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金树 《花卉》2022,(7):14-15
堇兰又叫海角樱草、扭果苣苔,属于苦苣苔科海角苣苔属(Streptocarpus).该属又名旋果苣苔属、扭果花属、好望角樱草属、海角樱草属、堇兰属,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植物原生于非洲中部、东部、南部山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与科摩罗群岛.  相似文献   

2.
报春苣苔属新品种‘幸运’和‘雨延’分别由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 硬叶报春苣苔(P. sclerophylla),柳江报春苣苔(P. liujiangensis)× 褐纹报春苣苔(P. glandaceistriata)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均为多年生草本莲座状植株,喜荫蔽环境,耐旱性强,花期为4—5月,栽培简单,繁殖容易。与亲本相比,‘幸运’的花冠下唇片很长;‘雨延’叶片具白色网状叶脉,花朵硕大,兼具观花观叶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刘伟  曹晓慧 《北方园艺》2011,(20):79-8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对比了野生和组培吊石苣苔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以了解吊石苣苔光合生理,以便更好地引种栽培吊石苣苔.结果表明: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组培吊石苣苔;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高峰值都出现在14:00,组培吊石苣苔都出现在16:00;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组培吊石苣苔是先降低、再升高、然后再降低;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a/b比值小于组培吊石苣苔.综上,野生吊石苣苔叶绿素含量高于组培吊石苣苔,捕捉光能以及光能转换能力比组培吊石苣苔强.组培吊石苣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野生植株弱,还需继续优化组培苗移栽条件.  相似文献   

4.
‘载誉而归’(Primulina ‘Return With Honor’)是报春苣苔属种间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母本为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父本为柳江报春苣苔(P. liujiangensis)。该品种花冠为高脚碟状,筒漏斗状,与母本花形较为相似,花冠浅紫色,花量丰富。叶片卵圆形,与父本的卵形叶片接近。  相似文献   

5.
赖碧丹  邓征宇  崔忠吉  刘震 《园艺学报》2018,45(11):2273-2274
报春苣苔属杂交品种‘花苹果’(‘Piebald Apple’)是从‘紫苹果’(‘Lavender Apple’)× 硬叶报春苣苔(P. sclerophylla),‘猫的花环’(‘Cat’s Garland’)是从永福报春苣苔(P. yungfuensis)× 阳朔小花苣苔(P. glandulosa var. yangshuoensis),‘小喇叭’(‘Dan’s Trumpet’)是从条叶报春苣苔(P. ophiopogoides)× 齿苞报春苣苔(P. beiliuensis var. fimbribracteata)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开花量大,花梗直立,栽培适应性好,花为分别为薰衣草紫色、粉白色和蓝紫色。  相似文献   

6.
苣荬菜俗名苣苣菜、野苦菜、取麻菜等。1起源与分布苣荬菜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呈野生状态。中国自古有采集野生苣荬菜食用的习惯。苣荬菜的野生适应性很强,可以在田边地头、盐碱地等其他蔬菜不能生长的地方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弄岗唇柱苣苔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培养基、生长抑制剂、渗透压、光强等对其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常温下最适弄岗唇柱苣苔离体的保存条件,以期建立弄岗唇柱苣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弄岗唇柱苣苔离体保存的最佳方法为1/2MS+蔗糖60g/L+琼脂4.0g/L+甘露醇5g/L+矮壮素(CCC)1.0mg/L;最佳光照条件为1 600lx,12h/d。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弄岗唇柱苣苔常温离体保存体系,经保存300d,存活率在50%以上,保存材料生长情况良好,可以用于弄岗唇柱苣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8.
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观花性状和园林应用,同时对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其中,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的6个基本特点是:①唇柱苣苔属观赏植物资源丰富;②观花性状显著;③特有现象突出;④抗逆性特点强;⑤同一种类不同居群其形态变化很大;⑥分布不均性.  相似文献   

9.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2,1(5):50-50
苦苣为菊科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嫩叶供食用的栽培种,别名花叶生菜、花苣等。  相似文献   

10.
菊苣,别名欧洲菊苣,比利时苣买菜、法国苣买菜、苞菜、苦白菜,为菊科菊苣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嫩叶、叶球、叶芽为蔬的野生菊苣的一个变种。原产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非。菊苣有结球类型和需经软化栽培后收获芽球的散叶类型两大种,是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的高档蔬菜。结球型菊苣只需一次栽培即可生产出产品,栽培上较少受季节的限制,易于做到周年生产供应。  相似文献   

11.
以报春苣苔属、半蒴苣苔属、石蝴蝶属、吊石苣苔属、口红花属、非洲紫罗兰属、大岩桐属、艳斑苣苔属等苦苣苔科植物为试材,进行扦插繁育研究,并对4类基质组合的扦插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苦苣苔科各属植物的扦插生长特性,分析了各类基质的优劣,筛选高效扦插繁殖方法。结果表明:珍珠岩+蛭石配方在叶插中最为经济简便且应用广泛,而河沙+泥炭土+珍珠岩+蛭石基质配方在枝条扦插中应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苦苣为菊科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以嫩叶供食用的栽培种,别名花叶生菜、花苣等。苦苣按照叶形的不同可以划分成皱叶苦苣和阔叶苦苣两个变种。皱叶苦苣又称卷叶苦苣、碎叶苦苣或花苣,其拉丁文学名的变种加词crispa意为“卷缩的”;阔叶苦苣又称平叶苦苣,其拉丁文学名的变种加词勉扣如意为“宽叶的”。相比之下,皱叶苦苣的质地柔软,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3.
花脸苦苣苔     
陈璋 《花木盆景》2004,(11):4-5
“花脸”苦苣苔原名科罗拉多苦苣苔(Kohleria sp.)又称角桐草,艳斑苣苔,花点苣苔。原产于中南美洲,和大岩桐,非洲堇,口红花,金鱼草,喜荫花等,同是苦苣苔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根茎,形似毛毛虫,粗约5mm-6mm。全株密被茸毛。叶对生同,或3-4片轮片,叶色多变,除深浅不同的绿色或红色外。  相似文献   

14.
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放  张启翔 《北方园艺》2007,(12):103-105
报道了蚂蟥七、牛耳朵、文采唇柱苣苔、肥牛草、尖萼唇柱苣苔的叶插繁殖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3种不同的切叶方式得到的插穗中,具有大中型叶的种--牛耳朵(Chirita eburnea)、蚂蟥七(C.fimbrisepala)和尖萼唇柱苣苔(C.pungentisepala)可以使用两段式切割叶片来增加扦插成苗数;对于中小型叶或肉质叶的肥牛草(C.hedyotidea)、文采唇柱苣苔(C.wentsaii)全叶插的方式更适合.  相似文献   

15.
报春苣苔属种间杂交新品种‘淡妆仙子’(Primulina‘Light Make-up Nymph’)是以尖萼报春苣苔(P. pungentisepala)为母本,冬花报春苣苔(P. hiemalis)为父本,通过属内种间人工杂交选育而成。植株紧凑,花期长。  相似文献   

16.
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曹晓慧 《北方园艺》2010,(2):116-118
以健壮的吊石苣苔带芽茎段为插穗,研究不同基质、激素及激素浓度对吊石苣苔扦插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的最佳基质及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成活率最高,达到61.1%,且生根量多;用6-BA处理成活率为62.2%,用NAA处理成活率为48.9%;2种激素中都以0.1g/L的处理浓度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为71.1%和60%。将吊石苣苔健壮茎段用0.1g/L的6-BA处理后扦插在混合基质中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报春苣苔属新品种‘初心’(‘Initial Heart’)是以柳江报春苣苔(Primulina liujiangensis)为母本,神农架报春苣苔(Primulinatenuituba)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来的,具有明显的白色网状叶脉和极短的花序梗,株形紧凑,叶片优美,花色清新淡雅,耐荫性较强,适合作室内观花观叶盆栽。  相似文献   

18.
菊苣为苣科菊苣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地区,亚洲中部和北非。其肉质根经软化栽培后,形成的芽球可生食、凉拌、做汤或炒食,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极佳的高档蔬菜。  相似文献   

19.
提高茄子制种纯度和产量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在抗病、丰产、优质、整齐性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目前我国推广的茄子品种绝大多数为一代杂种,种子生产主要由人工杂交制种。由于制种技术性强,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种子纯度不高,制种产量低,导致一代杂种种子成本高。为此笔者总结了在生产实践中确保一代杂种种子纯度、产量的几点经验体会,供制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长期乳苣营养器官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时期乳苣营养器官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为乳苣最佳营养时期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以乳苣为试材,分析幼苗期、生长期和开花期乳苣根、茎、叶3大营养器官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根、茎和叶器官中,大量元素K、Mg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下降,而开花期Ca含量显著高于幼苗期和生长期,叶片中大量元素的含量高于根和茎。(2)根中幼苗期微量元素Na、Mn、Zn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期和开花期,开花期Cu含量(5.996 mg·kg~(-1))显著高于幼苗期(4.503 mg·kg~(-1))和生长期(2.966 mg·kg~(-1)),Fe在各个时期无显著变化;茎中幼苗期Na、Mn、Zn和Cu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期和开花期,而生长期Fe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幼苗期和开花期;叶中幼苗期Na元素含量(567.99 mg·kg~(-1))显著高于生长期(396.22 mg·kg~(-1))和开花期(304.41 mg·kg~(-1)),生长期Na、Mn、Cu含量显著高于幼苗期和开花期,开花期Zn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期和幼苗期。(3)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苣的根、茎、叶器官中大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元素的吸收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表明,乳苣最佳营养时期为生长期或开花期,在幼苗期乳苣全株营养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