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对不同月份红锥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N、P、K、Ca、Mg、Mn、Fe、Cu、Zn营养元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普遍地在生长初期(春季)较高,生长旺期(夏季)最低,而秋冬季生长缓慢时由于积累所致而略有回升;叶片中常量元素含量以N、K、P较高,依次排序为:N〉K〉P〉Mg〉Ca,微量元素含量以Mn、Fe为高,依次排序为:Mn〉Fe〉Zn〉Cu,N、P、K、Ca、Mg、Mn、Fe、Zn、Cu比例为:7.40∶1.00∶5.96∶0.30∶0.51∶1.10∶0.16∶0.05∶0.01;根据研究结果及南方山地的土壤特点,红锥人工幼林的施肥时间宜在春季或春夏之交季节,在肥种及配比上,应在施用大量元素N、P、K、Mg、Ca的基础上配施微肥Zn,配比为N∶P∶K∶Ca∶Mg∶Zn=7.40∶1.00∶5.96∶0.30∶0.51∶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广西3个不同的区域试验点进行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地点间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及种源间显著,地点与种源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筛选出在各个区域点都表现优良的浦北和博白种源,与种源整体平均值比较,平均树高提高9.10%和12.24%,平均胸径提高13.49%,单株材积提高38.13%和44.68%,优良浦北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7.44%、11.33%、30.06%,优良博白种源遗传增益分别为10.02%、11.33%、35.23%;2个优良种源在形质指标上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与种源整体平均比较,通直度、圆满度、枝下高、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分别提高6.71%和5.97%、6.31%和5.24%、6.64%和5.59%、2.97%和3.99%、3.03%和2.32%、3.92%和2.80%。 相似文献
4.
广西红锥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对红锥3个试验点5个种源3年生幼林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红锥幼林各试点间和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经比较各试点的苗期生长,苗平均高都以红锥1号和红锥2号种为最好;3年生红锥幼林树高,地径生长以红锥1号和2号种源为最好,红锥3号种源最差,其中最好的1号,2号种源的树高和地径分别为最差的3号种源的130%,122%和128%,119%。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及营养动态变化,以5年生红锥为试材,测定红锥不同花芽分化阶段叶片生理及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明显下降,在花簇苞片原基和花簇原基分化期上升。淀粉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呈上升趋势,在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下降,在花簇原基分化中、后期升至较高水平。SOD活性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及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均有小幅下降。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活性类似,但在花簇原基分化期下降幅度较大,之后保持中等水平。C/N在整个形态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含量在形态分化开始后降低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Mg的消耗较大;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对K的消耗较大。Mn含量在花簇原基分化初期有一定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Fe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Fe的消耗较大;Zn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与Fe、Mg与Ca和Fe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推测在红锥生理分化期增施Fe... 相似文献
6.
7.
红锥种源多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7个育苗点进行10个红锥地理种源的育苗试验研究,进行了种源种子千粒重、苗高在种源和育苗点的变异性分析,10个种源间在千粒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间的平均苗高差异不显著,而各育苗点间的苗高存在极显著差异。对种源来源地概况、种源种子千粒重与种源平均苗高,育苗试验点概况与苗高等各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种源种子千粒重与种源的平均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苗高与种源来源地的经度、年均温、年降雨相关不显著;苗高与年均温、1月均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各育苗点的年降雨、湿度、极端高温、7月均温与苗高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11.
不同育苗基质对红锥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黄心土、火烧土、泥炭土、红锥林表土四种基质对红锥幼苗进行基质试验,测定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方差异显著,最理想的基质配方为24%黄心土+25%火烧土+25%泥炭土+25%红锥林表土+1%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2.
13.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和生态公益林树种,具有较高的价值
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文章以红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穗圃的营建、采穗母株幼化促萌、穗条选择、
基质筛选、激素处理、扦插月份等因素进行研究,获得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3 月份扦
插成活率最高,使用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利用ABT-3 对优树嫁压条苗穗条进行处理,扦插成活率可达
94%。研究显示,扦插月份、扦插基质对红锥穗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综述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红锥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技术、种植模式、抚育管理及其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红锥人工林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总结近30年来我国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遗传改良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改良过程中红锥良种选育、苗木培育、栽培技术、遗传资源收集、加工利用、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