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大花蕙兰的芽进行诱导,从4种培养基中筛选出1/2MS NAA0.4mg/L 6-BA1.5mg/L的培养基为最优的芽诱导培养基。同时,利用不同基质和营养液进行试管苗的移栽和速生栽培,得出以苔藓为移栽基质的大花蕙兰的成活率最高,达100%。无土栽培中用大量元素为Ca(NO3)2 472mg/L KNO3 809mg/L (NH4)2HPO4 153mg/L MgSO4 493mg/L的营养液配方浇灌大花蕙兰,明显促进大花蕙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4.
以文心兰的侧芽为外植体,对侧芽的选择、处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的选择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的材料为叶片还未展开的侧芽,二次消毒对文心兰侧芽消毒效果最好。义心兰理想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5.0mg/L+NAA0.5mg/L+椰子水100mL/L.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椰子水100mL/L,壮苗培养基为MS+香蕉20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rng/L+香蕉50g+土豆20g/L+AC2.0g/L。同时通过对炼苗时间、移栽前的处理及移栽后管理方法的综合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文心兰移栽的方法.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7.
蝴蝶兰试管苗移栽与快速成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蝴蝶兰姿态优美,色泽丰富、艳丽,花期长达3个月,深受消费者喜爱,已成为风行世界的洋兰之一.目前我国大陆蝴蝶兰的种苗、成品花均大多从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进口,国内虽有不少单位与企业生产蝴蝶兰试管苗,但很少开展栽培方面研究,因而造成产品质量差、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蝴蝶兰产业的发展.我们从1996年起开展蝴蝶兰的引种、育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已获得成功.现将蝴蝶兰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试管苗移栽 蝴蝶兰是典型的热带附生兰,具气生根,栽培上要求根部通气良好,因此可选用水草(苔藓)作为试管苗的移栽基质,先把水草泡在清水中数小时,挤干水分备用.将试管苗基部附着的培养基洗净,用处理过的水草包住小苗根部,栽植于塑料盘中,注意不可将水草压得过紧,不要立即浇水.管理过程中浇水量依生长季节而定,夏日一般每天1次,温度高时,每天向地面、台架和四周洒水数次以降低温度,提高环境湿度.福州地区冬季栽培需要保温,故冬季隔天浇1次水即可,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上,否则试管苗将停止生长.试管苗移栽后4~6周需施肥,以液体肥料为主,结合浇水施用,每周1次.满足以上条件,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生长迅速,2个月后就有3~5片叶,可以上盆.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在提取时间为450 s下提取次数3为最佳工艺。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 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为:流速2.6 ml/min,上样液pH值4.3,30 ml 70%乙醇洗脱。与溶剂浸提法相比,采用微波法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提取时间由20 h缩短为450 s,提取率从79.86%提高到92.23%,而且AB-8分离腊梅花总黄酮分离效果明显,成本低。[结论]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可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2.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3.
蜡梅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的生态习性和品种特性,并介绍了其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蜡梅繁殖、栽培及水肥管理、修剪整形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蜡梅开花结实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蜡梅开花形成的种实是繁殖苗木的最基本的材料.种实在果托内达到形态成熟时,由于果皮及种胚发育等原因,致使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的种实必须采用层积处理,播种时才能提高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蜡梅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梅种子无菌苗子叶作为外植体,以改良MS和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筛选出诱导蜡梅愈伤组织产生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建立蜡梅的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MS+6-BA 1.0 mg/L+NAA0.5 mg/L+KT 0.5 mg/L+IBA 0.2 mg/L+2.4-D 0.2 mg/L能诱导蜡梅愈伤组织的产生和分化,再生植株在改良MS+6-BA 1.0 mg/L+NAA 0.1 mg/上增殖系数最高,能达到2.7.1/2 MS+NAA 0.1 mg/L能有效促进蜡梅生根,生根率在70%以上,而在未添加NAA的1/2 MS中生根率为10%. 相似文献
16.
切花蜡梅的修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蜡梅枝条生长的观察,比较不同修剪方式对蜡梅生长的影响,了解蜡梅枝条的生长习性。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方法对蜡梅的新稍生长量,长、中、短花枝着生数量和长度、花芽数量,节间长度等均有影响,隔年重截的修剪方式可以在不断复壮植株的同时,促进2年生商品花枝的形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花后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17.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变异焊菜根上部的生长点为外植体,以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NAA、2,4-D、GA的MS、1/2MS或1/3MS为培养基,进行了芽伸长生长培养、芽分化培养和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2 MS IAA 0.2 mg/L是促进变异焊菜培养芽伸长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 BA 0.5 mg/L NAA 0.1 mg/L GA 0.5 mg/L是变异焊菜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 MS IAA 0.5 mg/L是变异焊菜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变异焊菜试管苗移植后,有利的变异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20.
以香樟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大量元素、BA和NAA三因素对初步建立香樟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影响。接种30d后,培养基中的香樟茎段均有程度不同的器官发生现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BA和NAA均对香樟茎段隐芽的发育以及愈伤组织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全量的MS大量元素适于香樟茎段的隐芽发育。BA/NAA浓度比为40时适于芽的萌出,为5时适于愈伤组织产生。在笔者试验中,9号即MS BA2.0(mg/L) NAA0.05(mg/L)培养基为香樟茎段隐芽萌动与伸长的最适培养基,7号即1/2MS BA0.5(mg/L) NAA0.1(mg/L)培养基为香樟茎段产生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在进一步工作中还可加大BA浓度促进芽的萌发,增加NAA浓度或降低BA浓度促进愈伤组织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