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地物光谱特性是遥感应用的基础,目前多为对地物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率光谱的研究,关于地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的研究并未全面展开。使用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新疆吉木萨尔县水西沟煤田火区样品进行光谱采集。选取典型地物,采用PercentileFilter方法进行光谱平滑去噪,以及光谱平滑迭代算法进行样品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得出地物发射率的光谱曲线,分析得出自然环境下煤田火区典型地物表面温度和对应的发射率值,以及样品低发射率谷的敏感波段。通过得出自然环境下地物准确地发射率值将有效的提高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的精度,为更加准确地提取煤田火区的温度异常信息奠定一定基础;而通过对地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的分析,将为热红外遥感影像提取和识别地物类型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色素在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要,利用高光谱数据,揭示光谱反射率上特征波段与光合色素含量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光合色素光谱反射特征的规律,同时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植物叶片光合色素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野外采集的桉树叶片样本,在实验室内测定了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了光谱特征参量,并建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光谱特征参量间的估算模型.通过精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SDr-SDb)/(SDr+SDb)为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估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的樟树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在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要,而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发展使得定量估算植被叶绿素含量成为可能.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叶片光谱,对观测叶片进行了同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利用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分析樟树叶片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与Db,Rg,Rg/Ro,(Rg-Ro)/(Rg+Ro)之间的相关程度很高,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检验水平;通过建立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得出了叶绿素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为y=exp[1.356+(-361.973)Db].说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估测樟树幼林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光谱特征变量的选择对于湿地植被识别的精度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以华北地区典型的淡水湿地——野鸭湖湿地为研究区,采用Field Spec 3野外高光谱辐射仪,获取了野鸭湖典型湿地植物的冠层光谱.以野外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一阶导数与包络线去除的方法,分析和对比不同植物生态类型的光谱特征,选定了用于识别植物生态类型的光谱特征变量,选定的8个光谱特征变量为红边位置WP_r、红边幅值Dr、绿峰位置WP_g、绿峰幅值Rg、510 nm附近的吸收深度DEP-510和吸收面积AREA-510、675 nm附近的吸收深度DEP-675和吸收面积AREA-675.其中,7种植物生态类型的一阶导数光谱特征差异较小,吸收特征差异性相对较大.除WP_r和WP _g外,沉水植物Rg和Dr平均值最低,湿生植物的Rg平均值最高,达到0.164,栽培植物的Dr平均值最高,达到0.012.7种植物生态类型在675 nm附近的DEP-675和AREA-675均高于510 nm附近的DEP-510与AREA-510,除去栽培植物,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其他6种植物生态类型的吸收深度和吸收面积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然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验证了所选光谱特征变量的区分度,在P≤0.01的置信水平下,选取的8个光谱特征变量都能够较好的区分7种植物生态类型,区分度的最小值为13,最大值为18,并且吸收特征参数的区分度优于一阶导数参数.最后应用非线性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与线性判别分析(FLDA)的类型识别方法,利用选定的8个光谱特征变量进行湿地植物生态类型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精度,两种方法的总分类精度分别达到85.5%和87.98%.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不同分类器的分类精度表明,所选的8个光谱特征变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潼关县金矿区为研究背景,选取葎草、玉米、苦菜、梧桐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使用ASD光谱仪进行野外实地测量,获得4种植物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室内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通过植物原始光谱、导数光谱、连续统去除法、倒数对数光谱(Log1/R)4种方法比对获得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建立植物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存在较显著相关性,葎草、玉米相关性顺序为Log1/R原始光谱一阶微分连续统去除(BDNBDIBNA),苦菜相关性顺序为原始光谱一阶导数BDNBDILog1/RBNA,梧桐为BDNBDI一阶导数BNALog1/R原始光谱;拟合模型以线性、指数、S形曲线模型最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双向反射率、双向反射率因子等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在一定条件下,遥感技术中野外测量地物反射光谱所得的双向反射率因子和物理学中惯用的光谱反射率即半球反射率定义(全部反射光功率与入射光功率之比)是完全一致的.最后还讨论了在野外测量地物反射光谱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藏地区疯草光谱特征,使用ASD HandHeld野外便携式光谱仪测量茎直黄芪、毛瓣棘豆和冰川棘豆3种疯草冠层光谱反射率,比较分析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3种疯草具有植被的光谱曲线特征,在552,670和760 nm波段处差异显著.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处理,3种疯草红边斜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技术大面积监测疯草空间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盐分时空变异强,是影响土壤光谱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土壤水分、土壤盐分之间关系、土壤水分、盐分与土壤光谱特征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关系到利用遥感光谱信息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精度。通过对在2007年10月利用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三参数测试仪获得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潮土水分、盐分数据和同点利用ASD FieldSpecRProFR便携式分光辐射光谱仪获得的潮土野外光谱同步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潮土10cm(包括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亚类)水盐特征和土壤表面野外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土壤水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曲线拟和,盐化潮土拟和度更高,当WFV〉0.275和WFV〉0.209时,盐化潮土和潮土分别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电导率不断增加。与原始野外光谱相比,包络线消除法后光谱波段与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利用包络线消除法后的波段分别建立了潮土和盐化潮土土壤水分、土壤电导率逐步回归预测方程,为动态水盐条件下盐渍化土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木通属(Akebia)水果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踏查、采集标本、实际测量的方法,观察木通属水果植物的形态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河南木通属水果植物共有2种1亚种,其果实均可直接食用.对木通属水果资源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与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体光谱特性是水体物质组成的外在特征,利用野外实测的水体遥感反射率可以对水体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野外实验通常采用2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获取水体遥感反射率,即不同的测量几何(垂直测量和倾斜测量)。基于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的野外实测试验,简单描述了水体光谱测量的原理及过程,并利用2种不同测量几何测得的水体遥感反射率分析了湖水的藻类特征以及水体悬浮泥沙含量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垂直测量和倾斜测量结果,认为垂直测量并非错误的测量几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对2种不同测量几何下测量得到的天空光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倾斜测量出现异常数据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类型的晚稻品种为材料,观察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晚稻品种均能满足双季机插生育期要求,相同田间管理水平下粳稻机插分蘖能力较弱,有效穗数较少,产量较低。秧龄应控制在15 d左右,长秧龄秧苗不仅不利于机插,而且田间产量也较低。机插晚籼稻分蘖力较强,应加强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子粒充实度;粳稻机插应培育壮秧,增加机插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2.
谈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品种抗瘟性的实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本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和BL1、K59鉴定昆明抗瘟性鉴定圃中的稻瘟菌生理小种,计算病菌对各抗性基因型的致病率与病圃中已知抗性基困品种按基因型归类的平均感病程度的关系,病菌致病率高的感病程度也高,呈显着正相关,叶瘟r=0.941,穗瘟r=0.844.用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种,在具有对所持抗性基因能致病的稻瘟病菌的粳稻区进行多点鉴定.在多点上表现一致抗病的品种,可视为具有田间抗性.  相似文献   

13.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起源、危害、扩散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杂草稻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和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螺口密度和为害始期福寿螺为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于2007—2009年分别在早稻、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田通过人工定量投放福寿螺进行为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的时间越早,危害损失越大;投放的数量越多,危害损失越重。所有这些损失率与福寿螺密度之间的关系,均可采用幂函数方程来描述,以5%产量损失作为经济允许水平算的话,秧苗移栽后早稻田福寿螺密度宜控制在1只/m2以下,晚稻宜在3.5只/m2以下。福寿螺在早稻田的存活率在低密度下较高,而在晚稻田的存活率都不高,但是低密度下产卵量明显增多。建议要特别加强对水稻移栽后小苗期田间福寿螺的防控,最好能在移栽前对本田进行必要的防治,另外一旦断垄发生后要及时补苗,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直播稻田除草剂药害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田除草剂药害每年都会出现,只有探明药害的形成原因并配套完整的预防技术,才能减少药害的产生,使直播水稻正常生长。对直播稻田除草剂药害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7.
以豆粕为蛋白源等氮替代0%、7.5%、15%、22.5%、30%、37.5%的鱼粉,对黄鳝(平均体重8.05 g)进行了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豆粕的增加,黄鳝增重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对照组与7.5%的替代组之间增重率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及经济因素,在黄鳝配合饲料中,添加豆粕在15.0%以内,且鱼粉含量仍不低于30%,对黄鳝的生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豫南麦后直播稻田间杂草化除的有效技术方法,本研究对豫南地区麦后直播稻田的杂草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除草剂施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直播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麦后直播稻田杂草草相复杂,优势杂草种类多;麦后直播稻田杂草的有效防除可显著提高直播稻产量。重点做好直播稻田芽前土壤封闭处理,芽后田间杂草防除要根据田间草相针对性选则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洪泽县直播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原因在于品种感病、高温高湿天气、栽培措施利于发病及防治技术不到位等。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改善直播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并及早用药进行保护,如24%噻呋酰胺SC 300 ml/hm^2、6%井冈·蛇床素WP 900 g/hm^2等。  相似文献   

20.
肉骨粉、豆粕替代鱼粉水平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肉骨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等氮替代0%、7.5%、15.0%、22.5%、30.0%、37.5%的鱼粉,对平均体重8.05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进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肉骨粉和豆粕在饲料中含量的增加,黄鳝增重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在肉骨粉替代试验中,增重率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在豆粕替代试验中,对照组与7.5%的替代组之间增重率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及经济因素,在黄鳝配合饲料中肉骨粉替代在22.5%以内,豆粕替代在15.0%以内对黄鳝的生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且黄鳝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