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宇  戚少燕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406-406,410
通过草鱼苗口服疫苗特异化饵料,草鱼获得免疫抗体,接种100d后,在病原的攻击下,免疫组比表明显的抗病性,相对保护力在有效免疫浓度下可达67%-89%。  相似文献   

2.
针对口蹄疫的预防措施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但当前传统的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防模式难以保证防疫质量.2010年花溪区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免疫模式。笔者就花溪区常年免疫模式下的生猪口蹄疫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从2009年的71%提高到现在的84.67%,生猪口蹄疫常年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将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复壮,在28℃条件下加福尔马林灭活48h,制备成灭活苗。用该疫苗免疫团头鲂,取免疫后第10d,20d,30d的血清做凝集抗体试验,最高凝集抗体效价达1:32~128,对照组为1:4~8;免疫鱼的抗感染保护力达70%。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具有HEC毒素的致病性菌株AH3,按照最佳培养条件制成AH3灭活全菌苗。免疫接种小鼠和鲫鱼,小鼠获得完全免疫,鲫鱼注射免疫组保护率为75%,浸泡免疫组保护率为33%,对照组保护率为0%。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细胞(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使用对象动物(猪)46头,以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的颗粒性抗原(细胞)作为免疫原,用不同的细胞剂量,免疫使用对象动物(猪)37头,9头作对照,只进行1次免疫,待到第35、38、82d,最长127d时,进行攻虫,每组攻虫量分别为2500、6000、25000枚虫卵。约3个月后屠宰检查虫体,发现300万细胞免疫组有50%的实验动物(猪)未感染虫体,25%感染1个虫体,25%感染7个虫体;25万细胞免疫组有40%未感染虫体,20%感染1个虫体,20%感染2个虫体,20%感染14个虫体。2组免疫动物(猪)的免疫结果是:40%-50%无感染,20%-25%只感染1个囊尾蚴,20%感染2个囊尾蚴,20%-25%感染7-14个囊尾蚴,对照组染虫量最多的动物有52个囊尾蚴,平均38.3个,而实验组的动物平均染虫0.5个,是对照组染虫量的1.3%,平均减虫率为98.7%,用猪囊尾蚴“四性细胞系”细胞,分别以10万、25万、50万、100万、300万、500万、1000万为1个免疫剂量,作一次免疫后,攻虫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一次免疫的免疫剂量以300万细胞加改进的完全弗氏佐剂为最佳,疫苗安全,保护率高。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IBDBJ836免疫接种18d龄鸡胚,雏鸡在1,3,6周龄用IBD强毒攻毒,获得显著保护,其保护率分别为66.7%,87.5%和100%,且早期免疫保护率高于雏鸡免疫。IBD胚胎免疫安全,不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对新城疫苗的免疫应答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吴忠市应防畜禽做到了“个个免疫、头头注射”,牛口蹄疫、羊口蹄疫及羊梭菌病、猪口蹄疫及猪瘟、禽流感及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基本上达到了100%,但免疫保护率不理想,除牛口蹄疫免疫保护率能稳定在80%以上外,其它畜禽疫病的免疫保护率偏低,特别是散养户更低,本人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幼畜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苗以两种剂量(正常免疫剂量和1/2免疫剂量)分别免疫接种怀孕母牛和怀孕母羊,待其分娩并保证其所产幼畜(犊牛,羔羊)采食初乳后,经口灌服致幼畜腹泻的强毒活菌,结果,正常免疫剂量组,犊牛腹泻发病率为14.3%,死亡率为零;羔羊腹泻发病率为15.8%,死亡率为2.7%,1/2免疫剂量组,犊牛腹泻发病率为30.7%,羔羊腹泻发病率为24.4%,死亡率为12.2%,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提取猪脂肪细胞膜蛋白,通过山羊制备成脂肪细胞蛋白抗体,用此抗体被动免疫二元杂交公猪。试验分皮下免疫和腹腔免疫两个试验组,以及一个注射阴性血清的对照组。结果显示,两试验组体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621 % 和799 % ,料肉比分别降低615 % 和985 % ;胴体脂肪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1196 % 和803 % ,瘦肉率分别升高238 % 和311 % 。此外,免疫对猪某些器官如肝、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雏鸡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毒株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A肉鸡雏鸡分别经口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早熟株,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检测小肠、盲肠扁桃体、脾脏中CD4^ 、CD8^ 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表明:球虫免疫鸡后,CD4^ T淋巴细胞在一次免疫后迅速增殖,第6天达到第一峰,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盲肠与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8%和44%,免疫早熟株的鸡盲肠与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6%和43%,而二次免疫后和对照相比很少有显著差异。CD8^ T淋巴细胞在一次免疫后比CD4^ T增殖速度慢,第9天达到第一峰。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在此日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7%和47%,免疫早熟株的鸡在此日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6%和48%,二次免疫后迅速大量增殖,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在二免后第2天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9%和50%.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鸡在二免后第2天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7%和50%。且CD8^ T淋巴细胞总体水平比CD4^ T淋巴细胞多。盲肠扁桃体中T细胞的增殖速度比其他组织更快。免疫早熟株的鸡与免疫毒株的鸡肠道黏膜中的CD4^ 、CD8^ T淋巴细胞变化基本一致。一次免疫鸡比未免疫对照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进行二免的鸡免疫后第一、二、三周T淋巴细胞活性均比未进行二免的鸡显著升高;毒株免疫鸡T淋巴细胞活性大多与早熟株免疫鸡无8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平均体重(70.61±1.29)g的健康草鱼450尾,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即基础饲料组、抗生素组、0.25%、0.50%及1.00%壳聚糖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进行为期4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壳聚糖能显著增加草鱼的后肾体指数(P0.05),对草鱼的头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影响不显著,但与基础饲料组相比,各壳聚糖添加组草鱼的头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有增加趋势(P0.05).添加0.50%壳聚糖能显著增加草鱼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对草鱼血清和肝胰脏总SOD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但有增加趋势.即草鱼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其适宜添加剂量为0.50%.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体重为70 g左右的健康草鱼450尾,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抗生素组、添加0.25 %、0.50 %及1.00 %壳聚糖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0]鱼,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显著促进草鱼生长,增加草鱼背肌粗蛋白含量,减少粗脂肪含量,显著影响草鱼的投饵系数和内脏指数.与基础饲料组相比,添加0.25 %、0.50 %、1.00 %壳聚糖组草鱼的增重率分别增加56.6 %、72.8 %、65.5 %;背肌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4.93 %、8.77 %、2.81%;添加0.25 %和0.50 %壳聚糖组投饵系数均下降8.4 %,但添加1.00 %壳聚糖组其投饵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草鱼饲料中以添加0.50 %壳聚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可反映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健康状况的血细胞指标的基础数据,对4 种不同质量规 格的草鱼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研究,并观察草鱼在硫酸铜、敌百虫处理以及多子小瓜虫感染后白细胞组成的变化。 结果表明,1 000 g组和500 g组规格草鱼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250 g组,1 000 g组和500 g组规格草鱼的中性 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60 g组和250 g组。硫酸铜处理组的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敌百虫处理组 草鱼的淋巴和血栓细胞分类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子小瓜虫感染组草鱼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极显著下降,淋巴细 胞分类计数显著上升。说明个体大小、理化胁迫因子和病原感染都会影响草鱼白细胞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4.
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生理生化水平上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同批繁殖、同池培育、体色正常、体重85~115 g、体长12~20 cm的健康草鱼为试材,用不同浓度(0、0.5、1.0、3.0、5.0μg/L)高效氯氰菊酯对其进行暴露处理,研究处理1、5、12 d后草鱼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与草鱼LSZ活性存在时间—效应关系。暴露1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上升(P〈0.05) 暴露5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暴露12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防治草鱼出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防治草鱼出血病,提高草鱼成活率。[方法]用黄芪多糖、维生素K3粉、板蓝根和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拌通威饲料在4个水域进行投喂,开展草鱼出血病的初步治疗试验。[结果]水域1草鱼在用药后的第4天基本没有鱼发病死亡,之后没有发生草鱼出血病。水域2草鱼6月24日用药,6月26日病愈,并且没有出现草鱼出血病复发现象。水域3草鱼在用药后第3天完全病愈,之后没有复发。水域4草鱼在用药后第4天死鱼现象停止,之后没有复发。[结论]在草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维生素K3粉、维生素C,可提高草鱼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达到治疗草鱼出血病的效果,添加适量的板蓝根对草鱼有保肝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和鉴定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方法]首先,采集患病草鱼的肝、脾、肾等器官,分别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然后,将各自分离菌种进行镜检、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最后进行人工再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经菌体形态、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种菌种,即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再感染的草鱼出现了与自然感染草鱼相同的症状。[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鱼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大康"草鱼颗粒饲料配方为基础日粮,将1%的复合微生物制荆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草鱼,30 d后分别测定草鱼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肝胰脏、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体重和体长分别比对照增长8.93%(P<0.01)和3.93%(P<0.01);肝胰脏和肠道的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提高227.36%(P<0.01)和239.56%(P<0.01),脂肪酶的活力分别提高22.51%(P<0.01)和7.16%(P<0.01).从而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有效促进草鱼的生长与提高消化能力,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分离于鲤细菌性败血症病例的嗜水气单胞菌强毒力菌株进行复壮,于菌悬液中加入0.2%甲醛于28℃灭活12h制成灭活疫苗,对鲤进行免疫接种后,通过检测抗体,以确定鱼体对疫苗的应答强度。分别取注射免疫后第21,28,35,42天的血清做凝集试验,并于首免6周后做人工感染保护试验。结果抗体最高效价达到212,而对照组为0。受免组攻毒免疫保护率达90%,表明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产生免疫应答,对鲤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雌核发育草鱼性腺早期发育状况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人工雌核发育草鱼性腺的早期发育情况。所检查的草鱼都是雌鱼,大部分性腺发育正常,少数性腺数发育畸形或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20.
罗庆华  贺建华  刘清波  胡超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10-8911,8932
[目的]探究杜仲提取物与大蒜素复方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为该复方制剂作为抗病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在渔业生产中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0.08%杜仲提取物、0.08%大蒜素、0.04%、0.08%、0.12%杜仲大蒜复方制剂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饲养草鱼50 d后,测定各组草鱼的生长速度及荧光假单胞菌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并测定草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结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大蒜素和复方制剂均能明显提高草鱼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抗细菌感染能力,促进草鱼的生长;适量添加杜仲大蒜复方制剂对于提高草鱼的免疫力较单方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研制微量高效的鱼类用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