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肥水管理、平茬、除蘖与间苗、整形修剪、病虫鼠兔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技术,以期为人工幼林抚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是森林培育的关健技术之一,文章对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幼林保护、土壤管理和抚育管理三项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以及在提高森林质量、维护生态效益、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利用方面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土肥水管理、平茬、除蘖与间苗、整形修剪、病虫鼠兔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技术,以期为人工幼林抚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吉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退耕还林工程幼林抚育管理的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林业发展.人工幼林抚育是一种综合技术方法,通过人工幼林抚育可为林木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视,以此保证幼苗的存活率.但从目前人工幼林抚育的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管护问题,致使人工幼林抚育成效不明显.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管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油茶幼林阶段抚育技术,具体包括中耕除草、间苗补苗、林地间作、施肥、整形修剪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油茶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补植、松土、除草、灌溉、施肥、间苗、定株、除蘖、修枝、摘芽、平茬、防寒和病虫防治等各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植树造林起到改变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而要使这些作用充分得到发挥,我们必须对植后树木加强管理,尤其是对幼林的管理。文章将对杨树幼林的管理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塞罕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提高造林成效,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为塞罕坝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塞罕坝地区幼林抚育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幼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红松人工幼龄林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皆伐迹地红松人工幼龄林的透光抚育,应实行上重下轻的综合透光抚育。均匀保留上层阔叶树和带状保留上层阔叶树,这2种抚育方式都是可行的。保留上层阔叶树500株/hm^2或略高于此较为适宜。伐去全部上层阔叶树和不伐上层阔叶树都不利于人工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李良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19-121
试验探讨了在幼林抚育中使用森草净的适宜技术,开展了森草净不同剂量、喷施时间以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除草剂配比使用的控草效果。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的幼林在春季杂草萌芽前罩住幼树,进行带面喷施有效成份20~60ml/667m2的森草净,可有效地控制幼林地杂草。杂草萌芽后用一定剂量的森草净与草甘膦、森泰混合使用,结合劈草抚育,效果更佳。这种"不炼山耙带造林、幼林化学控草抚育"的新模式,既实现了幼林少耕,又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开展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不同林分因子,得出造林施工偏差对幼龄林林分结构、林木冠形、根系生长、胸径生长及抚育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 ~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5.
以太原市西山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开采强度下油松林不同深度土壤物理属性和水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对比分析煤炭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下降,土壤上层和下层容重趋于一致,土壤饱和含水量下降。说明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导致林地土壤结构变化,损害了林地土壤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含水量在流沙地为丘间地>迎风坡>背风坡>丘顶,在樟子松人工林为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丘顶,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5cm土层质量含水量樟子松人工林高于流沙地,5~25cm和25~50cm土层低于流沙地。土壤体积质量在流沙地为丘顶>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在樟子松人工林为丘顶>中部(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且樟子松人工林对应各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小于流沙地。毛管孔隙度均为丘间地>中部(迎风坡、背风坡)>丘顶,土壤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樟子松人工林对应各层土壤孔隙度均大于流沙地。随樟子松林龄增加,质量含水量和孔隙度分别增加1.32%~21.82%、2.88%~12.00%,土壤体积质量降低1.16%~7.12%。统计分析表明,所测指标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4种饲料配方饲养红铃虫.结果表明.以取食A、B配方的红铃虫幼虫成活率最高,分别为65.0%和68.1%;取食A配方的幼虫期最短,为18.57 d,平均蛹重18.7 mg,与红铃虫田间种群及Adkisson饲养的蛹重差别不大,可以满足室内试验需要;经过连续4代饲养后,含麦胚的饲料配方可以使幼虫期稳定在19 d左右、蛹重稳定在18mg以上,是目前能够稳定人工饲养红铃虫的最合适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