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2009年第6代稻纵卷叶螟暴发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10多年来,稻纵卷叶螟在中国南方稻区连续偏重至大发生,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广东稻区也常常遭受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一般年份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3.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4.
许长敏 《植物医生》2008,21(3):14-15
德化县地处闽中山区,水稻种植一季杂交中稻,面积9566.7hm^2。20世纪70年代末,在“桂朝”常规中稻上首次发现稻曲病,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该病发生面积和品种逐渐增加,到90年代后期,稻曲病在全县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近年来优质稻、超级稻不断扩大和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导致稻曲病的发生面积迅速上升,为害程度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5.
玉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现状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地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双季稻连作稻区,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0.7万hm2。水稻生长期间,均具备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条件,水稻病虫发生的种类多、面积大、为害重,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是个严重障碍。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下称细条病)、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其它病虫还有白叶枯病、稻瘤矮病、稻矮缩病、稻曲病、粘虫、稻蝽象、稻蓟马、台湾稻螟、稻象甲、负泥虫等。近年来全地区水稻病虫发生面积每年达58万~96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每年平均达30.2万t,实际损失平…  相似文献   

6.
莫红星 《广西植保》2015,28(2):32-34
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为近10a来该虫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第3代发生和为害面积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第4、5代连续重发。经分析认为:虫源基数大、气象条件利于迁入、田间小气候及水稻种植制度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是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浦北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据63a的资料统计,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当年各世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面积之和)占种植面积比例达128.67%,一般年份发生比例为10%~40%;其中,年发生面积达60%以上的有6a,占9.52%,年度间差异较大.为更好地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控工作,将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许可值下,现根据1950年以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的早、中、晚稻上均可普遍发生,是忻城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发生为害渐趋严重,发生面积、为害程度逐年增大,特别是2008年早稻主害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4333.4ha,占种植面积76.9%,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今后对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能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发生和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在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其发生程度一般为轻发生,一直是水稻次要病害,没有被重视和少有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后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大面积水稻优质化后,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日渐加重。今年国家新奖励政策出台,农民的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优质稻面积扩大,品种增多,施肥水平提高,天气风调雨顺,水稻生长喜人,嫩绿茂盛,造成稻曲病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和为害,已成为我省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到粮食生产,成为制约我省粮食丰产计划完成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方稻区,特别是东北早熟单季稻稻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其水稻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大,对北方优质水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危害概况,分析引起害虫发生危害的原因,总结区域性的水稻害虫防治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郧县水稻种植面积666.7hm^2,稻田分布零散,大部分田块分布在山间沟岔中。2009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累计发生面积达到近1万hm^2(次),最高百蔸结苞1360个,部分田块剑叶为害率达到100%,属于郧县有资料记载的50年来第5个特大发生年份。  相似文献   

13.
谢光瑜 《广西植保》2000,13(2):20-21
受晚稻品种布局、育秧方式、病虫源基数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00年广西中、晚稻主要病虫发生总的趋势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除稻瘟病的发生接近上年(偏重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恶苗病的发生比上年偏重外,其它病虫的发生分布区域及为害特点与近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变化。1 中、晚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1.1 稻瘟病 预计全区为中等偏轻局部偏重程度发生。发病面积约占全区中、晚稻种植面积的23%。发生的主要区域在桂东北、桂东南的大部及桂中、桂西北的历史性发生区。其中龙胜、兴安、灌阳、灵川、临桂、平乐、富川、蒙山、贺州、昭平、…  相似文献   

14.
肖定明 《植物医生》2010,23(2):10-10
<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cis medinalis(Guenée)俗称卷叶虫,是黔东南州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较大。2008年黔东南州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为害,是历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一年,累计发生面积14.14万hm2,虽  相似文献   

15.
岑溪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自1975年开始,至1989年的15年间,双造杂交稻种植面积在12—16万亩的年份有1977—1981年,3—10万亩以下的有1982—1985年,20—31万亩的有1987—1989年(表1).而我县的稻瘟病、稻纹枯病和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其相关密切.本文将依次评述此三种病害在杂交稻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控制策略,供商榷.一、稻瘟病  相似文献   

16.
德化县地处闽中山区,水稻种植一季杂交中稻,面积9 566.7 hm2.20世纪70年代末,在"桂朝"常规中稻上首次发现稻曲病,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该病发生面积和品种逐渐增加,到90年代后期,稻曲病在全县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近年来优质稻、超级稻不断扩大和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导致稻曲病的发生面积迅速上升,为害程度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7.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对比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纵卷叶片成苞,在内啃食叶肉。稻纵卷叶螟分布于中国各稻区,但以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严重,而且抗性产生迅速,传统药剂已无法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为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东部稻区稻飞虱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四川省东部稻区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于2014—2018年通过灯光诱捕和田间调查的方法,以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和泸州市叙永县稻区为代表对川东稻区稻飞虱种群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川东稻区稻飞虱优势种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灯诱条件下川东南稻区叙永县稻飞虱始见期为5月上中旬,川东北稻区达川区和大竹县稻飞虱始见期为5月底至6月上中旬;高峰期均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2014—2018年达川区、大竹县和叙永县稻区稻飞虱田间发生最严重的年份分别为2018、2014和2018年,该年田间发生总量分别为29 946、15 353和35 607头/百丛。川东南稻区稻飞虱为害中若虫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成虫发生为害持续时间长;在达川区、大竹县和叙永县稻区稻飞虱发生最严重的年份,成虫的田间发生量分别达到4 583、5 452和16 870头/百丛。川东稻区稻飞虱整体上在2014年和2017—2018年间发生较重,且川东南稻区害虫发生较川东北稻区更严重。表明四川省东部3个稻区稻飞虱的发生量在不同年份间有很大差异,且优势种为白背飞虱,其成虫持续为害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安顺市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安顺市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与自背飞虱并称“水稻两迁害虫”。由于发生面积大.为害重,每年各级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户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该虫的防控。2008年安顺市稻纵卷叶螟的灾变,引起人们的重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出现了新的变化。笔者现对安顺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牛和防治对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 ,比 2 0 0 1年 (下文简称上年 )有所加重。各种病虫全年发生面积为 1 5 1 4.0 2万 hm2次 ,防治面积 1 390 .2 2万 hm2次 ,经防治后挽回损失 70 6.5 8万t,实际损失 1 1 9.95万 t。1 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特点 :1 .1 与常年相比 ,病虫害的发生提早 7~ 1 0 d。1 .2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重于上年 ;桂东北、桂中、桂西南部分稻区的三化螟及桂东南、沿海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也较上年有所加重 ;部分稻区早稻叶瘟流行 ,损失较重。桂西北、桂中、桂东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