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灵菇不同出菇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灵菇6种不同出菇方式(脱袋两段立式覆土出菇、脱袋立式覆土出菇、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双排袋泥垛式单向出菇、双向卧式出菇、单向卧式出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方式较好。其出菇、采收时间最短,子实体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是白灵菇生产上适宜推广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 (一)把握“敞口”关 白灵菇发菌期必须紧紧把握“敞口”这一关键技术。具体方法是:菌袋在发菌室内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走到袋底后.即可搬入出菇房棚内上架,疏摆菌袋。1~2天后进行敞口培养。操作方法:短袋栽培的解开袋口,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迟Ⅲ菇、不出菇的表现主要有3点: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三是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的表现:菌袋整批出菇缓慢,菌龄超过130天没出菇或者出菇时间快慢不一。迟出菇、不出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错过接种期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衔接不好。白灵菇属中温菌,低温可以刺激出菇。按其生长规律和自然气温,一般为秋接种,冬出菇。通常长江以北地区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接种为宜;南  相似文献   

5.
1 菌袋制作 1.1培养料配方 生 产白灵菇的原料要求干燥、新鲜、没有生霉腐烂,不粘结成团,常用的养料配方: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糖1%、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6.
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8种不同出菇方式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时间、菇形、色泽、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栽培会延迟出菇时间 ,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 ;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 ,双排袋泥垛式出菇及双向卧式出菇是白灵菇最理想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份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和其它大多数种类食用菌不同的是,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后熟阶段,也就是菌丝长满袋后必须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顺利出菇并实现优质高产.现介绍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最适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方法】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26个培养料配方,与对照比较,筛选最佳培养料配方;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调查各处理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处理16配方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2.7%,每袋利润0.77元;处理9配方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5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结论】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仔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袋式栽培就是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袋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名贵食用菌。因其独特风味及保健作用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国内白灵菇生产发展迅速,其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食用菌之一。通常采摘下的白灵菇所接触的基料部分不能食用,必须切掉,种植户把切下的这部分称作菇  相似文献   

12.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隶属侧耳属,其形美质地脆嫩,美味爽口,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人体必需八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倍受市民所青睐.市场售价较高,一般每公斤达10~16元,开发效益极为显著.易栽培.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的白灵菇种植时间大都在每年的秋季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菇时间多集中在12月至翌年的1~3月份,鲜白灵菇收购价一般为4~5元/kg,最好的A级菇也不过6元/1kg.近几年河南省白灵菇种植量大幅度下降,由最高的8000万袋下降到现在的2000万袋或更少.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菇是近几年驯化成功,并商业性栽培的珍稀菇种。原产于新疆,新疆民间称之为“天山神菇”。因其色泽洁白,形似灵芝,风味独特,且营养、药用价值较高而享誉海内外,是一种名贵、高档食用菌,东南沿海有“素鲍鱼”之称。近几年,白灵菇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其栽培时间短,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因而出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经过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菇农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1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 2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  相似文献   

16.
陈海 《农村百事通》2010,(13):17-17
<正>2009年冬,浙江省江山市双塔街道的徐裕安种植了2万袋白菇,采收销售后净获利5万元。今年42岁的徐裕安拥有菇房面积达5000平方米。他每年用于订阅各种  相似文献   

17.
1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生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玛纳斯县利用制种玉米地套种大球盖菇示范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套种,大球盖菇产量达36 450千克/公顷,按鲜菇市场价格最低5元/千克计算,产值达18.255万元/公顷,除去成本,纯收入达10.5万元/公顷。一、菌种准备推广的大球盖菇菌种属中温型品种,为确保栽培所需数量,保证菌种质量,菌种最好从菌种场预订购买,所购菌种为已经长满菌丝的栽培种。一般按每米2栽培面积准备2~3袋菌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白灵菇培养料在不同出菇时间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每袋40 g时,总产量提高31.7%。  相似文献   

20.
稀世珍品白灵菇,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销售活跃,价格坚挺,栽培者普获效益.因此成为众多珍稀菇菌栽培品种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