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5设计类型配合力方差分析模式变异原因自由度(df)平方和气55)均方(MS) C ,O / M ︸一 忿 95,.M MM , 序,.八乙555 552gcaSCa机误P一1于p(p一1)ab(e一1)弓c“万CaM‘Ms4机误工P一1于p(p一3)ab(e一1)55‘55555。‘红be亚(a一1)(b一1)55、,-_M‘一‘ be =‘,“,如MM表5续期望均方(EMS)F模型工模型亚I兀Q,+‘p+2,‘击,子g,!al+a士+(p+2)。吞Mg/M一:Q:+~」一一 P(P一1)口名千资“乙az+O若 口名Ms/M。:a忿+(P一2) 1(P一1)O,+a了+(p一2)a委Mg/M。-Mg/Ms g艺.O名+ 2。。—‘二‘二5万.p(P一3)‘(rG名+a毒Ms/M。-Ms/M、。‘O盆…  相似文献   

2.
国家及 大 豆大 麦高 粱马铃薯小 麦玉 米地 区 收获面积(万 hm2 )产量(万 t)收获面积(万 hm2 )产量(万 t)收获面积(万 hm2 )产量(万 t)收获面积(万 hm2 )产量(万 t)收获面积(万 hm2 )产量(万 t)收获面积(万 hm2 )产量(万 t)世 界 7916 .75 17997.6 2 5 4 0 1.2 71315 5 .834310 .335 5 34.0 8192 5 .6 0 30 788.6 5 2 10 78.5 15 6 810 .85 13889.6 76 0 2 0 2 .6 8中北美 30 11.8975 6 2 .4 75 5 4 .78136 0 .5 0 5 2 9.16 15 6 5 .9878.0 92 718.192 80 6 .74 6 2 74 .773974 .5 82 5 90 1.6 8大洋洲 3.30 7.0 0 347.0 0 387.0 0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海南岛低山丘陵区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在30℃温度条件下,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及不同CO2摩尔分数(Ca)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00μmol/molCO2摩尔分数条件下,红厚壳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PAR之间的回归方程:Pn=-1.3×10-6PAR2 4.89×10-3PAR-0.40902,相关系数(r)可达0.9214;光饱和点、补偿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1880.77μmol/(m2.s),85.59μmol/(m2.s),0.01644mol/mol;叶片蒸腾速率(Tr)与PAR间回归方程:Tr=-6.7098×10-8PAR2 2.8×10-4PAR 0.29612,相关系数r=0.8998;叶片水分利用率(WUE)与PAR间回归方程:WUE=-3×10-6PAR2 0.01093PAR-1.71097,二次回归关系较弱,相关系数为0.7601(n=39);(2)PAR为1000μmol.m-2.s-1PAR条件下,Pn与CO2之间回归方程Pn=-5.73×10-6Ca2 0.0161Ca-0.9765,相关系数r为0.9936,CO2饱和点、补偿点及羧化效率分别为1404.89μmol/mol,62.01μmol/mol,0.01598mol/mol;叶片蒸腾速率与Ca间回归方程:Tr=1.1804e-0.0009Ca,相关系数r为0.9803,水分利用率随CO2的增加呈直线上升,二者正相关明显WUE=2.33×10-2Ca-3.116,相关系数r为0.9821(n=36)。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随机抽取河北省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四个冬小麦品种,对其春生六片叶的叶面积矫正系数(r)及群体叶面积指数(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r值与密度无关;②品种间r值无差异;③春生六片叶间r值差异显著,且随着叶位升高,r值变小.根据r值可将六片叶分为三组,其r值分别为0.835、0.775和0.725,抽穗期全株r值平均为0.76.由此推测,春生六片叶r值是由三组基因控制的;④抽穗期单株茎数和r值与群体叶面积(Y)有曲线关系,其方程为Y=∑y_i=13.6619r∑x_i~2 0.7r∑x_i;⑤叶面积指数R=14r(?)x_i~2/s.p.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晚粳组合8优16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优 1 6 1 (82 0 4A×R1 6 1 )是一个高产优质兼顾的杂交晚粳组合。 1 991~ 1 993年参加上海市杂交晚粳区试和生产试验 ,3a平均比对照寒优 1 0 2 7增产 8.5 6 % ,大面积试种产量在 9.0 0t/hm2 以上 ,1 996年最高产量达 1 1 .5 0t/hm2 。其米质优良 ,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突出优点为出米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灌浆速度快。82 0 4A不育性稳定 ,配合力强。R1 6 1恢复力强 ,米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青叶苎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8,与前人报道的数目不同。核型属于4B 类型,核型公式:2n=28=8(L)st 14(s)st 6(s)t。Giemsa带型公式为2n=28=28W/C。  相似文献   

7.
对颇具推广潜力的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布置不同栽培时间、不同下种量、不同施肥量、不同盖膜方式的栽培试验,为云蔗05-51高产示范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云蔗05-51在1—2月栽培时产量最高;2适当加大下种量(9000~10000芽/667m2)可获得高产;3在N肥使用量为60kg/667m2时,增施农家肥(牛粪1000kg/667m2),理论产量可高达14.21t/667m2;4采用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的产量分别提高52.6%(4.16t/667m2)、64.1%(4.71t/667m2)。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解法制备饲用大豆小肽,对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pH值、酶用量等生产工艺参数及饲用大豆小肽的脱色、分离等精制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产工艺参数为温度45~48℃,pH8.0,底物浓度6%~8%,酶用量2%(W/V),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水解度高达80%左右,低聚肽(分子量≤500D)含量达到80%以上,以2~4个氨基酸链为主.此生产工艺具有成本低,工序简单,小肽含量高,质量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新台糖22(ROC22)、福农94-0403、云蔗03-258及P44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切割厚薄不同的外植体及2,4-D浓度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R1、R2及R3三种不同培养基对分化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外植体切片0.1cm时的诱导率较切段0.5cm高;②切片时最适2,4-D浓度为1~2mg/L,而切段时则以3mg/L时诱导率达最大;③R2和R3分化效果优于R1,R3分化培养基:MS+6-BA 1mg/L+NAA 1mg/L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秧苗期和大田期分蘖的发生及成穗状况,发现水稻塑盘旱育抛栽不仅存在非同伸蘖现象,且同伸蘖的成穗与湿润水育秧移栽也有较大差异。据此对传统的水稻栽培基本苗公式进行了改进,拟合出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计算公式:早稻为X=Y/{(1+t1r1)\[1+(N-n-SN)Rr2\]+(SN-3-t1)R2r5};晚稻为X=Y/{(1+t1r1)\[1+(N-n-SN)Rr2\]+(N-n-SN-3)Rr2R1r3+ (SN-3-t1)R2r5}。其中:X—合理的基本苗;Y—单位面积适宜穗数;t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数;r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的成穗率;N—主茎总叶数;n—主茎伸长节间数;SN—抛栽时的秧苗叶龄值;R—有效分蘖节位上一次分蘖的发生率;r2— 一次分蘖的成穗率;R1—二次分蘖(除去秧苗所带分蘖上产生的二次分蘖)的发生率;r3—二次分蘖的成穗率;R2—抛栽后非同伸蘖发生率;r5—抛栽后非同伸蘖的成穗率。  相似文献   

11.
增苗减氮措施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早稻在N120. 0 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E1M1)、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E2M2)、N 180. 0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E3M3)、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E4M4),晚稻在N 150. 0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L1M1)、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L2M2)、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L3M3)、N 24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L4M4)等不同施氮量与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的苗期至孕穗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1M1 E2M2 E3M3 E4M4和L1M1 L2M2 L3M3 L4M4;成熟期,分别以E2M2和L2M2处理为最大。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穗干重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4M4 E3M3 E2M2 E1M1和L4M4 L3M3 L2M2 L1M1。早稻产量以E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E2M2 E3M3 E1M1 E4M4;晚稻产量以L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L2M2 L1M1 L3M3 L4M4。因此,早稻在施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晚稻在施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LED光源在金线莲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利用研发的具有不同比例红(R)、蓝光(B)的LED灯作为光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CK),设置以下5个试验处理,T1:R/B(3/7), PPFD 20 μmol/(m2·s);T2:R/B(7/3), PPFD 20 μmol/(m2·s);T3:R/B(3/7), PPFD 30 μmol/(m2·s);T4:R/B(7/3), PPFD 30 μmol/(m2·s);T5:R/B(7/3), PPFD 50 μmol/(m2·s),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源及其光照强度对金线莲的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反应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T4、T5处理的金线莲株高、茎粗、植株干鲜重显著提高;T5处理的金线莲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T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2、T4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下金线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R/B(7/3)处理的金线莲叶片叶绿素含量大于R/B(3/7)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源处理的金线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II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红光比例减少,蓝光比例增加,可降低金线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系统II活性,同时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也随之降低。T2处理可有效提高金线莲叶片SOD和CAT活性,但POD活性降低;T4处理下金线莲叶片POD和CAT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金线莲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19.4%,而T5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各处理金线莲生长来看,T5处理R/B(7/3), PPFD 50 μmol/(m2·s)的金线莲生长最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及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进行了重茬大豆施肥技术组合筛选,NPK不同组合可明显促进重茬大豆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增加大豆株高、提高大豆地上和地下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NPK配合可促进大豆根瘤数量和重量的增加,N3P4K5 叶面肥在大豆分枝期(V5)、开花期(R2)和鼓粒期(R6)三个时期都明显增加大豆优质根瘤比率;NPK配合可增加大豆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光合势,其中N3P4K5和N3P4K5 叶面肥对大豆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最为明显,N3P4K5 叶面肥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2.7%,增加了大豆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各处理对大豆百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2004/05-2005/06年度世界棉花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世界棉花咨询委员会 ( ICAC) 2 0 0 5年 4月 1日消息 :2 0 0 4 /0 5年度世界棉花产量达 2 5 90万 t,比上一年度增加 5 2 0万 t,平均每公顷产 72 1 kg(提高79 kg) ,消费量达 2 30 0万 t(增加 1 70万 t) ,年度末世界棉花库存上升至 1 0 70万 t。 2 0 0 4 /0 5年度平均Cotlook A指数大约为每磅 5 3美分 ,比上一年度降低 1 5美分。棉花的低价导致 2 0 0 5 /0 6世界植棉面积将减少 6% ,预计 2 0 0 5 /0 6年度世界棉花产量为2 32 0万 t。受到化纤的价格竞争 ,2 0 0 5年棉花价格的上涨可能减缓 2 0 0 5 /0 6年度工业用棉的增长 ,增长率为 2 .5…  相似文献   

15.
黑麦6R染色体特异性PCR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黑麦染色体组特异性分子标记,以荆州黑麦、秦岭黑麦、森林黑麦、非洲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R25、R111和MY11为材料,用A~M组142个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发现引物M04可以在所有黑麦中扩出一条长1 143 bp(经测序)的特异片段OPM041143,而供试小麦材料均未扩出该片段.根据OPM041143设计特异引物M4-F和M4-R.利用M4-F和M4-R对含黑麦染色体的材料和小麦族其它物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只有含黑麦染色体的材料均可以扩出一条分子量为1 082 bp的DNA带,命名为PSCM1082.进而利用一套中国春-Imperial黑麦二体附加系和几个小麦-黑麦染色体6R衍生系进行扩增,发现仅含6R染色体的材料能扩增出PSCM1082,这说明PSCM1082是黑麦6R染色体所特有.黑麦6R染色体特异PCR标记PSCM1082的发现,对于快速跟踪检测导入小麦中的6R染色体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小麦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黑麦可能提供白粉病新的抗源,对最近育成的一组小麦-黑麦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以上各系与一组带有抗性基因Pm1-9和Mlk的品种/品系进行了比较.四倍体和六倍体的Thatcher小麦,对小麦白粉病高度感染,而由四倍体Thatcher和Prolific黑麦衍生而来的小黑麦系,则高度抗病.黑麦染色体1R、4R和7R不决定供试的白粉病分离物的任何抗性.2D/2R代换系的白粉病抗性高度有效,而假设来源于2R染色体的Pm7基因,则主要表现为感病反应.对带有Pm7的Transec小麦进行细胞学分析(采用Giemsa C-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鉴定)的结果表明,"Transec"易位包括一条小麦染色体4B的完整短臂和该条染色体长臂大约一半的近端区以及由黑麦染色体5R的长臂远端区衍生来的黑麦片段.结构异染色质经不同的染色后,2D/2R代换系的染色体2R显示出特定的C-带型.黑麦染色体6R决定着对所有供试白粉病分离物的绝对抗性,同时还表明,这种抗性基因就位于6R染色体的长臂上.对于此种抗性,笔者提出了临时基因符号MlP6L.此外,笔者还提出了利用6BS/6RL小麦-黑麦易位系转易这种抗性基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油茶雌蕊蛋白双向电泳分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裂解液成分、离心速率、等电聚焦程序,以及不同浓度的SDS-PAGE凝胶,建立最适于油茶雌蕊总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结果显示:TCA/丙酮+SDS/酚抽法提取蛋白,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脲,80 mmol/L DTT,4%(W/V)CHAPS,2%(V/V),IPG buffer(p H 3-10L)]复溶蛋白干粉,20 000 r/min离心;等电聚焦程序为:100 V 1 h,200 V 2 h,500 V 3 h,1 000 V 2 h,8 000 V 2 h,8 000 V62 000 Vh,500 V 10 h;10%SDS-PAGE凝胶浓度,为适合油茶雌蕊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这些结果为油茶雌蕊蛋白组学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用量下镁对大豆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漫  刘元英  彭显龙  张文钊 《大豆科学》2006,25(1):48-52,57
试验采用框栽法,在N50kg/hm2,N75kg/hm2两个水平下施用MgO15kg/hm2,测定了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氮量、可溶性糖、淀粉、植株酰脲以及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N50相比,N50 Mg的产量增加了12.95%,但差异不显著;与N75相比,N75 Mg的各指标在各时期都有所增加,并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V4和R2期分别增加了68.04%和52.07%;酰脲含量在R2、R4、R6期分别增加了75.47%、21.04%和46.39%;淀粉含量在R4、R6期分别增加了59.34%和99.02%;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8.67%和3.43%.与N50相比,N7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V4、R2、R4期分别增加了36.67%、65.90%和19.70%,但酰脲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降低,淀粉含量在R4、R6期分别降低了22.34%和18.21%;而N75 Mg的酰脲含量比N50在R2、R4、R6期分别增加了59.81%、8.47%和25.67%,淀粉含量在R4、R6期也分别增加了23.60%和62.78%,差异显著,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各增加了34.38%,2.93%,均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在较高氮肥用量下施用适量的镁可协调碳氮代谢平衡,促进光合产物向碳氮方向合理分配,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树龄橡胶树枯落物养分归还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橡胶无性系PR107为材料,在为期2a的观测期内,分别于不同月份研究了9个年龄段(4~28a)的橡胶树枯枝叶凋落量及其凋落物中N、P、K、Ca、Mg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季节枯枝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的特点及树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枯叶平均养分含量为0.841%,是枯枝的1.69倍;生物量为2357.7(4a)~7392.3(24 a)kg/hm2,是枯枝的1.5~8.2倍;养分归还量为147.4~498.6 kg/hm2,是枯枝的6.8~37倍。以此推算,在橡胶林30a的经济寿命期内,枯叶的养分归还总量可达6.01t/hm2,枯枝的养分归还总量可达1.94t/hm2。其中5种大量元素归还总量分别为:N 3.17、P 0.14、K 1.13、Ca 3.04、Mg 0.48t/hm2。(2)随着树龄的增长,橡胶枯枝叶养分归还量逐渐增加,4a幼龄树养分归还量仅为151.4 kg/hm2.a,24a养分归还量即增大到最大值,为431.40kg/hm2.a。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大小顺序为N>Ca>K>Mg>P。(3)养分归还效率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4 a幼龄树养分归还率极低,仅1.32%,24a时增加到36.55%,然后下降。5种大量元素归还效率大小顺序为:Mg>Ca>N>K>P。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小粒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农15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S1)、20(S2)、22(S3)、24(S4)和26(S5)万株·hm~(-2)5个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小粒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大豆株高和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根鲜重和根瘤菌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S3处理根系鲜重、根瘤菌数均最大;在V4~R4期叶面积指数(LAI)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R6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SPAD值)、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各指标在V4~R6期均随着密度的增大呈降低的趋势,R7期呈增高趋势;S4处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S1、S2、S3各处理指标值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气孔导度(Gs)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胞间CO_2浓度(Ci)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小粒大豆以22万株·hm~(-2)(S3)产量最高,为2 908.99 kg·hm~(-2),比S1、S2、S4、S5处理分别增加7.5%、3.6%、9.9%、21.8%,与S2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S1、S4、S5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