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6,(24)
正在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葡萄进入深休眠后,只有休眠解除即满足品种的需冷量才能开始加温,过早加温会导致葡萄不萌芽、萌芽延迟且不整齐、新梢生长不一致、花序退化、浆果产量和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在促早栽培中,经常采取一定措施,使葡萄休眠提前解除,以便提早扣棚升温进行促早生产。在生产中,常采用人工集中预冷等物理措施和化学破眠等人工破眠技术措施达到这一目的。1休眠解除技术1.1物理措施(适用于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2.
<正>在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葡萄进入深休眠后,只有休眠解除即满足品种的需冷量才能开始加温,否则过早加温会引起不萌芽,或萌芽延迟且不整齐,而且新梢生长不一致,花序退化,浆果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在促早栽培中,我们常采取一定措施,使葡萄休眠提前解除,以便提早扣棚升温进行促早生产。在生产中常采用人工集中预冷等物理措施和化学破眠等人工破眠技术措施达到这一目的。一休眠解除技术1物理措施(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9,(6)
(三)促成栽培的技术要点1.休眠与破眠葡萄冬季休眠需在7.2℃以下约经1500~2000小时。充分的低温休眠可提高发芽和开花整齐度。在江、浙、沪常年1月底至2月上旬结束休眠,因而2月上旬是保温(不加温)大棚覆膜的最佳时期,此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有利于蓄热保温。如在冬季落叶后(12月),用20%石灰氮液处理一年生枝芽,对葡萄有提早一周左右破眠、萌芽、开花结果的明显效应,对保温或加温大棚均可适当提前覆膜。石灰氮先用温水搅拌溶解,沉淀后的清液,随取随用,可用毛刷涂刷休眠的芽眼,而对  相似文献   

4.
葡萄果实提早成熟上市,可进行保护地栽培,利用加温设施生产,但过早加温,葡萄树体因没有充分完成自然休眠,则萌芽需要的积温非常高,在一定温度下达到萌芽所需天数多,萌芽前地上部处于干燥环境条件对葡萄枝蔓不利等因素,限制了我国北方地区葡萄提早栽培.  相似文献   

5.
葡萄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股10月中下旬落叶,在露地条件下,到12月下旬约经60天左右即可通过自然休眠.因此,大棚葡萄栽培的扣棚升温时间以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好.对以后各个生育阶段的温、湿度管理情况,下面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丰香、宝交早生和全明星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保温时间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休眠前期,随着保温时间推迟植株营养生长逐渐减弱,产量下降;在深休眠期,降到最低点。休眠觉醒以后随保温时间延迟,营养生长逐渐转旺,产量逐渐增加。不同品种休眠开始时间及进程不同,丰香10月下旬进入休眠,10月底处于深休眠期,11月上旬休眠觉醒,11月下旬解除休眠。宝交早生10月下旬进入休眠,11月中旬处于深休眠期,11月下旬开始觉醒,1月初解除休眠。全明星在10月上旬开始休眠,11月中旬深休眠,11月下旬休眠觉醒,1月上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7.
一、促进休眠的措施 1.低温和变温处理:利用大花盆、铁丝兜或编织袋栽培,在10月初就把桃树移植到冷库中去,开始温度可略低(15℃以下),以后逐渐下降(8℃以下),最终以5~6℃为好。这样处理过的桃树就可提前到11月20日左右扣棚,元月上、中旬就可开花,3月下旬果实就可采收上市。另外,增加昼夜温差也能促进早落叶进入休眠。有条件的可在棚内通冷气降低夜温,以尽快满足自然休眠期的需冷量。  相似文献   

8.
葡萄设施栽培在9月中下旬时覆膜加温,可使二茬果正常成熟,10~11月上市,增产效益显著,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葡萄成功实施无休眠栽培技术的关键在于花芽分化完成充分,果实采收以后保持足够的营养供应,在自然休眠开始之前导入新生长周期,避免其进入休眠状态,进而确保葡萄能够维持全年生长。就葡萄无休眠栽培技术通过机理分析、内涵以及在生产实践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对推进葡萄无休眠栽培技术的科学持续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淡季鲜食葡萄的供应,提高生产者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厚林 《北京农业》2012,(25):22-23
正促成栽培技术是在草莓进入休眠前开始保温,于冬季进行生产的一种特早熟栽培形式。通过抑制休眠和促进开花,促成栽培可以使草莓采收期从露地栽培的5月份,最早提前到11月下旬,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
在日光温室葡萄早熟栽培中,通过使用破眠剂,打破葡萄休眠提早发芽,白天使用保温被遮光降温保湿,促进葡萄发芽,相对湿度增加2.4%~25.1%,顶三芽发芽率增加7%~26%。通过锅炉自动加温,从发芽到开花前温度为12~14℃,开花后14~16℃,上市期从对照的6月23日~7月14日提前到6月1~10日,产量提高332.8kg/亩,纯收入提高7 639元/亩,提高了品质与效益,达到了日光温室葡萄早熟优质、高产稳产、节能环保、高效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根区土壤加温对塑料大棚内红地球葡萄休眠期至萌芽期生理特性及芽萌发的影响,试验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域加温处理,设置(20±2)℃(以下简称T_(20℃))和对照(CK)2个温度梯度,观测芽体萌发进程、测定休眠期至萌芽期葡萄1年生枝条和10、20、30 cm 3个深度根系的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耱含量和I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塑料大棚促早栽培通过根区土壤加温,可提高土壤温度约9.9℃,T_(20℃)处理比对照提早6 d解除休眠;休眠期葡萄枝条和根系内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耱含量、IOD活性均迅速升高,但升温管理后T_(20℃)处理下根系和枝条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IOD活性均迅速下降;CK处理下根系和枝条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缓慢,I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T_(20℃)处理根系和枝条各个生理指标的含量或活性均低于CK。其中T_(20℃)处理下根系和枝条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IOD活性的最高值均比对照出现的早,表明T_(20℃)处理有提早解除休眠的趋势。适当的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型抑制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提早上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根域加温对塑料大棚内红地球葡萄休眠期至萌芽期生理特性及芽萌发的影响,试验以五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域加温处理,设置(20±2)℃(以下简称T20℃)和对照(CK)2个温度梯度,观测芽体萌发进程、测定休眠期至萌芽期葡萄一年生枝条和10、20、30 cm 3个深度根系的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塑料大棚促早栽培通过根域加温可以提高土壤温度约9.9℃,T20℃处理比对照提早6 d解除休眠。休眠期葡萄枝条和根系内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迅速升高;升温管理后,T20℃处理下根系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迅速下降,CK处理Pro和MDA含量下降缓慢,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2种处理下,枝条内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且T20℃处理根系和枝条各个生理指标均低于CK。适当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型抑制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提早上市。  相似文献   

14.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津市武清区种植的阳光玫瑰、蓝天无核、大红指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休眠花芽的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葡萄品种花芽休眠期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月16日—2月15日,阳光玫瑰、蓝天无核花芽组织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大红指葡萄无差异;蓝天无核、大红指葡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阳光玫瑰无差异。可以认为葡萄花芽正处于自然休眠中由深休眠到浅休眠的转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葡萄是果树中花芽较易形成的树种之一.利用其性质,在低纬度地区推广葡萄一年两茬栽培技术,进行2次收获,在日本已获成功.在该类地区种植的葡萄具有休眠期短、苏醒期早,打叶后发芽迅速和生长恢复及时的特点.尽管目前尚存在休眠、苏醒及加温等反季节生长的管理问题,但是,该栽培技术却能成倍提高单产和大棚的利用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呼吸速率和呼吸途径的变化规律,明确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诱导的关系,为休眠调控技术如无休眠栽培和秋促早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解决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问题。【方法】以‘贝达’嫁接的3年生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为试材,采用专一性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测定葡萄冬芽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的变化,结合利用单芽扦插沙基培养法界定自然休眠诱导的进程,研究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葡萄冬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晚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且自然休眠深度浅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需冷量不同的‘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相同,呈单峰曲线,于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达最大值;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在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和增幅略低于高需冷量的葡萄品种‘夏黑’。‘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底物氧化水平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不同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其自然休眠进程紧密相关,其中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随着自然休眠进程的推进迅速增加;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PPP、蛋白质脂肪-TCA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等与自然休眠诱导密切相关的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都要略低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的冬芽。【结论】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达最大值即峰值是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结束的标志。PPP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及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的迅速增加是葡萄冬芽进入自然休眠的关键,是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的标志性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大棚甜油桃与露地甜油桃在成熟期、果实品质、经济价值方面进行比较,大棚甜油桃明显优于露地甜油桃;从早期产量及大棚土地利用率分析,大棚甜油桃的合理栽培密度为2.0 m×1.0 m;甜油桃在长阳进入休眠的时间为12月下旬,因此,大棚甜油桃覆膜升温的时间应当在翌年元月下旬至2月初.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和Vitis vinifera×V.labrusca)和油桃(Prunus persica L.var.nectarina Maxim.)为试材,研究了田间自然越冬休眠过程中芽体活性氧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和油桃芽体H2O2含量在初休眠期升高,深休眠期保持较高水平,休眠解除前后迅速下降;需冷量高的葡萄芽H2O2含量明显高于需冷量低的油桃.葡萄和油桃芽体CAT活性在休眠初期下降,深休眠期保持较低水平,休眠后期又升高;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CAT相反,且葡萄CAT和POD活性水平在整个自然休眠期皆明显低于油桃;两种果树芽体SOD活性在初休眠期缓慢升高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休眠后期下降.葡萄呼吸速率在休眠初期出现高峰值,油桃则延迟到深休眠期才出现高峰值,且都在自然休眠解除前后再次回升.  相似文献   

20.
葡萄虎蛾俗名葡萄粘虫,花花虫,葡萄虎子及鸢色虎蛾等。属鳞翅目、虎蛾科。是辽宁省朝阳县葡萄的主要害虫。它的生活史据在朝阳县调查、饲养,初步看出一年发生二代,以蛹态越冬。越冬蛹自5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成虫经过交尾产卵,到6月下旬开始孵化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