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安徽霍山县开展了林地垦复和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垦复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8 cm、9.96 cm、44.30%、2 918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67%、5.29%、8.45%、450株/hm2;砍灌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2 cm、10.67 cm、27.26%、3 293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81%、6.17%、23.29%、475株/hm2。研究表明,抚育措施可促进毛竹林生长,优化竹林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面积规模的全面皆伐(2.0 hm2和3.33 hm2)、带状皆伐(带长均为60 m,带宽分别为3m、6 m和9 m)和块状皆伐(25 m2、100 m2和400 m2)对毛竹林更新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皆伐方式对竹林更新生长影响不同,其中全面皆伐后的竹林长势较差,生物量较低,且皆伐面积越大,竹林更新生长越差;带状皆伐,皆伐带宽为3 m和6 m的竹林更新生长状况均较好,以带宽为6 m时综合效果最好;在块状皆伐中,皆伐面积为25 m2的竹林更新生长最好。此外,皆伐后对毛竹伐桩进行施肥,能够促进竹林的恢复生长;竹林的坡向也影响林分的更新生长,阴坡林分通常在皆伐后2年即能恢复到皆伐前状态,而阳坡林分的恢复则需要3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毛竹林不同抚育措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出笋数1206个﹒hm-2~1388个﹒hm-2,比CK增长34.0%~54.2%,新竹成株率63.2%~65.8%,与CK无差异,新竹平均胸径为9.55~10.72cm,比CK大7.66%~20.85%。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数和新竹平均胸径均有极显著影响,对毛竹的新竹成竹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抚育措施以化学除草经济效益最好,全垦深翻的产值较高达1.579万元·hm-2、比平均值(1.120万元·hm-2)大41.0%。化学除草的纯收入较高达0.666万元·hm-2,比平均值(0.547万元·hm-2)大21.8%。本文为经营毛竹林选择合适抚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不同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不同经营方式措施的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涵养水源分析结果表明 :施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提高土壤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深翻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施肥和深翻后土壤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比对照高 ,土壤结构破坏率比对照低 ,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均比对照大 ,表现出土壤更为疏松通气。施肥和深翻后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 0~ 4 0 cm厚土层贮水量比对照大 ,表现出较大的涵养水源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展3种经营措施(浅锄+穴施复合肥、浅锄、不抚育管理)对毛竹春笋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的出笋期、春笋产量和成竹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平均退笋高度影响不显著。采用劈草、浅锄、施肥和喷灌等经营措施的毛竹林出笋最早、结束出笋最迟、出笋周期最长、出笋量也最多,同时成竹数和成竹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7.
不同覆盖模式对毛竹林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低改措施对油茶低产林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4 a的低改试验,总结提出了对油茶低产林增产效果较好的垦复方式为夏季穴垦并浅垦+冬季全垦并深垦;施肥组合为3月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21-6-13)750 kg/hm2+7月份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17-17-17)750 kg/hm2+10月份施有机肥15 000 kg/hm2和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20-5-10)375 kg/hm2,综合改造措施是挖蓄水平台+清除杂灌+密林疏伐和稀林补植+整形修剪+截干萌芽和预植更新+高接换冠+垦复+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9.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毛竹在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竹林不同经营措施的影响,进而了解植被生物量碳库及影响土壤碳库的状况。【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和采伐留养方式2个因素,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各土层2010—2013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变化影响。【结果】1)不同经营措施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最大,介于-0.52%(±0.62%)~0.75%±(0.44%)之间,其中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2)中等施肥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增量分别是大量施肥和不施肥的3.61倍和5.05倍,大量施肥和中等施肥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3)弱度采伐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增量分别是强度采伐和中度采伐的5.51倍和1.63倍,强度采伐和弱度采伐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4)不同经营措施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介于-15.56(±10.21)~53.15(±37.81)t C·hm-2之间,其中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5)结合效应图得出结论,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的经营方案对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的积累效果最佳,而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的经营方案最不利于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的积累。【结论】大量施肥强度采伐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竹材的大量输出,却会破坏原有的竹林生态结构,同时对土壤碳含量和贮量的影响尤为不利,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积累角度考虑,并不是最可取的竹林经营方式。同时经营过程中,不同经营措施不仅会对土壤碳库产生影响,更会显著改变植被碳库状况,并伴随着碳排放和碳泄漏问题,这都将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经营对竹林生态系统碳综合影响的各个因素和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林措施对日本落叶松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量集约经营和一般经营的日本落叶松标准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并据此分析测量两种不同经营措施的全体生物量,显示出集约经营和一般经营的日本落叶松造林差异很大,集约经营的措施可以促进日本落叶松各个器官迅速生长,单株及全林产量大幅度提高,是提高林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毛竹低改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毛竹的稳产、高产象其他所有作物一样 ,受制于它生存的环境。了解和掌握这些生态因子以及它自身的生长规律 ,实现目标经营、科学管理 ,从而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构筑各区域毛竹发展前景和达到生态稳定 ,高产、高效的战略对策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石竹立竹度对其出笋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土壤、坡度、坡位、坡向、施肥、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条件基本一致的石竹林分中测定4种不同立竹度处理的石竹林的出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立竹度对出笋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7 500株/hm2立竹度的石竹林出笋量为最高,出笋量达2 225 kg/hm2。建议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合理调控立竹度,达到石竹林出笋量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竹蔸施肥对竹蔸腐烂及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福建尤溪县坂面乡,以等氮量(含氮量172.5 kg)的尿素、碳酸氢氨、复合肥对毛竹林进行竹蔸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加快竹蔸腐烂,恢复出笋有效空间,极显著提高毛竹林出笋量。 相似文献
14.
对桂西北五个国营林场的杉木林分进行立木腐朽调查,结果表明,立木腐朽与营要措施密切相关,不同的营林措施,林分的立木腐朽率不同。根据立木腐巧发生规律,通过改善营林措施,可以预防、降低立木木腐朽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毛竹林的生物生产力,在广西资源县中峰乡选择不同经营管理措施毛竹人工林设置土壤剖面和取样,按国家颁布标准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0.735~1.1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44.85%~58.56%;土壤通气度为30.7%~55.4%;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依次为53.87%~92.02%、37.05%~62.49%和21.21%~34.23%。(2)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为4.62~4.9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78~79.37 g.kg-1,土壤全N、全P、全K含量依次为1.18~4.01 g.kg-1、0.94~1.91 g.kg-1和22.48~42.26 g.kg-1。(3)全垦抚育方式的土壤密度比不抚育方式略小;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比不抚育方式略大;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比不抚育方式略高。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该区毛竹林地土壤疏松、通气、透气性能良好,土壤酸减度适中,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该区毛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瑶下村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坡位、不同密度、留萌数量的样地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显著影响桉树个体生长和林分蓄积量,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明显高于上坡位;密度对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有明显的影响,低密度桉树林生长量明显高于高密...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两个试验点研究了3种林分立竹度和2种林分组成处理条件下毛竹林枯落叶分解的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随分解过程,残留物及相邻表层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类群变化明显,并且受林分立竹度及组成等林分结构因子的影响较大,数量总体上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组成上尽管细菌比例占绝对优势,但随分解过程有所下降,土壤酶活性行分解过程亦有显著变化,但各种酶活性的变化模式有所差异。与毛竹纯林相比,竹栎混交林的土壤酶活性较高。林地土壤酶活性与竹林立竹度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在立竹处理2时较高,而蛋白酶和磷酸酶则在立竹处理1时较高。竹林土壤生化特性间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因子相关联,磷酸酶活性为准优特征,土壤全氮含量为准优因子,脲酶是综合反映,竹林土壤生化性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对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整地方式对4年生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锄草松土次数和造林初植密度。云南石梓幼林胸径、树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造林初植密度1111株/hm2、水平阶整地,带宽1 m,再挖定植穴40 cm ×40 cm ×40 cm、每年锄草松土4次;冠幅生长以造林初植密度816株/hm2、定植穴50 cm ×50 cm ×50 cm、每年锄草松土3次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
丰产栽培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10年对低产毛竹林进行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平均每年出笋1 669.3株/hm2,成竹749.1株/hm2,秆、枝、叶鲜质量35.52 t/hm2,平均胸径12.0 cm,平均枝下高8.6 m,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61倍、1.14倍、3.02倍、28.0%、30.3%。经过丰产培育竹林的出笋、成竹的旺盛期都较长,历时4~8年,直到10年后才有所下降。改善土壤、提高肥力,对增强竹鞭系统生长发育和促进培育后的竹林出笋、新成竹量增加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