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介绍舟山海岛原有松林类型、分析其演替趋势着手.提出了遭受松材线虫病毁灭性为害后的林地更新改造措施以及人工造林技术,以期为尽快恢复舟山海岛植被、保持海岛森林生态平衡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福清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的基本情况,并对福清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渝西地区不同恢复方式下不同年龄的火烧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的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随恢复年限的变化曲线在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情况下有很大差异.实验中看不出两种恢复方式的不同是否能决定群落最终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但是不同的恢复方式可以加快或减缓物种多样性恢复的过程.实验还表明:在人工恢复的35年以内,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S”形变动的过程.人工恢复可以缩短灌木丛阶段的年限,加快乔木层的建成,同时促使该类型林区更长时间的停留在针叶林阶段,推迟该林区向顶级群落的演替进程;在自然恢复的40年以内,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最初的8年以内,其多样性不如人工恢复,但在恢复40年左右的时候,其多样性却可以达到一个比人工恢复高很多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舟山群岛松材线虫病迹地更新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2年开始,舟山群岛山地松林惨遭松材线虫病危害,为了尽快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对受害迹地进行树种更新已迫在眉睫,而更新树种的选择是首先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对更新树种的选择原则和选择对象的评价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渝西地区不同恢复方式下不同年龄的火烧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迹地的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随恢复年限的变化曲线在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情况下有很大差异.实验中看不出两种恢复方式的不同是否能决定群落最终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但是不同的恢复方式可以加快或减缓物种多样性恢复的过程.实验还表明:在人工恢复的35年以内,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S"形变动的过程.人工恢复可以缩短灌木丛阶段的年限,加快乔木层的建成,同时促使该类型林区更长时间的停留在针叶林阶段,推迟该林区向顶级群落的演替进程;在自然恢复的40年以内,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最初的8年以内,其多样性不如人工恢复,但在恢复40年左右的时候,其多样性却可以达到一个比人工恢复高很多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植树造林以来,嵊泗县松树感染线虫病日趋严峻,已严重威胁其林业发展。总结了嵊泗县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及迹地更新现状,以为保护松树林、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对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林5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其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更替较剧烈;阳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较弱;随恢复期增长,物种α多样性指数增大,群落的稳定性也增大,且群落间的共有种数增多.福建青冈林的恢复各阶段是朝着稳定性增强的方向演替的,提高其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其恢复和重建.表5参11  相似文献   

8.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灌木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灌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早期,物种多样性波动较大.其并非绝对随群落演替的顺向发展而增加.火烧后4~5年是群落发生剧变的时期,火烧后8~20年、20~27年是群落结构组成连续变化的时期,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恢复27年时耐荫物种和不耐荫物种同时出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昆明西山林场2008年、2001年和1993年3个梯度的云南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采用DCA排序分析植物的演替梯度变化,并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102种,分属50科,88属;除5 a自然更新群落外,12 a和20 a自然更新群落均以乔木层为优势,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灌木层主要以杜鹃花科的碎米花杜鹃、卵叶南烛为优势,草本层主要以菊科、禾本科和蕨科的物种为优势;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尤以北温带分布的属为多;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物种重要值也发生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火烧迹地植被演替的梯度变化趋势。DCA排序揭示了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从灌丛至森林的演替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植被随时间序列的演替梯度变化。不同演替梯度上群落物种多样性呈现规律性变化,自然更新20 a云南松林的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自然更新12 a的云南松林;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 a自然更新群落为最高,且显著高于5 a和20 a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自然更新5 a的灌丛则最低;草木层3个演替梯度中自然更新5 a的灌丛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另外2个梯度,自然更新20 a的灌丛则最低。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喀斯特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各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乔木树种的发展而迅速下降;苹本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阶段上升后下降,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顶级群落阶段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草本群落阶段最高,且在藤刺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及次生乔林阶段波动不大,顶级群落阶段最低;灌木层各项测度指标在不同演替阶段变化规律一致,但峰值时期不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峰值,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高;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次生乔林阶段均略高于顶级群落阶段,可能与次生乔林阶段伐薪等人为干扰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舟山岛10 块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上自然恢复而成的次生马尾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使用窗式诱捕 器,调查样地内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功能群,分析寄生性昆虫与松材线虫病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膜翅 目(17 科47 种1178 只)、鞘翅目(24 科41 种520 只)和双翅目(18 科32 种616 只)昆虫是样地内的优势类群;相对 于其他针叶林群落,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内寄生性昆虫类群占昆虫总数比例明显偏大;随着针叶树种比例的减小, 样地内寄生性昆虫数量呈增多的趋势(5 针5 阔3 针7 阔1 针9 阔),且与当年危害程度(1 针9 阔3 针7 阔 5 针5 阔)成反比。这说明在管理针阔混交林时应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以增加寄生性昆虫的数量从而抵御松材线 虫的入侵。此外,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寄生性昆虫在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内分布最主要的环境 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已对我国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鉴于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及破坏能力强等特性,因此对其难以有效根治。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严峻,因此做好该病害的有效除治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本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实践,综述了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特征,分析了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自然扩散特性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病自然分布规律并按自然规律拟定松材线虫病防治策略 ,用c =s2 /x描述市、县、镇、村 4级松材线虫病静态分布 ,并分析宁波疫区南片 1 992年到 1 998年松材线虫病的动态分布 ;用种群增长数学公式Nt =N0 Crtm 描述数量关系确定松材线虫病增长速度 ;最后用次年病死树增减率标准D=(Nn-1-Nn) /Nn-1× 1 0 0 % ,评价“先核心后外围”策略和“先外围后核心”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病自然分布为强烈的核心分布 ;扩展速度在面积方面可表述为Nt =N0 e0 4 3t,在病死树数量方面可表述为Nt =N0 e1 19t,中心区病死树数量与远端疫点的距离关系可表述为y=1 0 1 990 7 0 4 475logx;先外围策略导致了疫病全面增加 ,先核心策略全面抑制了疫病的发展。按松材线虫病分布规律 ,采取先核心策略 ,能有效地抑制松材线虫病的发展。图 1表 4参 4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病濒死树急救技术与救活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探讨被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濒死松树逆转的可能性,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当夏秋季松树表现出感病症状时,选择濒死松树,镜检松材线虫。确诊后,采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输液急救。试验表明,联合使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可使感病的马尾松急救成活率达83.3%;感病的黑松成活率达到75.0%。从急救成活可知,松树枯萎是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双重作用结果。用药物清除树体内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幼虫是濒死松树急救成活的基本机理。感  相似文献   

15.
飞机超低量喷洒保松灵防治松材线虫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配置HY 1型风动式超低量雾化器的海燕 65 0C型飞机 ,喷洒乳化药液 (保松灵∶水=1∶2 ,体积比 ) 3 0 0~ 3 75L·hm-2 ,能有效地杀死松墨天牛成虫 ,达到降低松材线虫病的目的。试验表明 :喷洒保松灵的林地 ,当年松树枯死率比上一年平均下降 37 4% ;当年松树枯死率比对照林地下降 1 5 3 0 % ;6月中旬飞防松树枯死率可下降 64 0 %。保松灵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机制是 :①击倒松墨天牛成虫 ,喷雾 45min后 ,成虫死亡率 1 0 0 % ;②是胃毒作用 ,用喷雾 1 7d后松枝条饲喂松墨天牛成虫 ,死亡率为 1 0 0 %。表 7参 1 4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松林最严重的病害,引起各国学者广泛研究。以ISI Web of Science平台的Web of Science~(TM)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2—2016年间发表松材线虫病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基金资助机构、学科类别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56个发文国家中,以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最高的亚洲3个国家:日本、中国和韩国,发文数量最多,影响力最高;全球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也主要分布于这3个国家中;研究方向则更倾向于动物学、林学和昆虫学方向;载文期刊中,刊载中国学者论文的期刊质量与国际上排名前10的期刊质量还有一定差距;关键词共现网络表明近15年的研究热点为:松墨天牛、生物防治、黑松、鉴定、致病性、传播和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弄清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探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抗生素联合应用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携带的细菌中筛选出能显著促进松材线虫存活、繁殖和加重病害发生的菌株,通过药敏试验,在30种抗生素中筛选出对病害相关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高效抗生素,研究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材线虫携带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将高效抗生素和甲维盐混合,采用浸渍法测定混合液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性以及采用灌根法测定混合液对6月生马尾松苗(Pinus massoniana)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相比菌株AMA3-2和AMA3-3,菌株AMA3-1对松材线虫的存活、繁殖和病害发生方面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环丙沙星和米诺环素对AMA3-1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甲维盐对AMA3-1没有抑制作用。当混合液或甲维盐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松材线虫的致死率可达80%以上。不同浓度的高效抗生素处理下,松材线虫的校正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0.74%~2.43%)。当药剂质量浓度是500mg/L时,在混合接种松材线虫和菌株AMA3-1前2 d及当...  相似文献   

18.
对当年、前1年受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危害的病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健康马尾松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病死木木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握钉力与健康材差异显著,密度与健康材差异不显著。健康木材的静曲强度比松材线虫病木材高30%;弹性模量比病材高20%;病木的抗拉强度只有健康材的54.1%~76.9%;健康材抗压强度比病材高出26.8%;健康材冲击韧性比病材高21.0%~32.5%;病木的弦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77.3%~91.7%;径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65.9%~70.1%;健康材密度较病材高出15.0%。表3参11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松树萎蔫病发生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GIS对发病信息的空间定位以及发病林型几何质心的挖掘,对空间点(单元)发病属性数据建立距离矩阵,利用空间自相关性指数研究探询安徽滁州地区松树萎蔫病发生的空间扩散机制,结果表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病率从0.18%到46%不等,严重发病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明光县管店林业总厂及其相邻的鲁山林厂和老嘉山林场,发病率都在40%~46%;其次为马鞍山地区的横山林场及其附近的薛津镇.在安徽滁州地区和马鞍山地区松树萎蔫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适宜的生境条件,该地区松材线虫易感植被集聚分布的特点使松树萎蔫病持续发生和蔓延成为可能.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松树萎蔫病在该区域内发病的Moran's Ⅰ的空间自相关指数高达74.86%(0.05水平检验),推断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316个以林型为发病单元的发病点的分布格局为高度聚集型,同时也说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生具有一定强度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