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是典型的自花授粉农作物,天然异交结实率不到1%。大豆雄性不育利用为大豆杂交育种开启了一扇大门,有效地挖掘了大豆的生产潜力,为大豆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豆雄性不育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现在已挖掘出来的大豆雄性不育材料中,多数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少数是由细胞质控制的。我国在选育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方面是遥遥领先的。综述了大豆雄性不育的分类和利用杂种优势上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了利用大豆杂种优势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大豆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  相似文献   

3.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麻的传统用途是织地毯、麻袋和编麻绳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全球变暖及沙漠化地区增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出了比造纸,制作纤维板、无纺布和可生物降解地膜等红麻利用新用途。红麻以其巨大的生物产量(为树木的3~4倍)和极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引起了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已授权的专利、不育系研究、杂种优势和传粉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豆不育系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快,不仅首先发现了最有利用价值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很快转向实用化研究.同时,在制种技术等研究上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利用染色体工程将蓝粒小麦附加系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了稳定的雄性不育、保持系。经多年用多个品种对不育系测交,所有组合的杂种 F_1均恢复正常结实。初步选配出几个杂种组合,并进行了制种试验;研究了它的繁育制种体系,表明它比 XYZ 体系有较大的优越性,还对其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雄性不育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的特征特性、遗传机理,对几种主要的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雄性不育在棉花杂种优势上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雄性不育的有关理论、棉花雄性不育的研究以及在棉花杂种优势上的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就雄性不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的类型其在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分析了辣椒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秀岩  魏健  孙振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083-6084
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木豆、苜蓿和大豆3种豆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种开发的关键是找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高异交率基因型。数量充足的传粉昆虫和适于制种的环境条件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龚慧明  贺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9-4212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但是,籼粳亚种间的 F1 杂种不育性严重阻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不育性是一种合子后生殖隔离,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受多个不育基因座控制。广亲和品种的发现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可能,该材料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F1 杂种都能正常结实或结实率较高。概述了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剖析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已鉴定的杂种不育主效QTL 与基因,分析了已克隆杂种不育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据此提出利用籼粳架桥培育亚种间渗入水稻、聚合育种培育广亲和系和粳型亲籼系,以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广亲和系等途径,能够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精准化改良籼粳杂种的结实率,从而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水稻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内容和途径,奠定和丰富了相应的材料基础.近年来,我国作物育种学家就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玉米和高粱等多种作物的生态型雄性不育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水稻的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水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在油菜的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方面,其发展也相当迅速.先后有华中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贵州省油科所、江西宜春地区农科所、云南省农科院发现并成功选育出甘蓝型、芥菜型油菜的生态型雄性不育系,并对其雄性不育性的育性转换机制的生态反应以及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3,4,5,6].杨光圣等为了创建稳定的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系,提出将生态型雄性不育与核不育结合起来,以两套不育机制确保不育性的稳定性的理论假设[7,8,9,10].但有关油菜作物上生态性雄性不育两用系杂种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报道较少,笔者仅见江西刘尊文等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种两优586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中油821增产9.9%的报道[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