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总状炭角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综合防止措施等方面对1995—2006年关于鸡腿菇总状炭角菌病的相关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认为: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存在诸多空白和争议,认为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防治鸡腿菇总状炭角菌病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沈新磊  姚勇 《食用菌》2016,(6):55-56
正我国鸡腿菇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者对鸡腿菇认识的不断深入,鸡腿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河南漯河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总状炭角菌的危害,造成鸡腿菇栽培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广大菇农损失惨重,从而缩减栽培规模甚至放弃鸡腿菇的栽培。鸡腿菇总状炭角菌已经成为制约鸡腿菇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河南漯河市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的生  相似文献   

5.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侵染源来自空气中的孢子,其萌发与鸡腿蘑菌圃的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黑柄炭角菌的菌种分离及其培养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白蚁蚁巢中长出的黑柄炭角菌菌索分离纯化出黑柄炭角菌菌种,并对该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黑柄炭角菌对葡萄糖、果糖的利用效果较好,蛋白胨、黄豆粉、蚕蛹粉是良好的氮源,柠檬酸对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黑柄炭角菌是一种中温性真菌,在22℃-30℃下均能够生长但最适合培养的温度为25℃-26℃菌丝在PH值为50-8.0之间均能生长,但以6.0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疑似炭角菌属的大型野生真菌为试材,经组织分离获得菌株T-18,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碳源、氮源、温度、pH及无机盐的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属于多形炭角菌(Xylaria polymorpha),GenBank登录号为KF89701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添加一定量的MgSO4 和KH2PO4 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多形炭角菌菌种生产在药品领域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柄炭角菌发酵物安全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巍巍 《食用菌》1996,18(6):10-10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nipes)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 生于地下1~3m废弃的白蚁巢中,产量极少,价格昂贵。我们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天然样品中分离出菌株,实现了工厂化生产黑柄炭角菌菌丝体,并成功地开发以菌丝体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经现代分析仪器测定,菌丝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并含有较高的钙、镁、铁、锌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甘露醇和蛋白多糖等活性物质。经动物试验和人群食用表明,本品具有调节内分泌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红蛋白、白细胞和红血球的生成、健脑、护脑,调节青年女子经期紊乱和改善老年人排泄功能,促进睡眠等保健作用,是一种具开发利用潜质的保健品原料。本文对黑柄炭角菌的发酵物的安全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鸡爪菌病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琼脂20g,水1000mL;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5~7。  相似文献   

10.
肝色牛排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ME1301号肝色牛排菌是在浙南山区新发现的野生资源菌,本文从形态特征及温度、水分、pH、光照等因子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发育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4.0 ̄4.5,光是子实体在朱基形成,分化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为肝色牛排菌的人工培养,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晋  曾桂萍  宋莉莎  赵致  李忠 《园艺学报》2020,47(1):169-178
为明确在贵州发现的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萱草叶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XCS369)的菌丝为灰白色、绒毛状,菌落中心隆起呈灰褐色,背面橄榄绿色,培养15d表面可产生白色孢子粉;分生孢子光滑,无色,椭圆至长椭圆形。在以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XCS369与古巴炭角菌(Xylaria cubensis)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99%,结合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古巴炭角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 7,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粉的利用最高,菌丝生长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黑柄炭角菌发酵物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柄炭角菌发酵物进行了急性、亚急性、Ames试验、致畸试验、微较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小鼠未见毒性反应.无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对小鼠多染红细胞未诱发微核;未诱发染色体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纵条纹炭角菌具有镇静、催眠等药用价值,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为探究纵条纹炭角菌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藏蜜环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隆友 《食用菌》1997,19(4):11-12
  相似文献   

15.
长根金钱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伟 《食用菌学报》2001,8(3):16-22
长根金钱菌(Oudemansiella radicata)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最适氮源是酵母粉,最适温度20-25℃,最适PH6.0-7.0,最适培养基含水量60%。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25-27℃,最适昼夜温差℃,空气相对湿度85%-90%时能正常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黑柄炭角菌酯酶同工酶谱表型及黑柄炭角菌体的不同生长期和多糖含量变化与酯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培养条件,采样部位和采样时间如何不同,其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在型基本相同,均有稳定的2条酶带。但酶活性随菌体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菌体生长的前三天酶活性较强,随后便逐渐减弱,同时多糖的含量也呈现出相应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鹿角炭角菌等三种真菌多糖对HIV-RT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水抽提和酒精沉淀的方法提取鹿角炭角菌、香栓菌、茶树菇的多糖复合物 ,在反应浓度为 1mg/mL时 ,三种多糖对HIV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 (80 4± 1 2 ) %、 (90 6± 1 7) %和 (84 5± 2 1) %。  相似文献   

20.
人工栽培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效果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具有O2-·清除能力,氯仿萃取物具有H2O2清除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SPCA-1增殖,促进其释放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并引起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