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由于大面积营造人工油松纯林,加之综合治理差,致使丰宁县每年有近4万余亩林分被油松毛虫危害,成灾面积达2万余亩,有的林分5%的树木被其为害致死,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进行有效预测预报工作,以指导防治措施的落实,提高治虫的经济效益,1985年我们在丰宁县云雾山林场人工油松林内,对油松毛虫的携卵量进行了实际测算。采蛹的方法:分为受害轻的林分33%,中度受害林分33%,严重成灾林分33%。  相似文献   

2.
<正> 在围场县境内为害针叶树的主要害虫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以前者为主。每年集体林发生松毛虫面积在6—7万亩左右。据树木解析,生长正常的油松每亩每年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为0、22848立方米,因受松毛虫为害,即每年每亩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仅为0.13243立方米,每年每亩减少立木材积生长量0.09605立方米。全县受松毛虫危害面积(针叶被吃完50%以上)按25000亩计算,年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 松毛虫是青龙县松林的第一大害虫。多年来国家和集体虽然在防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仍未能控制其大量发生,且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之势。在50年代全县仅零星发生,很少成灾;在60年代个别社队松林造成严重为害;到70年代全县大部发生。在隔河头、官场、草碾、牛心坨等公社都曾使万亩以上松林遭到毁灭。以后全县每年发生面积都在40万亩以上,成灾面积达20余万亩。从1971年至1980年全县防治松毛虫投资达二百多万元,因此防治松毛虫成了全县人民的一项严重负担。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九省(区)松毛虫主要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三种。赤松毛虫常见于山东、辽宁两省及河北东部林区,油松毛虫多发生在河北、山西、陕西三省,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东北三省到新疆一带。仅据山东、辽宁、吉林、河北四省一九七二年统计,松毛虫发生面积800余万亩,约占松林总面积的30%左右。有些林区,由于松毛  相似文献   

5.
<正>我县位于北纬41°35′—42°40′,东径116°32′—118°14′,在河北省的最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为坝上高原和坝下山区两部分,海拔750—2021米,无霜期60—120天,年平均气温5℃,年降雨量419.9毫米。全县现有林481万亩(机械林场102万亩,孟滦林管局122.6万亩,牧场19万亩,集体林233.9万亩)。在社队集体林中有落叶松、油松林70余万亩。 当前,松林的主要虫害之一是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us(Butler),别名西伯利亚松毛虫,简称松毛虫。早在1961年即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毛虫是呼和浩特市危害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通过对落叶松毛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呼和浩特市已初步掌握了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多年的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一、落叶松毛虫在呼和浩特市的发生和发展落叶松毛虫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广泛分布。1995年首次传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军用飞机场,在飞机场附近的大青山人工油松林发生面积为0.5万亩,当时采取了紧急措施进行防治;1998年传入武川县,发生面积为0.8万亩,经过5年的防治,目前已经维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2005年传入新城区古路板林场,发生面积约为1万亩。在呼和浩特市森防站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落叶松毛虫的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敌,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1961年阜新地区首先在周家店林场发生,1965年在章古台地区也有发现。二十年来,随着松林面积逐年扩大和幼林的成长,松毛虫亦不断发展蔓延,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1979年秋,针叶被害90%以上的松林面积达8万多亩,其中近2干亩松林死亡。分布在阜新地区的松毛虫有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三种,同时还有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的自然杂交种。凡有松毛虫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我县14万亩马尾松林遭受马尾松毛虫为害。其中为害较严重的有4万亩,致使大片松林死亡。如红星公社后岱大队5500亩受害松林中,有1000多亩松树基本上枯死。松毛虫的为害,不仅直接影响林业生产,也影响农业、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松毛虫属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种,南北跨14个省区。它一般只为害马尾  相似文献   

9.
<正> 松毛虫是我省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据普查统计,分布于66个县、市、区,为害面积达143万亩,是历年防治的重点对象。现行防治指标和确定发生程度均以幼虫数量为依据,但松毛虫幼虫在林间的分布,常因环境条件和林分状况不同而异,采用常规的调查方法,往往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为了确切地掌握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东辽县拥有落叶松人工林面积达70万亩,由于大面积人工纯林客观上为落叶松毛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发生繁衔的生活条件,所以,几乎每隔几年松毛虫便大量发生和为害一回。近几年由于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及预报工作的改善,人们在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和发展上比较主动。因此,出现近十年没出现松毛虫成灾的局面。但是,根据“马尔可夫链”测预法的基本原理对本县林中松毛虫未来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我们看到近1—2年将大量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可能性很大。为采取主动的防预措施,现将预测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在我省均有发生,以赤松毛虫为甚。每年成灾面积50余万亩,防治费用达百万余元,并影响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30多年来,松毛虫均为我省森林害虫防治重点,至今未能控制其成灾,其因何在?笔者认为,过去对待松毛虫,着眼于害,着手于杀,没有把它与种群、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又因防治对策不良,方法不当,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失去自控能力,反而使虫灾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形和森林植被对落叶松毛虫越冬代发生的影响,并明确这两类因素与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的关系,为该类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林型中设立142块20 m × 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森林植被等因子,以及落叶松毛虫幼虫数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分别建立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模型和发生数量化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估。 结果 发生概率模型的判别精度较高 (AUC=0.826),坡向和草本盖度为影响落叶松毛虫发生的关键因子,阴坡发生概率最低,而阳坡最高。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增加。坡向、坡度等级、坡位、海拔、草本盖度和林分密度不同的林分的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坡向、坡度等级、坡位、郁闭度和林分密度5个因子建立的数量化模型与全因子模型拟合度差异小,决定系数 (R2)分别为0.635和0.685,均方根误差 (RMSE)分别为0.964和0.936。数量化模型显示,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阴坡最少、阳坡最多。而随坡度等级增加,发生数量随之减少,山脊的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最多。同样,森林郁闭度增加或林分密度降低,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随之增多。 结论 研究揭示落叶松毛虫在阳坡、平坡和山脊的林分易发生,应作为防治重点,而配合补植、疏伐和定期除草等森林经营措施,有助于压低种群。  相似文献   

13.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松毛虫分布在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库伦旗,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和红松人工林。据调查,近5年内通辽市平均每年发生松毛虫面积达24万亩左右,重度发生达8—10万余亩。该虫大发生时可把全株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幼树连年遭受严重为害时,常引起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控制松毛虫为害,1976—1980年我们用赤松毛虫多角体病毒进行了防治,共七千余亩,效果良好,同时作了一些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在浙江为害马尾松,1963年大发生于开化县,猖獗为害面积达3万余亩,部分受害树木死亡.嗣后继续蔓延,1965年在淳安县与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 Walker及少量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混杂发生达36万亩,许多片松林针叶被吃光,形同火烧,因此已成为本省马尾松的一个重要害虫,直至近年仍不断有所发生,1976年开化县林场发生面积近4,000亩.为此,笔者曾对思茅松毛虫做了一些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九省(区)松毛虫主要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三种。赤松毛虫常见于山东、辽宁两省及河北东部林区,油松毛虫多发生在河北、山西、陕西三省,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东北三省到新疆一带。仅据山东、辽宁、吉林、河北四省1972年的统计。松毛虫发生面积800余万亩,约占松林总面积的30%左右。有些林区,由于松毛虫的连年危害,造成大片松林枯死,为林业生产上的一大害虫。 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科技人员,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指示,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  相似文献   

17.
太湖县现有松林103万亩,其中马尾松毛虫常灾区面积16万亩,偶发区面积14万亩.如何科学地防治马尾松毛虫,采取营林措施应是越来越适宜的防治方法.但目前一些地方的林分结构和经营管理技术还不能适应防治害虫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一大害虫,我县从1965年以来曾先后暴发三次:1966年受灾面积达20.8万亩,1974年15万余亩,1978、1979两年虫灾更猖獗,25个公社受灾,面积达40余万亩。全县因该虫危害,松木生长量减少近2万立方米,损失松枝柴120余万担。为了探索松毛虫在我县的消长规律,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我们对马尾松毛虫的暴发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落叶松纯林与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中落叶松毛虫的发病概率和发病程度,并对比了不同混交配比条件下落叶松毛虫的发病程度。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中落叶松毛虫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明显高于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单株落叶松上落叶松毛虫的个数比混交林平均高出1. 6倍,而在混交林中,不同混交配比对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数量也有明显影响,其中以3∶5比例进行混交的林分,单株落叶松上落叶松毛虫的个数最低。综上所述,采用混交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和扩展,而3:5比例的混交方式是抑制落叶松毛虫病害扩散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赵文刚 《防护林科技》2013,(4):72-73,77
松毛虫对各种松树为害程度,往往决定松毛虫越冬幼虫生存的几率,生存的越多,则翌年为害越严重,反之,则轻。而林分环境各种因素则是影响松毛虫越冬生存的主要因素。保持和创造良好的森林环境,促使松毛虫幼虫无法越冬生存,是防治松毛虫为害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