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顶芒山羊草(Aegilops comosa 2n=2x=14,MM)与波斯小麦(Triticumpersicum 2n=4x=28,AABB)杂交,人工合成遗传上相对稳定的双二倍体(2n=6x=42,AABBMM),以此为桥梁,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欧柔”进行正反杂(回)交,借助花药培养过程中能产生非整倍单倍体和非整倍双倍体的特点,在改良C_(17)固体培养基上接种花药,诱导愈伤组织,获得145株绿色花粉植株,从中选择6株2n=44的双倍体和9株n=22的单倍体,用0.1%秋水仙素加倍处理n=22的单倍体,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进一步检查染色体构型,选择出6份21对染色体并附加有1对落后染色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
栽培小麦近缘物种顶芒山羊草(Aegilops comosa, 2n=2x=14, MM)是小麦改良的三级基因库。为准确鉴定顶芒山羊草M基因组染色体或染色体区段,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获得顶芒山羊草M基因组序列信息,从中鉴定出16条可能的特异卫星重复序列。根据这些序列设计12个寡核苷酸(oligo)探针进行oligo-FISH,结果表明,其中10个探针可在顶芒山羊草染色体上产生明显的杂交信号。对探针特异性分析发现, 5个探针仅在顶芒山羊草染色体上产生杂交信号,在小麦染色体上未观察明显杂交信号,可作为顶芒山羊草特异探针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顶芒山羊草染色体。选择在顶芒山羊草染色体上信号分布丰富的3个探针(oligo-pAc89、oligo-pAc148、oligo-pAc225)组成探针套ONPS#AC1,结合利用本实验室根据小麦D亚基因组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库,构建了顶芒山羊草的oligo-FISH核型。本研究构建的FISH核型可以准确识别顶芒山羊草各条染色体,为挖掘、转移和利用顶芒山羊草优异基因提供了快速准确的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4.
陶文静  刘金元 《作物学报》1999,25(6):657-662
用小麦族7个部分同源群的40个RFLP探针对小麦-纤毛鹅观草二体附加系进行分析,在证的有细胞学鉴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供了纤毛鹅观草染色体部分同源群的分子证据。即96K025、96K026中添 对纤毛鹅观草染色体B属于第2部分同源群;96K012、96K013中添加的一对染色体E属于第5部分同源群。对以上株系的衍生株系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B、E在后代中可稳定传递。96K030中添加的一对染色体D与  相似文献   

5.
采用杂交与回交置换法获得了10个具有粗厚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核质杂种,并对核质杂种和核供体亲本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e.crassa 6x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叶绿素含量、抗穗发芽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综合效应,在普通小麦改良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7.
普通小麦不具有人们所知的对禾谷类作物根瘤线虫的抗性基因(Meloidogyne naasi),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与山羊草杂交后代的1号株具有山羊草亲本的完全抗性。在这杂交的新材料中包含有一个显性抗性,基因当根瘤线虫(m·naasi)侵染根而生长受抑制时,不出现根瘤。细胞遗传研究表明,导入片断染色体的长度,也正是它自己减少基因的部分。无论是杂合体还是纯合体情况下都说明减数分裂行为或者染色体的稳定性方面,均无不良影响。基因导入小麦这一重要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黄淮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原线虫,但在小麦属中缺乏有效抗源。为从小麦亲缘种属中发掘抗病资源,采用室内接种平均单株雌虫鉴定法,从34份卵穗山羊草(Aegilops geniculataRoth)材料中筛选出6份抗H. filipjevi的种质材料,其中PI542187表现高抗,PI564186、PI573396、PI374365、PI361880和PI374365表现抗病。对中国春–卵穗山羊草染色体附加系抗性鉴定发现,卵穗山羊草7Ug和5Mg附加系的单株白雌虫数明显低于中国春。连续两年又对17份小麦?卵穗山羊草5Mg-5D易位系材料的抗性鉴定发现,5Mg464、5Mg466和5Mg457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Elymus rectisetus (Nees in Lehm) A. Löve et Connor是目前小麦族中发现的唯一的无融合生殖种,为了鉴定和标记从普通小麦与E. rectisetus BC2F2衍生后代中选育的2n=44株系1026A1、1057A1和1035A2的外源染色体,应用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RAPD方法进行了研究。经细胞学鉴定,3个株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n=22Ⅱ,与普通小麦Fukuhokomugi杂交F1的PMC 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n =21Ⅱ+1Ⅰ,两两杂交F1的PMC 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n=21Ⅱ+2Ⅰ,表明它们是分别附加了1对互不相同外源染色体的普通小麦-E. rectisetus二体异附加系。标记E. rectisetus品系1050的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对3个异附加系进行原位杂交,分别鉴定出附加的1对E. rectisetus染色体。应用13个引物对2个亲本和3个异附加系进行RAPD分析,获得了可分别用于检测1026A1和1057A1中所附加的E. rectisetus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分子标记OPB-14900bp、OPE-09750bp和OPB-141000bp。  相似文献   

10.
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孔令让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97,23(2):176-180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L.)抗性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伊朗、前苏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小麦白粉病(powderymildew)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有45份,占57.69%;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共16个)对原产地不同的11份粗山羊草分别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Y168表现感染外,其它10份材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抗性反应,只有来自伊朗的Y219、Y221、Y225和来自的苏联的Ae37能抗所有16个菌株,而没有感染的毒性菌株,说明它们可能含有新的不同于15个已知Pm基因的抗性基因。利用完全双列杂交对原产地不同的5份粗山羊草进行了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出现3种不同的抗性基因类型,来自伊朗的3份材料表现单显性(PmA)或双显性(PmA、PmB)2种类型,而来自前苏联的2份材料表现出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另一种单显性(PmB)类型。从而为增加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与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许树军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90,16(2):106-111
本文报道了波斯小麦与粗山羊草(5个品系),小伞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亲本的抗叶锈和白粉病鉴定结果。粗山羊草对叶锈的抗性受波斯小麦品系 PS 5(不抗叶锈)的抑制,在双二倍体中不能表现。小伞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对叶锈的抗性不受波斯小麦的影响,能在双二倍体中充分表达。以对白粉病免疫的波斯小麦为母本与免疫的山羊  相似文献   

12.
712100 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科院校区)小麦所  相似文献   

13.
用小麦族7个部分同源群的40个RFLP探针对小麦——纤毛鹅观草二体附加系进行分析,在证实了原有细胞学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供了纤毛鹅观草染色体部分同源群的分子证据。即96K025,96K026中添加的一对纤毛鹅观草染色体B属于第2部分同源群;96K012, 96K013中添加的一对染色体E属于第5部分同源群。对以上株系的衍生株系  相似文献   

14.
15.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正反交育性机理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切片和塑料切片法,对中国春与粗山羊草正、反交授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进行了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正、反交均能受精发育,但两者的受精率和成胚率相差极大.正交组合的平均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3.75%和4.58%;而反交组合的平均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87.08%和82.08%.尽管如此,正交所形成的正常胚的质量比反交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对硬粒小麦(T.durum)×普通小麦(T.aestivum)F_1进行花药培养,成功地诱导出小麦种间杂种花粉植株,处于单核中晚期的小麦种间杂种花粉适合于诱导形成花粉愈伤组织,不同的培养基在出愈率和绿苗率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小麦种间杂种F_1基因型不同,其花培效果也不同,即使在同一种培养基上,不同基因型间的出愈率和绿苗率也不一致.植株生长环境、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对其花培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伞山羊草作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和偏凸山羊草进行杂交,得到杂种F1。花粉母细胞观察结果表明,小伞山羊草与硬粒小麦的杂种F1中期染色体为21I;小伞山羊草与偏凸山羊草的杂种F1中期染色体为3Ⅱ+15I。研究证明了小伞山羊草与硬粒小麦和偏凸山羊草杂种的真实性。为进一步将小伞山羊草中的有利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提供了新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以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更快趋近普通小麦的42条,至F5和BC3F1代,染色体数目为42的植株已分别达93.9%和92.0%。与自交世代相比,回交后代减数第一分裂中期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外源染色体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一般应以回交2~3次为宜;随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的育性提高,至F3和BC2F1代育性基本稳定。在不同杂种世代可分离出具有矮秆、大穗、大粒、对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或高抗及外观品质优良的变异类型,以F3和BC1F1代的变异类型最丰富。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