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苦荞麦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倪薇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3-16514,16529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力分析。[结果]F2代群体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单株重〉小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穗数〉穗长〉株高。正反交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型差别不大,遗传力差别较大,正交后代株高和小穗数的遗传力低于反交后代,单株粒数、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力高于反交后代,细胞质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力有很大影响。[结论]杂交后代选择中,对单株重、小穗数和单株粒数进行早代选择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 1 2个育种亲本 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结果表明 :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准 ;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 4性状极显著 ;各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株高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成熟期以扬麦 5号等 3个亲本 ,穗长以宁麦 8号等 6个亲本 ,小穗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穗粒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千粒重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单株重和株粒重以 940 3等 6个亲本较高 (好 ) ;特殊配合力 :株高、千粒重、单株重和株粒重较高的组合分别有 3、 1 2、 8和 3个 ;各性状除单株重和株粒重外 ,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且狭义遗传力大多在 60 %以上 ;而单株重和株粒重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狭义遗传力均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对春谷产量性状有效选择的依据。减少性状选择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对10个高产春谷品种(系)5点区域试验资料地上部分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谷茎高,抽穗日数,穗码数,穗长为高遗传力性状;千粒重,小穗产量,株粒重,穗粗遗传力中等;茎粗,出谷率,抽穗至成熟日数为低遗传力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提高春谷收获前的高产株型为;茎高133-147cm,茎基部直径0.8-1.0cm,穗长21-27cm,穗码数94-109个,株粒重15-21g;出谷率73%-79%;千粒重2.9-3.2g;抽穗日数为63-68d。  相似文献   

5.
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粱3个糯不育系和1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采用3×12NCII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除穗粒数外)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遗传都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杂交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说明在杂交糯高粱选育中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株高>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南粳稻新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找出合理的选择方法,对48个粳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并采用与单株粒重相关极显著的4个性状构建了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剑叶角度、千粒重等性状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小。株高、穗长、穗实粒数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大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株高、穗长、穗实粒数、剑叶角度等性状对单株产量遗传贡献率较大。单株粒重与株高、穗长、穗实粒数3个性状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相对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12个育种亲本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准;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4性状极显著;各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株高以苏麦6号等4个亲本,成熟期以扬麦5号等3个亲本,穗长以宁麦8号等6个亲本,小穗数以宁麦8号等5个亲本,穗粒数以宁麦8号等5个亲本,千粒重以苏麦6号等4个亲本,单株重和株粒重以9403等6个亲本较高(好);特殊配合力:株高、千粒重、单株重和株粒重较高的组合分别有3、12、8和3个;各性状除单株重和株粒重外,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且狭义遗传力大多在60%以上;而单株重和株粒重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狭义遗传力均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5×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春小麦11个亲本及其组配的30个组合主要性状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而株高、穗长和小穗数则受基因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和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从早代严格选择,而单株产量、千粒重和穗长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效果不佳。巴麦6号在多个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最好;甘春20号和高原602可作为产量育种的农艺亲本;武春2号可作为矮秆亲本。宁春4号/甘春20号、P 8907/中作8131-1为选育矮秆大穗的重点组合,93(7)-9-5/武春2号可作为选择大穗材料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粱3个糯不育系和1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采用3×12 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除穗粒数外)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遗传都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杂交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说明在杂交糯高粱选育中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株高>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9个芝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估算了10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和基因型相关。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存在较大差异,产量性状的遗传力较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大,性状间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的遗传力高,可在早世代选择;株高和分枝部位的遗传力低,可在高世代定向连续选择或间接选择;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大,可根据表现型选择;株高分枝数和千粒重遗传变异数和遗传进度小,根据表现型选择效果较差,可适当放宽选择标准,使单株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高,但3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故对这类性状、应采用选择指数分析法进行多性状的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玉米自交系,有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的加性方差都明显大于显性方差。各性状狭义遗传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株高>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叶片数>穗位高>单穗粒重>百粒重>穗粗>茎粗>单穗重。叶片数的杂种优势不明显,其他数量性状均表现出正向优势。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百粒重、穗长、穗粗。  相似文献   

12.
CIMMYT小麦在中国春麦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推迟,千粒重降低,并显著减产;中国其它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略推迟、千粒重变化较小,并略减产。【结论】CIMMYT品种可在云南、青海和新疆直接推广种植;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为其次适宜地区,可以直接推广应用,但主要用作杂交亲本;在黑龙江以作杂交亲本为宜。为提高引种效率,并考虑到性状的重复力大小,在CIMMYT为中国选种时应重点选择籽粒较大的材料。为云南所选材料可略矮、适当晚熟,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所选材料可略高、较早熟,青海所选材料可较高、熟期相当,黑龙江应主要选择高纬度材料、植株偏高且晚熟。  相似文献   

13.
高粱新选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千粒重、产量等7个性状用D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中,吉R105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较理想的恢复系,只是千粒重的配合力稍低,有待改进;不育系中,880A表现较好,但是易感黑穗病,需要改良.株高、穗粒重、产量等性状不育系作用较大,抽穗期父本影响较大,千粒重和穗长双亲同等重要;因此不育系的培育更应注重产量性状的选择,这样有利于繁殖和制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晚熟粳稻品种高产性状及其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7份晚熟粳稻品种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结果表明:(1)单苗分蘖数,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苗分蘖数,每穴有效穗数多的穗数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做为晚熟粳稻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穴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做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本文还报道了高产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及高产管理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2011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区试冬水I组15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植株生育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及产量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产量因素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选取有效穗多、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性状是选育高产小麦的有效途径,此与实践经验相吻合。根据植株生育性状与产量因素性状的相关性,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选取生育期偏短、植株偏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性状,可分别通过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选育出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河南省 1988~ 2 0 0 0年早熟组夏玉米区试中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 ,以及对 72 15kg/hm2 以上产量水平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选育 75 2 0kg/hm2 以下玉米杂交种时 ,必须重视千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的选择 ;选育 75 2 0kg/hm2 以上玉米杂交种时 ,应在稳定提高穗粗和穗行数基础上 ,主攻千粒重、穗长和行粒数 ,同时注意生育期和株高要适中 ,把杂交种的各农艺性状协调到最佳程度 ,选育出性状优良的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个高产水稻品种(系),研究了与产量有关的12个经济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数/m2、产量、株高、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结实率、干物重、颖花量相对较低;剑叶面积、穗下节长、穗数/m2、颖花量、实粒数/穗、单株产量、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入选品种主要特征性状为产量、实粒数/穗、单株穗数、株高、穗数/m2.以上结果说明,在淮北地区气候条件下,超高产育种应采取在单位面积足穗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在六倍体小黑麦灌浆期控水模拟干旱,分析干旱对各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然后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灌浆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浆期水分胁迫下所有品种都表现出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单株粒重、千粒重下降,每穗总小穗数、主茎穗粒数减少,而且与对照之间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品种“Tornado”对灌浆期干旱具有强的抗性,可作为今后小麦抗旱育种的种质资源;(3)单株粒重、主茎穗粒数、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度大,可作为灌浆期抗旱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了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杂交F3代及其多亲本在12个农艺性状上的表现。结果显示,小麦多父本混合花粉授粉对不同性状遗传改良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亲代对后代的影响多为正向的。综合分析后代各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的表现以及与亲代及对照的差异,表明小麦多基因型混合花粉授粉在单株重、收获指数、千粒重上遗传改良潜力最大,容易产生突破;在主穗小穗数、主茎重、穗长上改良潜力较大,易于通过亲本选择加以遗传控制;在主穗粒重、有效小穗数、主穗粒数上改良潜力主要依懒于亲本水平提高而增强;在杂交后代中,株高有向高秆方向发展的倾向,应注意矮源引入及后代对矮秆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宁夏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分别考查了宁夏引黄灌区27个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达到显著差异的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经主成分分析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长度因子。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经通径分析,对单株粒重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穗长。表明在适宜的株高和穗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