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景,是扬州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扬派盆景在我国盆景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依旧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风格。尽管近几年来扬州的某些盆景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赵庆泉同志创作《八骏图》等),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规则和程式对扬派盆景发展的束缚。而上海等一些现代都市在盆景艺术上的多方面的大胆创新,却创造了不少具有鲜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中国盆景渊源流长,流派众多,技法不一,象形盆景只是其中的一种技法。象形盆景有其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经济的进步,人们崇向自然美和自然形的盆景。本文只就一盆象形榕树盆景的改形来探讨技艺,绝没有对象形盆景的贬褒之意。  相似文献   

3.
在繁忙的大都市里,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之余,回家拿放大镜把玩一下"微雕山水盆景",欣赏一下浓缩的大自然,是件放松身心的快事。何为"微"?作品堪比豆子大小或比之大不了多少,您说小不小呢?这几件盆景旁边都衬着一颗赤豆,一颗黄豆,足见盆景之微。这种盆景属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 今天我向贵刊自荐一株奇特的树桩盆景,奇特之处在于:一株百年生以上的树桩上生长着两株不同科不同属的树木,一株是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盆景称之为立体的画,这不仅是出于对盆景的审美感受,而且——除了盆景本身的审美特征外——在艺理上,盆景与国画有着许多内在联系。如画论六法之一“经营位置”中的取势、虚实、疏密、均衡、宾主关系与落款等章法要求,与盆景存在着一般共性。如果一部盆景作品,自身境界不错而无落款,不但缺乏完美感,还会降低作品的审美情趣;又如题  相似文献   

6.
王建东在《应该提升盆景的文化品位》一文(2002年第12期)中,感叹盆景没有成为主流艺术品,未能登上大雅之堂。笔者对前一个论点亦有同感,并多年来为之愤愤不平。但对后一个论点不敢苟同。因为我们几乎天天都可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的会议厅或涉外接待场所都陈设着盆景,也就是说盆景已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大雅之堂,这是值得乐观的,也是无可非议的。至于盆景未能提升到应有的文化品味,其原因究竟是盆景的品味不够高,还是未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我  相似文献   

7.
用榕树树枝造出环环相扣的五个圆圈,圆圈上还站着一个舞者,这就是一个像奥运标志的盆景。不久前,万江盆景爱好者胡泽林老人向《东莞日报》表示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到来之际,能将自己的两个盆景作品赠予北京奥组委,以表他的一片心意。据胡伯伯介绍,他想送给北京奥组委的两个盆景,一个是舟,一个是奥运标志,这两个作品都是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方定型的。随后,记者跟胡伯伯来到他位于万江的艺术盆景场。刚到盆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刚刚大学毕业而爱好盆景的我,有幸结识了繁忙都市中的“花爷爷”毛洪元老师。印象多多,尤其是他与那些微型盆景的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还记得首次拜访毛老师时,见到满屋琳琅满目的微型盆景,我锚愕了:怎么能有那么小的老树盆景?不会是模型、是假的吧?现实立即把我从混沌的浮想中拉了回来。是真的,每株盆景都真真切切是鲜活的生命,展示着属于它们的美与雅。这些小家伙散发着一股无法抵挡的灵气。毛老师自豪地说:“这些微型盆景都是从种子培育起来的,有些已有30多个年头了。”天,比我的年龄还大?这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只有毛老师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9.
本刊去年第12期上,发表了殷老的《多种合栽树桩盆景的制作》一文。今选刊张同志的赏析文章一篇,供读者参阅。盆景艺术大师殷子敏.虽已毫桑之年,但仍然壮心不已,不懈地致力于盆景艺术的探索和研究。近几年来,他苦苦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盆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更加贴近大自然的客观面貌?于是二多树种合栽式树桩盆景这一构思,经过殷老不  相似文献   

10.
这幅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95年第5期)左边是一棵枝干拙奇古朴的柽柳,那扭曲的树干极似原始的人体,左右飘垂的枝片,又象舞袖飘飘。粗粗一看,就象原始的山民赤裸着肌肤在山野中跳着节奏明快的舞蹈。我们似乎都能听到那激越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一门艺术。一截老桩,一角山石,一盆一架,决不是自然界的简单的摹拟或无机的凑合,而是要“发其神秀,穷其奥妙,夺其造化”。盆中的山石、草木,无不凝聚着制作者的情感,体现着制作者的美学观念,乃至是其心灵的寄托,思绪的回响。无情不能成诗,也不能作画。盆景的制作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花卉盆景》2014,(6):59-59
这个时尚的80后来自山东寿光。音乐是他的灵魂,盆景是他的思想。很早他就喜欢音乐,玩着摇滚,有一天痴迷上了盆景,从此他由一个歌者变成了一个思想者,他的音乐有了伙伴。一静一动,  相似文献   

13.
所谓龟纹石单体盆景,是指由龟纹石为实体,水为虚景,有机统一地组成于盆盎之中,再现自然意趣的山水景观。它不用植物和土壤作陪衬。我爱好这类盆景,还得从一个“懒”字说起。起初,我看到什么样的山水盆景都痴迷,都想学着制作。有一次用六月雪和硬石制作了一个中型山水盆景,郁郁葱葱,勃勃生机,展示出生命力之美。但由于自已赖着管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上面的植物枯死了。由此引起我的思考:怎样才能使盆景长久不衰呢?有一个偶然去青岛出差的机会,我看到海边的礁石成  相似文献   

14.
瞭望台     
苏州盆协向亚运会捐献盆景凝聚着苏州市广大盆景艺术工作者对第十一届亚运会祝贺深情的20件盆景精品,6月23日专车运抵北京亚运村。这20件作品中,有大中型树桩盆景15件,其中有90岁高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先生创作捐献的一件,大型山石盆景4件,什锦盆景(含红木三件式几架)1件。6月26日下午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牡丹厅举行了苏州盆景协会捐赠仪式,运动员村服务中心张广亮副总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苏州盆景协会副理长钱阿炳、秘书长吴义伯陪同张副总经理观看了所赠盆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盆景界的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评论文章,赏析×××盆景时给一些"人为味"偏重的盆景扣上强行艺术化的帽子。强行艺术化被视为贬意词,说着顺口,听着顺耳,似乎强行艺术化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笔者总感觉这么多年来我们看问题的方法出现了偏差。从广义讲,只要不是一棵自然之树,所有能称为盆景的树都  相似文献   

16.
题名为《古道西风》的盆景可以说是富有意境的成功之作。成功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在盆景作品中只用红叶、果实等来表明秋天的作法。作者大胆地采用了枯树来表现落叶后的深秋,并成功地把落叶这一自然景象用到盆景创作中去,勾出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秋郊夕照的立体画面。作品是有新意的,它开阔了人们欣赏盆景的视野。其实落叶不等于死亡,是树木在休眠,树木在休眠中正蕴育着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17.
山石盆景的面壁,其主要的运用是对比法,衬托法,并由此规划成各种形式。就山石在盆中布局的多与少,近年来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今年第二期宫树鼎同志在《略谈山水盆景的布局》一文中,有一处认为“山水盆景最忌一块大石充塞满盆,石块要多块搭配方符合实际情况。”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9.
象形盆景是指造型形似某一物象的盆景作品,无固定制作模式,是山水盆景或树木盆景诸多款式中的一种,或者是盆景和根艺融合为一的一种形式。尽管人们对象形盆景褒贬不一,但作为一种形式早己客观存在。象形盆景多为动物形象,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很多盆景初学者所乐于追求和实践的,受到不少人喜爱。象形盆景的制作要求:一是物象要自然,不能过分依靠人工追求形似;二是象什么,一定要有其特有动态;三是组合要比例恰当,格调一致;四是物象富有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