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5年生甘肃贝母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5天开始测定籽粒千粒鲜、干重和含水量,对种子灌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66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41~66d,至花后97d灌浆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水出现1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籽粒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籽粒干重与脱水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肃贝母种子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干重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77~82d(7月底-8月初),种果尚未开裂,种子含水率在40%以下,茎杆尚未完全枯黄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选用甘肃礼县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开花第 10天开始通过定期测定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相应干重的水平。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6 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雨出现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 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著提高,之后出现差异,其与籽粒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掌叶大黄籽粒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种子含水率12%~16%,茎秆尚未枯萎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选用人工栽培5年的麻花秦艽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发育一致的花序,自开花后每隔3 d测定千粒重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及发芽特性系统研究,旨在为确定其种子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鲜重在开花后第34天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至灌浆末期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4 d,开花后6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慢-快-慢”规律,因降雨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而持续加快,含水量先上升后稳定下降。种子发芽率在花后43 d达到较高水平,但受阴雨天气影响。种子发芽质量指标与千粒干重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脱水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麻花秦艽种子成熟度和灌浆末期天气对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52~55 d(9月上中旬),种果欲裂,种子含水率在10%左右时为宜,选晴天根据成熟情况分批采用布袋或尼龙袋采收。  相似文献   

4.
唐古特大黄种子灌浆充实动态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种植4年的唐古特大黄种株,从花后第10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发育动态直至种子全部成熟,风干后测定种子发芽特性,旨在揭示唐古特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与发芽质量的内在联系,为确定种子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种子百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2~39 d,开花60 d后灌浆基本结束。种子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持续加快,含水量稳定下降。开花22 d开始采收的种子具较低萌发能力,此后随灌浆进程的递进,发芽质量指标均显著提高,花后49 d开始,种子发芽质量指标趋于稳定,开花55 d后种子含水量下降至10%以下。种子的发芽质量指标与百粒干重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灌浆速率受天气影响较大,说明唐古特大黄种子成熟度对种子的发芽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种子最佳采收期应在开花后55~60 d(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含水率在10%左右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5.
野生高乌头开花习性及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永登县野生高乌头植株为研究材料,标记初花期一致的植株,每天测定单株开花数和蓇葖果数,并每隔3 d测定蓇葖果种子数、粒重和体积,对其开花结果动态和种子灌浆特性系统研究,旨在揭示其开花结果习性及其种子灌浆规律,为探寻高乌头种子发育规律及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高乌头植株主花序花蕾自下而上依次开放。单花开放后第3天形成蓇葖果,第15天种子成形,并开始脱水形成干物质积累。单株开花数等于蓇葖果数,基本不落花,但仅主花序中部及以下部位蓇葖果具成熟种子。在种子整个灌浆过程中,百粒鲜重和干重的变化动态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鲜重快增期在花后7~21 d,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花后14 d,在花后27 d达到最大,而干物质积累快增期在花后16~30 d,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23 d。开花36 d后蓇葖果脱落,种子灌浆和株上脱水中断,导致种子含水量达50%以上,采收后种子在快速脱水过程中可能形成深休眠特性,说明高乌头种子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第36天左右(8月中下旬),蓇葖果尚未开裂时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播期对三种裸燕麦品种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辉 《草业学报》2016,25(3):143-153
以青引3号,白燕2号和坝燕3号莜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播期对3种裸燕麦品种灌浆速率及灌浆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和了解3种裸燕麦籽粒灌浆特性,为青藏高原地区裸燕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裸燕麦不同播期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Richards曲线,灌浆进程可划分为前,中和后3个时期,各时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6~20 d,7~9 d和4~7 d,中期灌浆速率最大,平均1.54 g/(d·千粒),分别是前期和后期的2.53和3.23倍.灌浆过程中其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呈现"慢-快-慢"的递增变化,籽粒含水量呈现"慢-快-慢"的递减变化,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平均灌浆速率呈现"降-增-降"的变化.播期对3种裸燕麦灌浆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千粒重增加影响较大,4月3日播种条件下3种裸燕麦品种较晚7和14 d播种的最大灌浆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高2.59和4.05 g/千粒.不同播期下3种裸燕麦千粒重的增加与灌浆速率呈负相关,而与灌浆持续期呈正相关.千粒重较大的白燕2号莜麦具有较大的灌浆速率,达到1.22 g/(d·千粒),千粒重较大的裸燕麦品种通过增加平均灌浆速率来实现物质积累,而与实际灌浆时间关系不大.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裸燕麦种子中,播期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大,选择4月初播种可显著增加裸燕麦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旱、盐胁迫下黄芪种子萌发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和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的水杨酸(SA)对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两种黄芪种子对PEG和NaCl胁迫响应方式的异同及SA对两种黄芪种子在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保护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PEG和NaCl只能促进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在-0.5 MPa PEG和-0.7 MPa NaCl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优于膜荚黄芪种子(P0.05)。SA浸种能促进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的最终发芽率。蒙古黄芪种子的耐胁迫性高于膜荚黄芪种子。两种黄芪种子对SA的响应方式有区别。SA浸种处理优于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生殖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茎,叶,穗柄,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种子的千粒重和激素含量,分析种子发育时生殖枝水分,生物量和能量的数量及配比变化,探讨老芒麦种子发育的物质,能量基础及其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生殖枝总生物量在开花-灌浆-乳熟期不断显著增加(P<0.05),蜡熟期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生物量比例随种子发育逐渐下降,叶生物量分配比由开花期的18.39%下降到完熟期的9.76%,而茎生物量分配比在乳熟期达最大后显著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穗柄生物量分配比相对稳定,穗生物量分配比则不断增加.2)光合速率在开花-乳熟期无变化,乳熟期后显著下降(P<0.05),生殖枝总能量在开花-灌浆期,灌浆-乳熟期有2个显著增加高峰(P<0.05),总能量蜡熟期最大;能量分配有极显著变化(P<0.01),变化大小顺序为穗>叶>茎>穗柄,穗能量分配比在开花-乳熟期无显著差异,乳熟期后显著增加.3)茎,叶热能值随种子发育而下降,叶热能值在灌浆-乳熟期,乳熟-蜡熟期有2次显著下降,下降达13.69%;茎热能值仅在乳熟-蜡熟期1次显著下降,下降了3.59%;生物量与能量随种子发育有由叶向茎向穗柄向穗的转移过程.4)种子鲜重有2个显著增加阶段,干重在5个发育期均有显著增加(P<0.05),种子产量在乳熟-蜡熟期显著增加,蜡熟-完熟期显著下降(P<0.05).5) 赤霉素 (GA)含量从灌浆期到完熟期下降了50.25%,蜡熟期脱落酸 (ABA)含量比灌浆期增加了91.37%.所以,种子田管理时,乳熟期之前要保持叶片的完整与健康为种子发育提供能量,种子收获应该在蜡熟后期进行.  相似文献   

9.
新疆高羊茅种子发育生理生化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草试验站,对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慢后快阶段性下降,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种子在盛花期后22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2.29%,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而逐渐降低,而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但在发育后期它们含量变化有升降起伏,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随着种子发育而降低,而脱落酸含量变化是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0.
桑园从秋季10月至来年4月为冬闲季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桑园经济效益,可套种"中豌六号"青豌豆.该品种属早熟矮生直立型品种,株高40~50 cm,有2~3个分枝,单株结荚7~10个,荚长7~9 cm,荚宽1 cm,荚厚1 cm,单荚含种子6~7粒,单个青豌豆荚重4.5~5.0 g,呈浅绿色.嫩豆食味鲜美,皮薄易熟,深受市场欢迎."中豌六号"一般从播种出苗到青荚成熟150 d左右,每667m2一般可产青荚600~800kg,或干豌豆籽粒170~225kg.可增加收入500~600元.该品种主要优点是开花、成熟早,结荚整齐,灌浆鼓粒快,直立性好,适合在桑园套作.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相同区段营养价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同一地块现蕾期紫花苜蓿,分成上1/3、下2/3和全株苜蓿3部分样品,每种样品都分别采用自然通风晒干、室内通风阴干和60~65℃人工烘干3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干燥。每个样品都进行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以晒干方式的最高(P<0.05);苜蓿干草中粗脂肪类物质的含量受干燥中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粗脂肪含量有增大的趋势;苜蓿不同的区段粗纤维含量均以风干干燥方式的最高(P<0.05)。  相似文献   

12.
黑沙蒿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枝叶与枯落物超声波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并分级计算敏感指数以综合评价其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可抑制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在种子萌发期较为强烈,其中种子发芽指数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发芽率;在幼苗生长期,对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苗高和根干重抑制较为明显;2个生长期内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升高明显加强。黑沙蒿枯落物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对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根干重、根长和苗干重是敏感性较强的指标。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可延缓自身种子萌发,减少萌发数目,损伤幼苗细胞膜系统;枯落物浸提液则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13.
以 54 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果实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果实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13 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 3.2 个,种脐侧面凹痕大小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 5 个;19 个数量性状中,果壳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21.89 %,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 1.56 %;主成分分析结果将 32 个表型性状简化为 10 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 81.757 %;皮果单粒鲜重、皮果纵径、皮果横径与壳果单粒干重、壳果纵径、壳果横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纵径、果仁横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果仁单粒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壳果单粒干重、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壳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含油率与壳果单粒干重、果仁单粒干重、一级果仁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4个三元杂交种、2个二元杂交种和2个原种为实验材料,4龄起蚕开始饲养,以茧层转换率、近似消化率、丝长、丝量、干茧出丝率等为指标,分别对原种、二元杂交种、三元杂交种间的饲料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对食下量、食下率近似消化量、近似消化率、茧层转换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二元杂交种的食下率、近似消化率高于三元杂交种,而三元杂交种又高于原种;②对于茧层转换率,三元杂交种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与原种之间差异不显著;③对于丝长、丝量,三元杂交种略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高于原种.因此,要提高茧层转换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使用 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田间实地测定在海拉尔地区广泛种植的4个苜蓿品种(黄花苜蓿、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龙牧801)的光合因子,并进行了相应产量因子的测定,分析影响苜蓿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 n )、蒸腾速率(T r )、水分利用效率(WUE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 i )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并不完全呈双峰曲线,出现峰值的时间也存在差异性;P n 和 Tr 与气孔导度、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性(P 〈0.05),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对湿度和气温呈负相关(P 〈0.05)。产量与光合因子、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低;通过主成分分析,株高、有效辐射、宽幅、单株干重、茎干重、叶干重、鲜干比能够较好的反映和预测苜蓿产量;杂花苜蓿在海拉尔地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