下降了67.22%,羽化率下降了31.91%,雌性比上升了33.32%,成蜂寿命下降了53.85%,雌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17.67%,雄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28.74%,在F7~F9代各项特征衰退显著。试验证实在室内扩繁烟蚜茧蜂到第7代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温度对烟蚜Myzus percicae (Sulzer)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的影响,在8、14、20、26、32℃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烟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和其他种群参数。结果表明,烟蚜若蚜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8~26℃范围内烟蚜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80%,32℃下烟蚜各虫态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且无法完成发育。烟蚜成虫寿命和总产仔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平均产仔量在20℃处理下最高,为60.91头。20℃处理下,烟蚜的净增值率(R0)最高,为55.83;26℃处理下,烟蚜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大,分别为0.33和1.39。综上,低温和高温均对烟蚜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且高温对烟蚜的影响更大,26℃是烟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3.
昆明蔬菜地南美斑潜蝇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南美斑潜蝇周年定点调查,发现在昆明地区危害蔬菜的南美斑潜蝇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无明显越冬现象,但不同时期数量上差异较大。成虫高峰期出现在4月中旬~5月上旬,最多发生在4月下旬,2895头/100网。冬季数量较少,1月上旬最少时为15.7头/100网  相似文献   

14.
甘肃甘谷县麦蚜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991~1994年甘谷县麦蚜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明确了麦蚜的种群结构和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并建立了麦蚜混合种群数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模型即Y=0.3591+0.001897x,依次确定了小麦穗期混合麦蚜种群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1000头。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广西苹婆饰边裂木虱的种群动态和6种杀虫剂对该虫的室内效果,笔者于2019年2—7月对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资源圃、上降村和中山公园的苹婆饰边裂木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并以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饰边裂木虱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2019年广西龙州附近苹婆饰边裂木虱为害始于2月,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5%阿维菌素EC、24%螺虫乙酯EC、10%高效氯氟氰菊酯EC、10%烯啶虫胺SL、25%吡蚜酮WP和20%吡虫啉EC对苹婆饰边裂木虱的LC50分别为3.585 mg/L、12.083 mg/L、15.012 mg/L、18.754 mg/L、23.373 mg/L和61.161 mg/L。  相似文献   

16.
烟田斑须蝽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斑须蝽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揭示出斑须蝽在我省春烟田中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整个种群动态有7个状态集。注意斑须蝽在烟田发生盛期的种群动态,尤其对增长趋势的A3状态集及时进行防治,可达到有效地控制烟田斑须蝽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代数烟蚜茧蜂的寄生效应,在室内续代饲养8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密度及不同代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烟蚜密度为50头/株、25头/株时,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9.33%、14.67%。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与雌蜂密度呈正相关,且雌蜂密度为3头/株时对烟蚜的寄生率最高,为28.67%,而其羽化率不受雌蜂密度变化的影响。从F1代到F8代,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逐渐下降。其中,F1代的寄生率高达64.00%,F8代的寄生率为46.40%。前7个世代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均在87.50%以上,但F7与F8之间的羽化率差异显著,其羽化率分别为87.50%、69.64%。所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其各项能力均会显著下降,7代后更为明显。因此,在室内续代饲养7代后要及时复壮,以保持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正常寄生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取食感染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株的适应性,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感病烟株与健康烟株上的取食行为,并测定了烟蚜茧蜂对取食2种烟株烟蚜的寄生率以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发育时间及性比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烟株相比,烟蚜在感染PVY烟株上的第1次刺探取食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且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烟蚜在感病烟株木质部的吸食时间(G波)显著长于健康烟株。感病烟株上烟蚜在韧皮部阶段的分泌唾液时间(E1波)较在健康烟株上显著缩短,而被动吸食汁液时间(E2波)显著延长。烟蚜茧蜂寄生取食感染PVY烟株的烟蚜,虽然能成功完成其生活史,但适应性与寄生取食健康烟株烟蚜的蚜茧蜂存在差异。在感染PVY烟株上,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为33.67%,显著低于对照的64.67%;且僵蚜体重明显下降,羽化的成蜂个体较小;成蜂存活时间1.48 d也极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5 d。表明烟蚜茧蜂对取食感染PVY烟株烟蚜的适应性较低,PVY可通过烟蚜为介体间接降低烟蚜茧蜂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5点调查法,对江西省南昌市烟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烟蚜在烟草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初。第2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末至7月初,且蚜量雨后显著降低,雨后高温则又明显增加。烟青虫和斑须蝽在5月初开始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烟青虫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末至6月初,斑须蝽虫量高峰期则在6月中旬。烟田内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蜘蛛类、瓢虫和草蛉。天敌与烟蚜、烟青虫具一定的虫量跟随关系,其中烟蚜茧蜂和草蛉分别在烟草生长前后期与烟蚜跟随关系明显,蜘蛛则在烟青虫发生后与其跟随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豆科植物作为繁育烟蚜和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的潜力,本研究测试了烟蚜在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随后比较了豆科植物和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在羽化率、体型、成虫寿命和寄生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豌豆和蚕豆相比,大豆与绿豆上蚜虫发育历期更短;大豆与绿豆单头烟蚜总产蚜量为22.3头和25.2头,显著高于豌豆和蚕豆的21头和18.2头;不同植物上蚜虫扩繁速度有显著差异,绿豆不适合作为扩繁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豌豆与大豆上僵蚜羽化率为67.5%和78.33%,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各植物上子代蜂性比无显著差异;烟草繁育的子代蜂成虫寿命(6.89 d)和后足胫节长(雌蜂573.5 μm,雄蜂493.5 μm)均显著高于豆科植物;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由大到小为烟草,蚕豆,豌豆,大豆;回接组烟蚜茧蜂各项指标均不低于烟草组。综合考虑扩繁周期、时间、空间利用率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蚕豆有望成为烟蚜茧蜂规模化扩繁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