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了提高椰园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采用种养、营养诊断与经济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了椰园养鸡的可行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椰园养鸡能明显促进椰子叶片生长和提高椰子产果量,试验3年后,椰树年均新抽叶片数为13.58片,椰树年均产果量为80.2kg;养鸡椰园具有一定的抗病虫草害作用,3年后,椰园病虫草害种类明显减少、常见病虫害发生率及杂草存活率均为最低;椰园养鸡能提高椰园土壤肥力和改善椰树叶片养分,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年可获利润145440元/hm2。  相似文献   

2.
幼龄椰园长期间作牧草,10年后0~20 cm层下降0.92个pH单位,20~40 cm层下降0.75个单位,而成龄椰园0~20 cm层下降0.82个单位,20~40 cm层下降1.04个单位;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但仍比间作前高,而成龄椰园土壤含水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且比幼龄椰园低;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间作前有所上升,但20~40 cm以下则低于间作前,成龄椰园均比间作前明显降低;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土壤全氮含量略微降低,而成龄椰园下降了一半以上,但目前成龄椰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幼龄椰园的略高。建议椰园实行长期牧草间作,每年必须追施足够的肥料,并采取施入石灰或进行禾本科牧草与豆科或其它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椰园复合经营模式的理论依据及经营状况,并对其产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为椰园复合经营模式在实践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村乡地处庆元县东部山区,现有人口6774人,耕地面积4200亩,山地面积73453亩,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粮食和香菇为主,是一个地理条件差、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资源贫乏、种植结构单一的欠发达乡。近年来,利用山地资源,在全乡推广种植锥栗1550亩。因锥栗尚处幼龄期,为了综合利用幼龄锥栗园,2000年开始,我们在张村、南阳等村开展幼令锥栗园套种西瓜示范,面积达30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到2004年,已发展种植809亩,经实地调查测产,西瓜亩产达2000~2500kg,  相似文献   

5.
1996-1999年在新建苹果密植园进行不同间作处理,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解决了幼龄苹果园前期无收入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幼龄果园最佳间作模式为地膜西瓜+红薯+花生和地膜西瓜+花生+辣椒,即增加了果园的收入,又达到了养园、早果、丰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帝皇椰子(文椰2号)、贵妃金椰(文椰3号)、香水椰子(文椰4号)是优良椰子新品种,具有果实颜色鲜艳、椰肉细腻、椰水清甜、具有怡人香气等特点,适合鲜食。本产品为上述3个品种的优良种苗,采用椰子"全根苗"技术进行繁育,具有根系完整、成活率高等优点,定植后投产早(3~4年即可挂果)、产量高(投产均在100个以上)。研发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摘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2016-09-09)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幼龄枣树产量低的问题,宁夏狼皮梁林场农户尝试了在幼龄枣园行间套种西瓜和红薯,获得了一定收入,经过3a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幼龄枣树(1-3a生)行间套种西瓜和红薯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在幼龄枣树行间套种早熟西瓜(甜瓜),在生长期的西瓜行株距中间或外侧种植红薯),当年667m2产西瓜2000kg,产红薯1700kg,间作纯收入1900元左右,是当地种植玉米收入的4倍,并且做到了三种植物合理间作,共同生长,实现了夏收西瓜,秋收红薯,一年三熟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幼龄果园每年都达到一定面积,果树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一般3 a内不能取得经济效益,而幼龄果园套种西瓜是果农提高前期收入的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幼龄果树与西瓜套种,相互促进,互相补充,是一种优秀的栽培模式,该技术推广项目采取"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用新品种,推广标准化栽培为基础,以组装配套先进实用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幼龄果园生产效益,促进果树生长和果园建设为目的"的技术路线.通过"四结合、四改进"的方法进行实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幼龄果园套种模式生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套种,是果农提高前期收入,集培肥地力、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有效办法。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平孟镇新植砂糖桔果园内进行“柑桔+西瓜+旱稻+马铃薯”套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幼龄果园套种,效益西瓜产值4.16万元/hm^2,旱稻产值1.16万元/hm^2,马铃薯产值4.1万元/hm^2,三项效益产值共9....  相似文献   

10.
总结山地幼龄果茶园套种西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播期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果树复合群体高能高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旱地幼龄果园间作种类、效益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幼果树套种不同的作物经济效益不同,且套种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随着果树成为果树复合群体的优势种而逐年降低;一般种植瓜菜、棉花、甘薯经济效益高,种植小麦、花生经济效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苹果幼园生产大豆提供依据。以‘秦豆12’为材料,果树行间套种5行(处理1)、4行(处理2)和3行(处理3)并以不套种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农田土壤特性、杂草数量和农田小气候。结果表明:1龄、2龄和3龄果园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产量分别最高,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同一处理产量边际效应降低;与不套种大豆相比,套种大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33%,土壤含水量增加13.08%,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分别提高16.67%、20.33%和9.35%,杂草减少58.10%和相对湿度增加4.47%,并可实现160.90%的利润率。苹果幼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1龄果园行间套种5行、2龄果园行间套种4行和3龄果园行间套种3行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果园种草对土壤及果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老龄果园套种优良牧草鸭等(Dactylisglomerata)和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cicer)。经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套种鸭茅和鹰嘴紫云荚,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增加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等明显效应。尤其鸭茅具有耐前性强,覆盖度大,生物学量高,再生性强等优点,且易于栽培,可在老龄果园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 Intercropping chang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ea plantations. ● Intercropping increasing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soils of tea plantations. Intercropping with eco-friendly crops is a well-known strategy for improving agriculture sustainability with benefits throughout the soil community, though the range of crop impacts on soil microbiota and extent of feedbacks to crop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system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diversity, and potential functions in tea gardens. Intercropping system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oil microbiota. Within the three tested intercropping systems (tea-soybean, tea-rapeseed and tea-soybean-rapeseed), the tea-soybean-rapeseed intercropping system had the most dramatic influence on soil microbiota, with increases in richness accompanied by shifts in the structure of tea garden soil bacterial networks. Specifically, relative abundance of potentially beneficial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 mineral nutrient cycli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ea-soybean-rapeseed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addition, soil microbial functions related to nutrient cycling 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i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abundance of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including Burkholderia spp. and Rhodanobacter spp.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is proposed that intercropping tea plantation with soybean and rapeseed may benefit soil microbiota, and thereby promises to b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soil health in ecologically sound tea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冀西北高原还林地林带间水分动态与资源适度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冀西北坝上还林地间作的4种模式,对林带间水分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4龄榆树与林带间荒草地耗水量差异不显著;林带间作大豆、苜蓿、小南瓜使得远林带点耗水量分别高于林带间荒草地5.2、11.6、20.0 mm,近林带点差异不显著;间种作物未影响幼林的生长,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产值;还林地间作小南瓜,不仅可通过瓜蔓郁蔽效应改善林带土壤水分,而且可获得当地主栽作物1.85倍的经济产值,是一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幼林地资源适度利用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